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rmzfbgs-GK-2004-1845 发布日期: 2004-02-11 09:19
来源 县档案史志馆
内容概述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泉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 “两区两带” 发展战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 ,克难攻坚,不但战胜了非典疫情、地震灾害以及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的袭击,克服了石泉历史上少有的连续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还迎来了喜河水电站开工、石两二级路竣工、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暨云雾山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召开等一系列对石泉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大事、 喜事,在大灾之年实现了大发展,获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2.31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 2.46亿元,增长7.3%。财政收入完成3000万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净增90元;城镇居 民家庭可支配收入5825元,增长6.1%。县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大指标综合考核位居全市十县区前列 。

“两区两带” 建设起步良好。高起点、髙标准编制完成了各区、带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高效农业示范带” 核心区的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示范带动作 用初步显现; “民营经济发展带” 中的两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 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依托喜河水电站建设,加快了道路、供电、通 信、集镇建设步伐,启动了万亩竹园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云雾山生态旅游开发区”鬼谷岭省级森林公园已获批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鬼谷岭天台观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届 石泉鬼谷子文化研讨会顺利召开。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实现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增长12.2%。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养蚕5.3万 张,产茧1804吨,新建桑园1万亩,改良老劣桑1.5万亩,全县集制种、养蚕、烘茧 、缫丝及新兴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畜牧产业培育养殖大户590户,种植优质牧 草2000亩,全年猪、牛、羊存栏数分别达到8万、1.5万和2.6万头 (只),分别增长12.5%、31%和 29.1%,肉类总产量7378吨,增长31%;新种植黄姜3.88万亩,规模面积达4.85万亩,通过技改和招商,黄姜加工能力大大提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种植烤烟6305亩,收获烟叶8700担, 产值260余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新建水窖2000口 ,完成扶贫搬迁89户、355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44.3%。企业改革取得 突破性进展,栲胶厂、造纸厂和纤维板厂依法破产顺利完成。新组建的石泉栲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行良好;生产资料公司和县运司改制已经结束;缫丝厂改制有序进行。扭亏增盈成效明显,列入考核 的8户国有企业减亏4818万元,减亏幅度达57.7%。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新上投资1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建成投产28个,投资总额7850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28户,个体工商户802户。通过经营城市资产,聚集民间资金近亿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完成了一大批城市建设工程,城市功能更趋完善,聚合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同比增长35.4%.列人年初计划的13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喜河水电站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43亿元,已完成征地600多亩、移民 35户138人;石两二级公路建设、北环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退耕还林工程相继竣工; 双烯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北辰森林公园、县医院门诊大楼、人民广场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北门坎居民区开发、糖酒公司综合楼建设完成投资计划。此外,两佛三级公路、石紫三级公路改造已完成路基工程,后柳至中坝广播电视光缆架设完毕,红卫、中坝、喜河移动基站开通;石茶三级公路路基改造开工建设;汉江新大桥项目即将通过评审,县城供水工程完成可研并通过评审,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财税金融工作平稳运行。财政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会议费统一结算、政府采购等制度,堵塞了指出管理漏洞;进一步加大城乡财源建设力度,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启动了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首次土地交易推介会出让土地获得收益910万元,全年征收土地出让金200万元,是上年度的2.5倍。强化税收征管,严控一般性收支,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生产救灾等各项支出。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金融机构村、贷余额分别为6.31亿元和6.27亿元,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计划 生育率为97%,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共完成县级科研项目14个;全面 推行教育 “四制改革”,普教、职教、成教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创建教育强乡镇” 工作整体推进; 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得到进一 步重视和加强,承办的141件建议、64件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 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落实城乡低保对象3375人、低保资金122.7万元,拨付优抚生活费60万元、医改配套资金104万元,,259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发放,发展医疗参保单位122个,参保 人数达5446人。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杜绝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项指标”同比均大幅下降。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2起,打掉犯罪团 伙11个56人,査处各类治安案件769起,处理违法人员1226人;积极开展 “四五” 普法,全面推行依 法行政;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积极稳妥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年共受理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56件次,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

非典防控、抗震和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一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 疫情, 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沉着应对,建立健全了高效有序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机制,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防控预案,采取了果断有效的防范措施,狠抓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确保了非典疫情 “零” 输 人和“ 零” 感染 。二是 “4.24” 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干部开展査灾救灾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 自救,维护了正常社会秩序。三是在 “8.29” 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袭来之时,县委、县政府立即 启动防汛预案和紧急救援预案,迅速落实防、抢、撤措施,奋力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最短时间使灾民生 活得到妥善安置,受灾乡镇的道路、电力和通讯基本恢复畅通,灾民建房全面完成,水毁设施恢复重 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回顾2003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与时俱进,坚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 着力在 “ 争先、创新、求实 、富民”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其内容,拓展其内涵,提升其境界,激励全县上下以 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和团结拼搏的士气,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 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实行典型引路、组织外出考察、强化目标激励等措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敢于与强的比,向高的攀, 同勇的争,跟快的赛,进一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二是顺时应势,明晰发展思路。善谋大势才能把握大局。我们站在新世 纪的新起点上审时度势,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区两带”发展战略,及时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具体规划和目标。我们在强手林立的区域竞争中正确定位,找准发展坐标,进一步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审视自身发展中正确定向,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三是开拓创新,突出工作重点。我们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猛攻难点,培育亮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巩固工业经济规模优势的关键举措;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把做大县城规模,做优城市环境,搞好中心镇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攻点,使全县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互动互进、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四是率先垂范,自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疫情、灾害袭来之际,各级领导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广大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形成了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强劲合力,以敢于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筑起了一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钢铁长城,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五是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功夫。我们努力把富民的宗旨、发展的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奋力拼抢的干劲,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为及时掌握基层实情,坚持县级领导干部“五联一包”制度;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多次组织专题调研活动;为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常组织现场办公;为确保政府部门2003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建立跟踪督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顺利实现了新一届人民政府的良好开局。

——摘自明平英2004年2月11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