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资源

2024-11-07 17:55

石泉县林业历史悠久,《中国历史地图集》把石泉标注为仰韶文化区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11年石泉属巴国,巴国君主即教民垦林种田,发展畜牧,种植蚕桑、苎麻、茶叶、生漆等。1984年,在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池河河道出土鎏金铜蚕一只枚,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蚕,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证明石泉在汉代兴桑养蚕相当繁盛。

石泉县属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域,是南北多种生物过渡地带,孑遗富饶,辖区林地面积191.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4.1%,其中,湿地0.4万亩、草地0.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8%,植被覆被率达82.3%,活立木蓄积量377.66万立方米,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境内分布有红豆杉、珙桐、银杏、冷杉等多种珍稀植物;中药材种类繁多,常用药材382种,国家《药典》收入244种,属我国四大药带之一;有朱鹮、白鹭、绿头鸭、红腹锦鸡等珍稀禽类40余种,狗熊、麂子、野猪、果子狸等兽类33种。

石泉林特资源丰富,可提供经营的项目达100多种,主要有蚕桑、板栗、核桃、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近年来,石泉县明确了“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总体目标,着力培育蚕桑丝绸、富硒茶饮、苗木花卉、林下种养、特色林果、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其中,蚕桑产业保持年养蚕7万张以上,产鲜茧3000吨,是西部地区养蚕第一大县。根据“区域式布局、板块式发展”的思路,分别在中高山区、南北区域、川道沿线建设开发不同类型的山林经济,初步形成了“南茶北漆、川道蚕桑、水果干果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