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池河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zjzfchz/2021-0051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年04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04-28 16:06
内容概述 池河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池河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池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镇政府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同心同向、以干克难,实现了池河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既定目标任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1亿元,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财政非税收入7.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0元。与此同时,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先后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市平安建设示范镇、全市人大“四同一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妇联网络名人走基层(陕西)现场会、全省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会、全省医共体现场观摩会、全市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五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明星村入选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一)户退出、村脱贫,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脱贫基础有效改善。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落实危房改造42户92人,旧宅基地腾退144户,硬化道路8.5公里,新改建饮水工程9处,实施电网改造项目1个,“油返砂”12处,配套饮水净化设备40台,“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脱贫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实施增收“三有”工程,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1502人,贫困户创业1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07人。扶持3家“社区工厂”不断壮大,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健全带贫益贫利益链接机制,大力实施“能人兴村”和“村社合一”,30余名农村能人带头领办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建成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13个,争取产业强镇资金1000万元注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长效增收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脱贫退出全面达标。全镇实现293户538人高质量脱贫,合一、合心、柏安、良田整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年初4.1%降至1.44%,全镇累计脱贫1261户3555人,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打基础、谋长远,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开放合作取得实效。成功召开首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鎏金铜蚕·丝路之源”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走出去招商9次,接待招商考察团40余批次,先后引进金丝皇菊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秦盛冯轩农业生态园、岭南民俗园等招商项目13个,总投资3.69亿元。产镇融合强势推进。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产镇融合、三产融合。现代农业持续壮大,培育龙头企业7个、示范合作社7个,养蚕发种1.4万张,养猪5.6万头,养牛2915头,养羊5181头,鸡出栏22.56万羽,发展订单蔬菜5924亩。新建火龙果、龙虾种养实验基地各1个,培育了明星蚕桑、顺风香李、良田大米、柏安黑猪、合一黄花、力建中药材、谭家湾蔬菜等一批优质产品。工业运行日趋稳健,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新建成大米精加工、汉江酒业、功能型营养速食方便食品生产线,完成鼎新建材、致远绿色食品扩能技改,全年新发展法人企业40户,规上工业企业2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户、限上服务业企业1户。农旅融合稳步提升。出台了金蚕小镇民宿奖补办法,培育提升农家乐8户,岭南瓦舍、荷塘月色精品民宿顺利开工,建成桑海观光步道、品种桑博览园、果桑采摘体验园,举办了醉美桑海丝绸服装体验秀系列活动。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新策划包装项目38个,编制完成最美桑海博览园、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出土地文化公园、旅游公厕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征地拆迁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征项目建设用地350亩,尤其是顺利完成了池河工业园区南北大道征迁任务,路基全面贯通,金蚕大道、桑栖旅游环线等一批带动全局、支撑长远的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夯实了长远发展的基础支撑。

(三)强治理、优布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有序提升。完成老街改造、体育场改造、集镇污水管网改造、316国道亮化、金蚕文化研究院、合心村茶园道路、大阳片区绿化工程等25个市政项目建设,集镇综合承载能力有效增强。集镇管理更加规范。大力推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配备垃圾箱135个,垃圾桶1300个,开展集镇管控综合执法6次。大力整治“三堆五乱”,完成集镇东入口环境整体提升,清理乱搭乱建8处,城乡秩序明显好转。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环保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四大保卫战”持续开展,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养殖分区管理、违建别墅整治及河(湖)长工作制全面落实,污水直排、乱搭滥建、乱排乱倒、违禁捕捞行为得到遏制,共处罚违法焚烧秸秆行为24起,拆除禁养区养殖点2处,扶持环保企业1家,新建污水处理站1个。

(四)听民意、惠民生,群众福祉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有效,教学环境良好,“保学控辍”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住院费用结算“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和签约服务全覆盖,民生实事完成预期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生优质服务全面落实,新生人口206人,政策符合率100%。共组织技能培训14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41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群众文化大舞台,举办群体性文化活动16场次。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申请低保救助11户25人、五保供养4户4人,临时救助107人次,发放救助金20.68万元。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02件,完成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20户,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家庭阳光增收产业扶持项目27户,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3.5万元。

(五)严打击、强整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三共六制”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五级联动”“三会一包”平安稳定包抓工作机制和安全监管“五项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全年无刑事案件、暴恐事件、邪教活动、进京非访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制作各类平面宣传载体1400块,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送短信48万余条,形成了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整合镇村(社区)力量,全面搜集和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扎实整改中央督导反馈问题,始终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无黑恶势力犯罪现象。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深入开展新民风建设,大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着力破除陈规陋习、抵制不良风气,营造“诚孝俭勤和”文明新风,信访矛盾发生率同比下降27%。扎实办理“书记民情三本账”,群众满意率为100%,有效维护了辖区平安稳定。

(六)促改革、转作风,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实施镇村工作一体化、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承接县级管理事项161项,全年受理各类事项38845件,同比增长65%,办结率100%。大力倡导务实高效、苦干实干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议和发文同比减少15%。党员干部“三下”活动积极开展,镇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持续深化,了解民情、征求民意、集中民智渠道逐渐多元,干部作风不断转变,行政效能得到提升。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广大群众共同奋战的结果。回顾奋斗历程,幅幅动人画面感人至深。脱贫一线,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夙兴夜寐,一些同志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用使命和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防疫一线,我们的公安干警、医务人员、社区志愿者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用担当和奉献保障群众健康;救灾一线,我们的消防卫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用责任和忠诚捍卫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参与、支持、关注池河改革发展的广大干群、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更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薄弱和短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够,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三产融合水平不高,优势资源利用不充分;干部创新能力不足,抓工作按部就班,工作质量急需提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开创新局面!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金蚕小镇建设为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科学定位、产业支撑、核心牵引、全域带动、富民强镇”发展思路和“坚持三宜定位、推进五化统筹、实现三个确保”总体部署,聚焦脱贫成果巩固、农旅融合示范和社会和谐稳定三大任务,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平安建设、改革创新,全面加快省级重镇、陕南强镇、丝路名镇建设进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成色。严格落实“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机制、“633”返贫监测认定和帮扶机制、“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建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产业发展服务队、创业就业服务队、公共设施管理服务队,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创业指导和公共设施维护。深入落实“三有三稳三增”奖补,密切关注“未脱贫户”“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抓实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继续加大扶贫扶志力度,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内生动力,确保剩余172户283人全部脱贫。以推进“三完善”、强化“三支撑”、落实“三保障”为着力点,抓好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发展工作,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好、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扶持宝誉生态农业创建省级龙头企业,培育明星、谭家湾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柏安黑猪、良田大米2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三到三同三促”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镇村工作一体化,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美化乡村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八清一改一绿化”和“厕所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86%以上,建成明星、五爱、谭家湾、顺风、新棉、合心、双红7个美丽新村。

(二)聚焦提质增效,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快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统筹推进项目前期及征地拆迁,保障施工环境,抢抓建设进度,确保金蚕大道、金蚕小镇旅游环线、工业园区南北大道、合心大桥、洪河大桥、菩萨洞大桥如期竣工。推进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出土地文化公园、金蚕小镇度假酒店、丝路桑溪部落、池河工业园区东西大道、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消费活力。以集镇、明星、五爱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培育餐饮服务、农耕体验、果蔬采摘等消费业态,支持商贸服务业开展促销活动,着力培育消费热点,促进城乡消费。强化苏陕扶贫协作,与河海大学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推动农副产品促销。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完善守信联合奖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信用评价及红黑名单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民间非法金融活动,营造诚信健康投资环境,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3户、中小企业成长梯队省级监测企业2户。

(三)提升全域旅游,推动东线突破。强化农旅融合。以金蚕小镇建设为统领,以创建池河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明星、五爱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目标,打造“沧海桑田·乡村明星”醉美桑海博览园、“荷塘月色·丝路风情”康养民宿产业园。完成岭南瓦舍、智能化观光蚕室、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大小环线绿化亮化、民宿改造、饮水工程、观景平台,荷塘月色升级改造、旅游休闲步道、水岸餐厅等项目,力促明星、五爱两个农旅融合示范村“十·一”顺利开园。完善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扶持培育一批示范农家乐,开发蚕桑精品名宴,提升池河夜市品质,打造池河美食品牌;支持引导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开办手工作坊,创作一批特色食品、蚕桑制品、文创产品、手工编织等旅游商品;配备观光电瓶车,精心包装旅游线路,举办蚕桑节庆活动,着力丰富旅游内涵。加快培育旅游三产服务业态,支持发展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民俗开发和健康养老产业。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培育文化品牌。支持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常态化开展文化研究,加大金蚕文化、农耕文化、民间传说的开发利用,开展全球征文、摄影作品征集、主题歌曲比赛。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联合各类文艺社团,创作主题文艺作品,制作金蚕小镇形象宣传专题片,全方位、多角度讲好鎏金铜蚕故事,打造鎏金铜蚕品牌,不断提升池河知名度、美誉度。

(四)强化城乡统筹,建设魅力池河。夯实农村基础。大力引导返乡能人创业,鼓励创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流通企业,持续推进强村大户建设,着力抓好蚕桑、蔬菜、养殖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完成养蚕发种1.5万张以上,出产蔬菜1万吨,饲养生猪5.9万头,新增魔芋、川乌、栝楼等特色种植500亩。强化污染防治。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国土绿化、扬尘治理、秸秆禁燃、爆竹禁放、油烟治理、高污染燃料整治等专项行动,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以上。推进碧水保卫战,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污水直排、乱占河道、违禁捕捞等行为,确保地表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推进青山保卫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建筑工地复绿、坚决杜绝毁林开荒。推进净土保卫战,巩固违建别墅问题整治成果,建立“五堆”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乱采滥挖、乱占滥建专项治理,严防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提升城镇品质。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积极争创省级文明镇,配套完善集镇街区盲道、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和集镇消防设施建设,狠抓公共设施、门前“四包”、噪音扰民、施工环境“四个严管”,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

(五)坚持民生至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社会事业。落实县教育“三五三”战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就地就近享受优质均等的教育服务,争取教育帮扶基金10万元,资助新录取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规范管理儿童之家和日间照料中心,全面提升“三留守”人员关爱水平。倾斜财力投入,办好民生实事。织牢保障网络。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60人、返乡就业200人,扶持创业100人。推动城乡社会救助扩面提质,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按照“县镇一体、优化服务”工作要求,提升中心卫生院及五爱、明星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治理能力。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全面推进“三共六制”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和平安石泉“258”机制,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抓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黄赌毒”“食药环”等治乱专项行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建设工程、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五项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及应急处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化新民风“六进六治六立”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建文明乡村。

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面对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重任、群众的托付,我们将更加勤勉敬业,务实担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把牢政治航向,始终坚持从严治政。强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县委“五实五不”工作要求、“三五三”工作法和干部管理“五精准”制度机制。坚持求真务实,开展党员干部“三下”活动,继续深化镇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多渠道了解民情、征求民意、集中民智,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三务”公开,诚恳接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

(二)扎紧制度笼子,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教育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打击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公正、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永葆初心本色,始终坚持为民执政。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向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倾斜。牢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事办好、办实。牢记“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拿出实打实、心贴心的举措,办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政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四)严明纪律规矩,始终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行“2233”工作机制,按照“主要领导重点督办、分管领导直接督办、镇纪委问责督办”三级督办模式,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现象,严厉惩处政令不畅、服务不优、作风不实问题。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为加快建设“三宜池河”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坚持三宜定位、推进五化统筹、实现三个确保:即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定位,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确保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稳定脱贫。

2.“三个六”精准脱贫战略:即突出“六个精准”要求,对象精准、分类精准、措施精准、项目资金使用精准、派人包抓精准、脱贫精准。实施“六个一批”脱贫工程,“三业”(产业创业就业)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脱贫一批、生态政策补偿脱贫一批、兜底脱贫一批。健全“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村捆绑一批项目资金、一户一名干部包抓、一户一验收销号、一套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一套严格的督导奖惩办法保障落实。

3.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4.脱贫攻坚“一条线、两不愁、三保障”:一条收入线,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和安全饮水有保障。

5.“633”返贫监测认定和帮扶机制:6种监测情形:因重大疾病、因自然灾害、因意外变故、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因其它。3个监测工作要求:一月一精准排查、一月一精准评估、一月一精准认定。3个帮扶工作要求:一户一套精准措施、一户一人精准包抓、一户一验收精准销号。

6.“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机制:扶志扶智+增收‘三有’+兜底保障+监测预警+责任体系。

7.产业就业“三有三稳三增”:村村有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户户有长效产业支撑贫困户稳定增收、人人有就业岗位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8.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三完善”“三支撑”“三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创业支撑、就业支撑,保障财产权益、公共权益、民主权益。

9.能人兴村战略:针对农村人才工作短板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按照思想有境界、投资有实力、经营有能力和致富能帮带、新民风能引领、治理能出力的“三有三能”标准,通过本土培育、分类施策、加大扶持、搭建平台等方式,引导能人创办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100个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兴办100个家庭农场,培育1000个产业大户,培养1000名技术能手,培育10000名职业农民,吸纳100名能人进村级班子。

10.书记民情三本账:县、部门、镇、村(社区)各级书记分别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和“群众投诉举报”三本民情账,按照“件件都要办、件件有结果、件件要满意”的要求跟进办理落实并及时答复,使“听民声、纳民意,受民诉、解民忧,正风气、夯根基”走上制度化、常态化。

11.“三共六制”:“三共”即平台共建、事务共治、成果共享;“六制”即文化引领、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民生保障、居民自治六大机制。

12.平安石泉“258”机制:“2”,即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平安建设责任制度两项制度。“5”,即防范发生政治安全事件、防范发生暴力恐怖事件、防范进京非访和群体性事件、防范个人极端和宗教势力事件、防范公共安全事故五大重点。“8”,即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安全防控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法律服务机制、民生保障机制、村(社区)自治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八大长效机制。

13.新民风“六进六治六立”工程: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抓好突出问题“六治”,着力实现“六立”目标。“六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六治”即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份子、铺张浪费、奢靡攀比等不良风气,整治失信、失德、失志等不文明行为,整治算命、看风水、信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整治“黄赌毒邪霸诈闹”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城乡环境面貌。“六立”即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魂,立起“诚孝俭勤和”文明新风,立起遵规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立起“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行为自觉,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立起群众身边的文明典范。

14.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345机制: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坚持传播科学理论、凝聚思想共识、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基层群众“四位一体”系统推进,健全理论宣传、立德树人、志愿服务、资源整合、组织保障五大长效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和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15.党员干部“三下”:眼睛向下关注民生、人往下走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下沉夯实基层治理。

16.石泉县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用三年时间,培育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个、集体经济示范村10个、农旅融合示范村10个、美丽新村100个、能人兴业典型1000人,着力强化乡村振兴支撑,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17.“八清一改一绿化”: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乱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河道卫生、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卫生习惯、绿化村庄。

18.镇村一体化“三到三同三促”:“三到”,即任务量化到村、人员派驻到村、领导跟进到村。“三同”,即决策同商、落实同抓、责任同担。“三促”,即促群众致富、促集体经济、促基层治理。

19.教育“三五三”工程:“三”,即争创三个一流引领全县教育事业:一流教体局长、一流校长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五”,即强化“五教”振兴全县教育事业:强化尊师重教,强化人才兴教,强化创新强教,强化质量名教,强化从严治教。“三”,即开展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三爱”活动践行爱教精神。

20.“2233”工作机制:强化“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两项内容公开(重点项目监督公开、重点工作督办公开)、坚持干部工作“三定”(定人、定事、定时间)、坚持干部管理“三措施”(一次约谈、二次诫勉、三次查办)。

21.干部管理“五精准”:即精准施策强本领、精准“上下”正导向、精准保护去顾虑、精准激励增动力、精准惩戒传压力。

22.五实五不:“五实”,即“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五不”,即“不违背规律、不脱离群众、不违法乱纪、不急功近利、不怨天尤人”。

23.“三五三”工作法:即坚持三个导向(民意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抓好五点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弱点、缺点),做到三个亲自(亲自谋划、亲自抓办、亲自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