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rmzfbgs-GK-2002-1842 发布日期: 2002-03-11 09:13
来源 县档案史志馆
内容概述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一年,在市 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 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 ,努力扩大开放,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实干苦干,开拓创新,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6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1.4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1.55亿元,下降0.6%,第三产业1.9亿元,增长10.9% 。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面对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 县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结构 调整,实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2.44亿元,同比增长2.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85元,比上年增长36元。

粮食总产稳定,品质进一 步提高。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万余亩的情况下 ,通过大力推广水稻旱育抛秧、良种配套等各项实用技术,总产达到6.6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通过推广普及水稻金优725等骨干优质品种,粮食品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同时,引进示范一批水稻、 玉米名优特新品种,为进一步发展优质粮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蚕桑、黄姜、烤烟、畜牧等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均有不 同程度的提高。蚕桑生产养蚕量达5.6万张,产鲜茧150万公斤;栽桑建园1.5万亩,改良老劣桑380余万株。黄姜生产新种植1.55万亩,总面积达到2.5万亩,收获0.8万亩,产值1600余万元。烤烟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08万亩,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际收获0.83万亩,实现农业特产税102万元。在大力发展三项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生猪饲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和羊的饲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及12.2%.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800亩,新建茶园,2300亩。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投资近400 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58万亩。二是以兴水治旱为重点,新建水窖1180口,恢复农田1280亩,完成水土 流失治理面积44平方公里。三是以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完成植树造林4.6万亩, 县中心苗圃当年建成投人使用,99年度退耕还林第二轮粮钱补助政策基本兑现。

开发式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共筹集资金710余万元,完成了340户1760人的扶贫搬迁任务;新投放各类扶贫信贷370余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信贷扶贫累计金额达到1170余万元;新村建设示范点达到12个,改造家园790户,为全县扶贫新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在继续坚持执行 “一项制度、八个禁止 ” 和 “ 四项监管制度” 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涉农价格及收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报刊征订摊派、各种升级达标活动的专项治理并取得良好成效。村级民主建设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基本达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农村群众生活安排和救灾工作及时到位,确 保了受灾和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在骨干企业县水泥厂因实施技术改造停产100余天 、各工业企业在改革、发展遇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生产调度、强化综合协调服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业经济在困境中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县属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313万元 ( 现 价 ), 同比略 有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1374万元,工业品产销率为98.9%.列人全县扭亏增盈考核的7户企业同比减 亏12.5万元。全年累计亏损6932万元。

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1868万元,为市下达年度计划的311.3%。县水泥厂第二生产线、恒远公司编织袋生产线的扩能提产技改全面完成。

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五金交化公司整体出售工作基本结束,供销系统基层社改制工作前期 准备基本就绪,缫丝厂、建材总厂改制及栲胶厂桃园路农贸市场资产剥离等调研工作已经结束。

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通过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清理和精减行政审批事项 ,使全县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67户,私营企业32户,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累计达2710户和132户,注册资金累计达1663万元和4386万 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09亿元,实现税金650.47万元,同比增长25%;全年新上投资5万元以上 的项目24个,投资总额为2165万元,其中已建成投产20个。

“ 两个确保 ” 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累计筹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104.64万元 ,其中支付529名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85.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按时足额为983名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47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年共有91名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 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扩面达968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21%;新 增医保人数908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81%、

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职能进一步明确,责任体系得到完善,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并对梳理出的65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特别是通过争取列人省上重大安全隐患石 泉汉江大桥加固维修工程的批准立项并开工建设,县政府通过对各类安全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列人重点项目 建设计划的21个项目中,安石二级公路石泉段二期工程、石泉110KV变电站建设、县水泥厂节能技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县中心苗圃建设、县邮政大楼建设、石河袋装生石灰厂项目、池河黄姜皂素厂项目、东沙河坡改梯工程等9个项目全面竣工,桃园住宅小区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紫石三级公路石泉段建设、石左四级公路建设、汉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正在施工中;石两二级公路及县城汉江新桥建设、喜河水电站建设、池迎35KV输变电工程、移动通信区域维护中心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做好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均可望于2002年开工。

城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县城建设完成了西三角地商贸楼,邮政生产大楼,桃园小区和文化小区 经济适用住房,电信及移动通信扩容等工程,城市功能有所增强。池河集镇完成新兴大街治理工程, 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喜河、后 柳、两 河、中 池、中坝等集镇建设规划工作基本完成。新堰村 、新星村等一批新村建设进展顺。

财政和金融工作平稳运行,商贸流通健康发展财政工作紧紧围绕 “ 两个确保 ”、“ 两个保证 ” 狠抓增收节支,在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保持了平稳运行。 一是狠抓财源建设,加强协调、 督促、检査,筹措财源建设贴息资金30万元支持乡镇用于三项主导产业 。二是大力组织收入,大力 清缴欠税,实现了农税、地税、国税 “三税” 全面增长。三是强化理财措施,改革管理机制, 成立了 “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规范了支出行为,堵塞了支出漏洞。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35万元, 同比增长14.25%。

金融工作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企业生产和改革、城镇建设、扶贫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商贸流通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进一步优化执法和经营环境,加大价格检査力度,保证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计划生育工作以巩固提高综合服务县水平为目标,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为重点,加强督促检査,计划生育率达到96.8%。卫生工作加强卫生监 督执法,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等项工作受到省、市好评。

大力实施 “科教兴石”战略,教育工作总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髙中扩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科技工作围绕全县经济建设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共完成3个县级科研项目,所开发 的 “天虹” 牌蚕种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承办的58件建议、52件提案全部办结 ,办理质量明显提高。

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取得突出成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有11个参赛项目获得省、市及国家级荣誉。广播电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宣传工作名列全市前列。 国 土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较好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城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全县共査办违 纪案件77件,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人。人事、计划、统计、 审计、 保密、老龄、质量技术监督 、环保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司法工作在巩固 “三五” 普法成果的基础上,启动 了 “四五”普法,信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79件次,立案125件,已基本 办结。公安工作深入开展 “ 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4起,査处各类治安案件 851起,处理违法人员1449人,强化了同 “法轮功” 的斗争,有效遏制了门徒组织的反弹 。 

— 摘自徐启方2002年3月11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