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俗

2024-11-07 17:35


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清泉甘洌、径流不息”而得名,是“丝路之源”印证文物“鎏金铜蚕”出土地、先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智圣鬼谷子故里。近年来,石泉县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项目,推进文化发展,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有公共二级图书馆、一级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城市展览馆、红色革命纪念馆、杨柳体育馆、工人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金蚕博物馆、各类文体广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20余处;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达标,各镇依托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县文化馆累计建成36个服务点,其中2024年新增5个服务点;图书馆共建成164个村(社区)服务点,17个社会合作服务点,其中,2024年新增8个社会合作服务点,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石泉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4项(含省级4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28项(含省、市级28项)。为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文化,石泉县将其融入生态旅游产业,化无形为有形,将鬼谷子文化与云雾山的良好生态环境相结合,开发了“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的鬼谷岭;结合蚕桑文化,按照国家AAAAA规划,建设了池河金蚕小镇;利用庖汤会、火狮子、搨辣子以及72门传统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建成了中坝作坊小镇;将鬼谷子文化和桑蚕文化巧妙融合,打造了杨柳秦巴风情园,有力提升了旅游深度。

为深度挖掘和彰显石泉特色文化,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石泉县打造了春节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夏季蚕桑文化旅游活动、秋季鬼谷子文化旅游活动、冬季“庖汤会”美食文化活动四大品牌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杨柳秦巴风情园大型实景剧“丝路之源·十美石泉”演出、汉江石泉古城“县令巡游”和舞龙舞狮,同时排演了汉调二黄、花鼓坐唱等一批精品演艺节目,举办了祈福文化活动、汉服茶艺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受到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鎏金铜蚕 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 .智慧之乡”“秦巴水乡 .石泉十美”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