石泉以“一核引领、四区联动”为统领,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发展。坚持五大主导产业和多种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充分立足气候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全县蔬菜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种植面积达8.2万亩;择优汰劣发展大宗道地和特色秦药,标准化开展药源基地建设,全县种植中药材十余种,面积达2万余亩;全域推广“企业+养殖主体”分段式适度规模养殖,全县生猪存栏 9.05万头;聚焦鎏金铜蚕名片,全产业链促进桑蚕产业稳增稳涨,全县桑园面积 达7.6万余亩,养蚕 8.5万余张。紧握秦岭“中华基因库”优势,择优发展茶叶、食用菌、渔业、魔芋等特色产业;坚持“国之大者,食为政首”,稳面积保产能,全县粮油种植面积达到32.7万余亩。
坚持粮头食尾、农旅融合不动摇,将富硒食品(预制菜)作为全县首位产业,构建形成“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能人大户)+千家万户”和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扶持柏盛魔芋、及时雨、菜字头等一批预制菜企业稳步壮大。
围绕建设“中国汉江石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定位,全方位发力“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旅产品供应不断丰富,新业态新活动持续涌现,建成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始终将科技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全域推进“政府+企业协同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建成省、市、县农业专家工作站13个,科技志愿者服务队7支,支持组建农业技术协会14个、农技协联合会1个,11个镇、164个村科协科普小组全覆盖,持续稳定分层次、全方位开展科技下乡、基地实训等基础培训。
不断提高利用品牌提升和挖掘赋能石泉优质农产品资源价值,基本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协同发展,营销推介创新力度不断增大,“石泉食美”加快走向市场,实现认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个全国名优特新登记产品等,农业品牌溢价效应逐步显现。
不断厚植生态优势,以绿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种养结合、设施渔业等绿色发展明显,全县农产品实现15个A级绿色、3个有机、3个富硒认证。始终牢守质量是品牌生命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建立起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测体系,全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以“龙头企业+社区工厂+种植基地”和“龙头企业+社区工厂+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为双纽带模式,积极推进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联合壮大发展,全县园区内农业企业数量达到 30个,正常运营农业合作社 164个、家庭农场 569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38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300万元。紧紧把握社会化服务是破解全县土地零散、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衔接的关键,建成石泉县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培育发展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个,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和订单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导的托管服务和各类生产经营服务,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居间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石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