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jzfchz/2022-0030 | 公开日期: | 2022-04-09 19:15 |
来源 |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 | ||
内容概述 | 现将《池河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
各村(居)委会,镇属站办所及驻池各单位:
现将《池河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8日
池河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范 围
本预案适用范围为本镇各行政村及社区。
2总则
2.1预案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防汛抗旱预案》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2预案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维护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2.3预案编制原则
本预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避、抢、救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坚持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分级管理负责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2.4预案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本预案是由石泉县池河镇防汛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经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和公布,并报石泉县防汛指挥机构备案。镇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形成预案体系。
2.5预案修订要求
本预案根据区域内山洪灾害灾情、防灾设施、社会经济和防汛指挥机构及责任人等情况变化,及时修订,不少于3年修订一次,并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2.6预案编制内容
本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情况
——组织体系
——监测预警
——人员转移
——抢险救灾
——保障措施
——附表附图
3 基本情况
3.1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3.1.1 自然地理情况
池河镇位于石泉县城东南部,地处汉江一级支流池河下游,距县城12公里;镇域以东与汉阴县接壤,西及西北同城关镇后柳镇相邻,北依中池镇,南靠凤凰山,总面积103.1km2。
池河镇地处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地形复杂,类型多样,以中山、低山、浅山丘陵和山间谷坝四大类型为主,海拔357—2128米,集镇海拔380—420米;境内有池河、洪河、蔡家河、龙王河流经以及最终汇入池河的松树沟、小溪沟等小河流。我镇属秦岭南坡加里东褶皱带,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池河下游沿岸土地肥沃。
3.1.2 河流分布情况
池河,古称直水河,源于商洛镇安县境内的名山鼓山墩,总长约190公里,最高洪峰是1949年2580m3/每秒,1974年9月13日,池河最高流量达到1350m3/每秒,水位达到378.85米,2003年8.29洪灾最高流量为1380m3/每秒。洪水咆哮,飘浮物量大,人畜、房屋和设施都遭受到很大破坏。蔡家河,起源于汉阴木鱼河段的梁河垭,流经蔡河村、双喜村,在双营村菩萨洞汇入池河,总长约40余公里,洪水最大流量为70m3/每秒,遇暴雨就形成竹筒水,势不可挡。洪河,是池河的一大支流,由青山村滴水崖、洪槽沟和火烧庵头道河三条河流汇聚而成。每当大暴雨降临时,洪水起浮快,流量大,来得陡而急促,破坏性大。龙王河,源于凤凰山大垭子,毛垭子,总长约30公里,虽流途不长,但沟溪多,集雨面大,一遇暴雨,易发生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人畜及田园设施造成较大的威胁和破坏。其他小河流,池河以北有堰沟、小溪沟、邓家沟、大沟等沟溪共计4条,池河以南有松树沟等5条沟溪,最终汇入池河,汛期增大了池河草庙村段至力建村段的洪峰流量。
3.1.3 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全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7.5毫米。降水实际变化比较大,同期降水分配很不均匀。最大年降水量为1377.8毫米(1964年),最小为562.7毫米(1966年),差值为815.1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47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4.5mm,历年平均降水以七月份为最大,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19.8—23%,一月份为最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0.46—1.33%,汛期一般出现在7—9月份,占全年均值的78%,该时段也是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的阶段。从历年的灾害情况看,主要表现为河、沟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等。暴雨主要变化特点是:季节提前,强度增大,次数增多,暴雨多少的年份交替出现,实际变化比较明显。
3.2 社会经济
3.2.1 行政区划情况
池河镇镇域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22370人,其中农业人口19654人,共有耕地20661亩,其中水田8269亩。中心镇区规划面积3.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
3.2.2 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情况
2021年镇内生产总值8.93亿元,固定资产110248万元,人均纯收入17897元。池河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安康城镇发展带,安(康)石(泉)二级公路,阳(平关)安(康)铁路、十(堰)天(水)高速并行穿境而过,至石泉、汉阴县城仅15分钟车程,同属安康半小时经济圈。农业生产以粮油、蚕桑、养殖、林业为主。
3.2.3 重要企事业单位情况
镇内工业以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为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个。陕西嘉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建成日光温室18600㎡,钢骨架262个和2000㎡育苗中心;每年可达运输流转农产品20万吨、储藏10万吨、产品加工50万吨的服务规模,为气调保鲜、冷冻贮藏、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当地就业120人。辖区内有池河中心卫生院1所,位于集镇中心地带,海拔390米。初级中学(池河中学)1所,共有师生717人,位于新棉村3组,海拔395米。小学6所,分别是池河中心小学、柳林小学、五爱小学、八一小学、双营小学、力建小学,共有师生1379人。池河中心小学位于集镇老街,学生1231人,海拔390米。柳林小学位于新兴村10组,学生57人,海拔382米。五爱小学位于五爱村4组,学生0人,海拔466米。八一小学位于谭家湾村2组,学生2人,海拔407米。双营小学位于双营村3组,学生2人,海拔407米。力建小学位于力建村2组,学生3人,海拔417米。幼儿园2所,分别是阳光幼儿园和池河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幼儿园位于老街中段,师生184人,海拔390米。池河镇中心幼儿园位于老街南侧,师生594人,海拔383米。酒店一座(池河大酒店),毗邻316国道,海拔396米。
3.3 山洪灾害概况
3.3.1 山洪灾害类型、成因和特点
从历年的灾害情况看,主要表现为河、沟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等。其特征主要有:一是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7、8、9三个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三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四是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五是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造成山洪灾害的原因:一是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土质疏松易造成泥石流是诱发山洪受害的基础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三是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
3.3.2 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情况
据统计,至2021年底,全镇共涉及滑坡隐患17处、洪涝灾害点3处。历史以来,池河发生的主要山洪灾害有:1974年9月13日,池河水文站监测断面处最高流量1350m3/s,水位达到378.8m,受灾人数达到15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00亩,倒塌房屋85间,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2005年先后遭受了“8.29”、“10.1”两次暴雨灾害袭击,农田被毁,房屋倒塌,道路设施受损,全镇受灾608人,农村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2016年6月23日我镇境内普降暴雨,12小时降雨量达到77.5毫米,造成池河水位暴涨,洪水冲毁了良田村河堤共计5处,总长94米,方量626.3立方米,河堤损毁不仅影响了河道正常泄洪,也严重威胁到河道沿线的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2021年遭受“8.22”暴雨洪水灾害袭击,造成池河水位暴涨,全镇受灾2255人,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359.79万元。
3.3.3 危险区情况
我镇现有洪涝灾害点3处:新棉村1、2组,合心村1组和西苑社区三期,地质灾害点17处。(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位 置 |
名 称 |
规模(万M3) |
1 |
柏安村3组 |
柏安山 |
30 |
2 |
柏安村3组 |
松树沟 |
1.68 |
3 |
合心村4组 |
陆家院子 |
0.25 |
4 |
力建村3组 |
黄家院子 |
8.25 |
5 |
力建村6、7组 |
董家院 |
9 |
6 |
力建村6、7组 |
下董家院 |
0.135 |
7 |
明星村16组 |
小溪沟 |
2.52 |
8 |
明星村15组 |
刘本章房后 |
2 |
9 |
明星村11组 |
三官庙 |
0.75 |
10 |
双红村4组 |
张家梁 |
1.5 |
11 |
五爱村12组 |
蔡家院子 |
0.96 |
12 |
五爱村15组 |
龙洞坪 |
4.4 |
13 |
良田村12组 |
薛全友房前滑坡 |
0.2 |
14 |
良田村12组 |
陈世国房后滑坡 |
0.9 |
15 |
五爱村11组 |
谭家院子 |
10 |
16 |
双营村8组 |
谭文清房屋滑坡 |
0.18 |
17 |
明星村11组 |
李相荣房后滑坡 |
|
3.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3.4.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镇配备了电脑、无线广播、应急照明等设施,给村组安装配备了无线广播、简易雨量监测器、手摇警报器、铜锣、口哨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大幅提升了我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我镇成立镇、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明确了以镇、村、社区行政首长为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确立汛期日常办公、办事机构,落实了防汛抢险责任人、危险区监测人,组建了抢险队伍,足额储备了防汛物资。
每年汛前,由镇防汛办主持修编“池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督促各村、社区修编“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经常举办防灾知识宣传及培训活动,定期开展防汛防滑演练。
3.4.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
集镇自西到东,池河以北、池河以南建设有能够抵御20年一遇标准的河堤7.38公里,堤顶路面高程383m,防护范围包含集镇全境。集镇西区邓家沟有宽6米,长1.2公里的U型混凝土泄洪渠一条,主要承担来自上游顺风村境内黑潭沟和邓家沟的洪水。集镇东区河堤埋设有8条公称直径为100CM的泄洪管道,保障集镇不出现内涝。池河沿岸谭家湾村、新棉村、五爱村、明星村、新兴村段建有可抵御10年一遇洪水标准农田堤防。集镇河堤建有1971年6月建站的水文站一处,能够实时监测池河流量、水位、雨量。
3.4.3 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1、池河以西防护河堤明星村、新兴村段河堤局部属农田防护堤,设防能力仍不足20年,一旦池河出现超水位汛情,局部农田将会受到侵袭,造成农作物损失。
2、部分村组引水排洪渠道管护不到位,削弱了沟溪、河道自身的泄洪能力。
3、山洪工程治理规划相对滞后,投入治理经费不足,使人被动的适应自然灾害。
4、部分村局部通信信号覆盖率低,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上传下达。
4 组织体系
4.1 组织指挥机构
镇级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指挥长,人大主席任副指挥长,各村成立相应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镇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吴小普 党委书记
指挥长:段昌明 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
副指挥长:刘 淼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责任副指挥长:徐 华 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成 员:陈 辉 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陈 涛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侯佑华 党委组织委员
徐 伟 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徐 萌 党委委员、政府副镇长
杜小莹 政府副镇长
尹 丰 政府副镇长
陈 武 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
党政办、纪委办公室、人大主席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市场监管所、财政审计所、农业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急办公室、供电所、池河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法庭、池河中心卫生院、消防站、电信局池河支局、移动公司池河分公司、联通公司池河分公司、水文站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
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
值班电话:0915-6611324
4.2 工作职责
4.2.1 镇防汛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决策全镇的防汛抗洪工作,拟订全镇防洪政策性文件、规章制度,及时掌握全镇汛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措施,调度指挥抗洪抢险队伍,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协调工作。
4.2.2 镇防汛办公室工作职责
镇防汛办公室设在镇政府三楼,由谭小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主要职责:
负责镇防汛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防汛抗洪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全镇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灾(险)情信息,及时传达汛情和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度,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当好镇党委、镇政府防汛工作的参谋。
4.2.3 各工作小组职责
镇防汛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组、调度指挥组、抗洪抢险组、医疗救护组、综合统计、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纪检督查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组成人员、主要职责和责任人如下:
组长:徐 华
成员:谭小才 吴真龙 村级监测员
主要职责:
1、负责雨情、水情、工程险情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级监测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2)调度指挥组:
组长:段昌明
成员:刘 淼 陈 辉 陈 涛 侯佑华 徐 华
徐 伟 徐 萌 杜小莹 尹 丰 陈 武
主要职责:
1、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
2、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
3、决定调用抢险队伍;
4、负责请示县防汛指挥部调派物资、人员支援抢险;
5、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3)人员转移组:由镇属及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网格员组成,成立四个应急抢险队分队,负责人和成员如下:
主要职责:
1、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镇武装部和应急抢险队)
2、负责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安排和维护交通秩序;(镇政府、池河交警中队)
3、负责抢险设备、物资的储备和调用;(财政所、防汛办、民政所)
4、负责镇党委、镇政府、防汛指挥部和重要防汛部门的供电、通讯保障;(池河供电所、池河电信分公司、池河移动分公司、池河联通分公司)
5、负责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池河派出所)
6、负责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镇政府)
7、负责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维护市场物价稳定,协助抢险设备、物资的调用。(市场监管所)
(4)医疗救护组:
组长:张晓波
成员:周桂英 周树青 廖元江 黄 璐 袁国锋
廖金国 魏 珊
主要职责:
1、负责救灾药品和器械的储备、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及灾后公共卫生防疫;(池河中心卫生院)
2、负责组织对灾区动物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农业综合服务站)
(5)综合统计组:
组长:尹 丰
成员:王全川 高 霞 张丽娟 杲和顺
主要职责:
1、掌握抗洪救灾动态,综合汇总情况,编写抗洪救灾简报;
2、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汇报汛情、灾情、抢险救灾工作;
3、负责各地灾情的收集、核查、汇总。
(6)宣传报道组:
组长:徐 伟
成员:罗娟 李珍 黄国荣 乔雨
主要职责:
1、及时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抗洪救灾命令、决定及汛情公报等的播报传递任务;
2、及时报道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广大干群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3、准确报道灾害情况;
4、编辑整理洪灾和抗洪影像资料;
5、接待外来媒体。
(7)后勤保障组:
组长:杜小莹
成员:王 卉 成菲菲 卜 星
主要职责:
1、负责镇党委、镇政府、防汛指挥部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
2、负责来池慰问的上级领导和兄弟乡镇领导的生活安排;
3、负责上级派遣来池支援抗洪抢险部队的生活安排;
4、负责后勤物资的筹备。
(8)纪检督查组:
组长:陈 涛
成员:王 朋 胡桉赫
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镇党委、镇政府、镇防汛指挥部抗洪救灾命令和决定,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领导及时到岗,全力做好抗洪抢险等工作;
2、监督检查抗洪救灾资金、物资调拨到位情况;
3、查处抗洪抢险救灾中渎职行为和违纪案件。
5 监测预警
5.1 监测预警方案
山洪灾害的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和群测群防预警系统两大部分,水雨情监测主要包括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网组、设施设备配置等。水雨情监测以简易监测为主,因地制宜的建设人工监测站和适量的自动监测站,采用定时观测,定时报汛,在暴雨天气状态下加密观测、增加报汛段次。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于镇村监测点,由监测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观测信息,采用人工传递或采用对讲机报告给镇村防灾负责人,有条件的可采用电话或手机逐级报送到县级防御指挥部。镇政府同时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群测群防监测点和村的预警信息,根据县级预警信息向村、户发出预警,紧急情况时,可由监测人员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进行抢险转移,确保安全。
5.2 监测预警制度
在汛期内,防汛指挥部和各村组主要领导、值班人员及监测人员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积极做好信息搜集与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并随时处理等级结果;重要情况要及时逐级上报,做到不误报、漏报;认真组织完成上级和有关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各村、社区监测员负责对本辖区内的降雨量、河溪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进行观测、收集、上报。
境内河流监测人:
蔡家河流域汛情监测人:
谭 安(双营村支部副书记)
洪河流域汛情监测人:
唐继明(五爱村支部书记)
龙王河流域汛情监测人:
王双显(五爱村副主任)
莲花石汉江水位监测人:
付荣华(力建村副书记)
池河河道汛情监测人:
胡 克(新棉村支部书记)
付荣建 (谭家湾村支部书记)
王家军(合心村支部书记)
杨 龙(新兴村支部书记)
镇防汛办电话:6611324、6611156
县防汛办电话:6321198、6326577
5.3 预警依据
我镇预警信号发布依据市县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如下所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ƒ、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5.4 预警指标
准备转移: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立即转移: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5.5 预警信息的发布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天气预报时,或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时,防汛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当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村组住户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当区域内河溪水位急剧上涨,必须立即向下游村庄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预报,当区域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和下游受威胁的区域发布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当辖区内水库及塘坝,如有发生溃坝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受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5.5.1 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我镇实际,按照下列程序预警:1、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镇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预警信号向村委会发布,再由村委会向村民小组、危险区住户发布预警信号。2、如遇区域性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坝溃坝等紧急情况,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政府,并直接向危险区群众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直接的预警信号完成预警工作。
5.5.2 预警启用条件
1、当气象部门预报有大到暴雨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区域性大到暴雨或时段降雨达到或大于临界值时,由镇防汛机构发布山洪预警预报。
3、镇辖区内突发泥石流、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紧急情况,所在村组可直接报告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
5.6 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
镇防汛指挥部通过短信、电话、对讲机、广播、电视等形式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发布预警信息;村(组)通过高音喇叭、锣(号)、手摇报警器、高频口哨、电话、对讲机、无线预警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对于人口居住较分散的村组,可增加使用火把、信号弹和人力传递等传统的报警传输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所有同心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镇、村可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采用人力口头传递预警信息,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6 人员转移安置
6.1 人员转移方案
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时,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抢险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准备转移涉险群众。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对涉及转移安置的人员事先发放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明确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抢险队伍要立即将涉险群众转移安置到各村预案中的安置地点,后勤保障组提供饮用水、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物品,医疗救护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妥善转移和安置好每个受灾农户,确保万无一失。
6.2 转移对象、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附表
6.3 转移安置纪律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期必须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健全雨情、水情、值班记录,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值班人员认真做好防汛上传下达等各项指令,杜绝防汛值班电话不畅通、脱岗行为发生。一遇险情,带班领导迅速决策,果断指挥,奔赴灾情第一线,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若因脱岗或指挥不力,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6.4 灾后处置
待山洪灾害结束后,镇、村(组)负责人要有序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被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方案
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成立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组,由副镇长尹丰担任组长。在接到上级抢险救灾指令后,迅速安排后勤保障组备齐食品、饮用水、衣物,池河中心卫生院派出3-5名医师和护士以及一台救护车随队保障,组织全部应急抢险救灾组成员,以最快的时间安全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物资和车辆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和调配。
7.2 抢险救灾准备
广泛宣传和培训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防灾、减灾斗争中。
为切实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储备一定的抢险救灾物资,用于保障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医疗。
7.3 灾情处置方案
汛期内要求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并发,极易成灾,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要迅速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镇、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离开辖区,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防汛工作状态,了解汛情趋势。各级防汛责任人员,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一旦发生险情,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上报灾情,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带领抢险救灾队伍,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抢险原则是先救人,后财产,将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最后有序按转移路线转移人员。
7.4 基础设施应急保障方案
池河派出所负责全镇社会治安稳定,交通管制。安监办负责道路恢复。池河移动、联通、电信分公司负责通信设施抢修,保障对外正常通信。池河供电所负责供电保障。五爱水厂、合心水厂负责供水保障。
7.5 治安、卫生防御、灾后救助应急保障方案
做好镇村垃圾清理和卫生防疫,科学组织实施抢险救灾,防治险情和次生灾害发生;积极组织和及时发放抢险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处住、有干净水喝,引导广大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组织做好灾情普查和上报工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灾后重建。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8.1.1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实地调查,实行登记造册,制定和复检回访制度,限期整改。
8.1.2 镇防汛办和各村(社区)主要责任人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河道、沟溪和其他地质灾害点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修复隐患点;全面检查检测辖区安装的监测预警设施和设备,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8.1.3 各包户镇村干部要扎实做好“三到户”工作,将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制作明白卡,张贴到危险区内所有住户家中醒目位置。
8.2 防汛物资保障
镇财政所负责准备应急救援资金5000元,民政所负责储备衣物、棉被100床(套)。
物资物品供应点:宏达超市(成品食物及水)叶友芝
钰珍商行(衣被)程定珍
池河放心粮店(粮油)张莹
机关食堂(临时用餐)
天府人家
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表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编织袋 |
5000条 |
铁丝 |
2吨 |
铁锹 |
50把 |
钢钎 |
30根 |
十字镐 |
50把 |
架子车 |
20辆 |
木桩 |
200根 |
手电筒 |
50个 |
电池 |
80对 |
应急灯 |
30个 |
雨衣 |
100件 |
雨鞋 |
100双 |
救生衣 |
60件 |
救生圈 |
50个 |
防雨布 |
1000㎡ |
砂石料 |
3000m3 |
卡车 |
3辆 |
挖掘机 |
2辆 |
铲车 |
2辆 |
皮卡 |
1辆 |
|
|
砂石料、卡车、挖掘机、铲车采取协议代储方式。物资库存地点:陕南移民二期安置点11号楼消防站隔壁门面房
管理人员:谭小才 王兰勇 吴真龙
8.3 宣传教育及演练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册、入户等手段,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山洪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群众避险能力。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熟悉预案,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为预案快速启动创造条件,要有计划的开展实战演练,不断修改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使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
8.4 组织纪律
1、各村(社区)、各站、办、所及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确保防治责任、防御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抢险措施“五落实”,凡因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2、镇、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汛期一般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报请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时报镇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否则按擅离职守处理。
3、镇、村(社区)要坚决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各村(社区)及各相关单位都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随时接受指挥调度。凡因无人值班、领导干部手机不通贻误工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班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坚决服从指令,凡对防汛指令推诿扯皮、讲条件、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节,严肃追究责任。凡因工作不力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各级领导及防汛负责人必须靠前指挥,科学、果断决策,积极组织抗洪抢险。镇村社区干部必须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凡因指挥不力、组织不到位、责任落不实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