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GK-2020-1011 发布日期: 2020-10-28 16:56
来源 督查室
内容概述 关于加强农村转型社区建设的建议及复函

关于加强农村转型社区建设的建议及复函

第31号

领衔代表:陈庆芝

内  容:

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居民寻求反映解决问题的初始窗口和接纳辖区一切事务的承接地。而转型社区则是城市逐步发展的产物。它的前身就是农村的某个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骨架的拉大,它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占,住房被包裹在林立的楼房中,辖区与城市犬牙交错,农民变成了非居非民,某个村随之变成了某个社区。职责则亦城亦乡,除原先农村的工作职责外,还承载着一些例如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全新的城市社区工作内容。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转型社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层屏障作用。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调动转型社区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最大限度发挥转型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事关群众幸福安康、基层稳定和谐的基础环节。因此,加强农村转型社区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转型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转型社区以前是农村,一些配套设施本就有限,转型后由于服务范畴的扩大,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等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更显滞后,远不能满足转型后居民的需求。

(二)工作任务繁杂。随着社区的转型,一些本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诸如社区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环境卫生、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就业、离退休人员管理、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管理工作,很多原应由部门填写的表格、建立的档案、出具的证明材料等事务性工作一概由社区承担。工作任务繁杂,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

(三)社区工作人员配置少且不稳定。社区除书记主任(现在是一肩挑)、文统、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妇联主席四职由财政发补贴外,其余临时聘用人员待遇均由社区自行解决。人员设置与工作量严重失衡。临时聘用人员因受身份问题、工作重负、家庭压力、待遇低下等影响,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离开的居多。而离开的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均能独当一面。由于人员更换频繁和临时聘用人员待遇要社区自己想办法,给社区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四)工资待遇偏低。目前,社区干部报酬相对前几年有大幅提升,但相对工作时间与工作负担还是待遇偏低。2019年工资和公务经费执行情况:1、村级主职干部基本报酬月1200元,绩效报酬月1200元;社区主职干部基本报酬月1500元,绩效报酬月1100元。2、村级副职、文书基本报酬月960元,绩效报酬月960元;社区副职、文书基本报酬月1200元,绩效报酬月860元。3、村级监委主任基本报酬月480元,绩效报酬月480元;社区监委主任基本报酬月900元,绩效报酬月630元。4、村级妇女主席基本报酬月480元,绩效报酬月480元;社区妇女主席基本报酬月900元,绩效报酬月600元。5、村级公务经费年20000元;社区公务经费年30000元、服务群众经费50000元。6、2020年书记主任一肩挑的主职干部月报酬预算3050元。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与机关作息是一致甚至远远超出,但工资待遇却与机关工作人员差距较大。

建  议:

(一)出台转型社区建设办法、政策配套体系。根据我县社区发展现状和社区发展需要,着手制定转型社区建设配套办法。

(二)给予必要的专项工作费用补贴。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逐步减少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政府职能,对确系政府职能又必须由社区去完成的工作,要本着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社区专项经费保障。

(三)提高转型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建议改革转型社区的人员组成,人员配备设置在7-9人。将其划分为社区管理者和社区专职工作者。“一肩挑”的社区设专职副书记1名。设立物业、环保、治安、文化等专岗。二是切实提高工资待遇,建议将转型社区主职人员工资提高到每月4000元左右,专岗人员工资待遇不少于主职的60%。居民小组长工资每月不少于1000元。使社区干部开展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三是适当放开社区专岗人员招聘的年龄、学历限制,建议吸收一批年龄在40-50岁的专岗人员,适当降低学历门槛,解决“有学历无能力、有能力无学历”问题。三是建立机关干部服务社区制度。干部按居住辖区划分接受所在社区八小时以外管理外,还必须服务社区每月不得少于一次以上,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树模的条件之一。四是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社会工作理念的培训,要先培训测试后上岗,上岗后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


类别:A

签发人:方向刚

关于对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31号建议的复函

石民函〔2020〕66号

陈庆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转型社区建设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县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也是我们组织、民政部门近年来反复调研将要下大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关于您提出的“出台转型社区建设办法、政策配套体系” 的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村、社区正常运转,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一是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村、社区办公经费和村、社区干部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石办发〔2016〕49号),文件明确规定,人口超过1500人(含1500人)的村为大村,人口不足1500人的村为小村,大村每村每年预算2.5万元办公经费,小村每村每年预算2万元办公经费;每个社区每年预算3万元办公经费、5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名第一书记每年预算1万元工作经费。以上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到位;二是在2016年大幅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了村干部误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经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提高绩效补贴,目前全县村干部每人每月误工补贴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2400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3360元,副书记、副主任、文书1920元,监委会主任、妇联主席960元。全县社区干部每人每月误工补贴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2600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3640元,副书记、副主任、文书2060元,社区监委会主任1530元,社区妇联主席1500元。三是县委组织部正在研究制定《石泉县村(社区)干部补贴发放暂行办法》,建立村、社区干部补贴连续增长机制,同时,对集体经济收益较好的村(社区),拟拿出一定比例金额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四是在厚待的同时,县上出台《石泉县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结果为优秀且所在村、社区年度目标考评位居本镇前三名的村、社区主职干部,上浮20%的绩效误工补贴;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全额兑现绩效误工补贴;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发放80%绩效误工补贴;考核为不称职的,按完成任务比例扣减绩效误工补贴。可以说我县目前在村干部激励关爱、管理考核方面,有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二、关于您提出的“逐渐减少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政府职能,本着“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社区专项经费保障”的建议。
      一是为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依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印发《石泉县社区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二是为规范镇人民政府的指导职能。我局依据《全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和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清单》,拟于今年制定出台我县《社区居委会工作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权责范围,做到镇政府和社区工作权责明晰,强化对镇人民政府的监督,坚决遏制镇人民政府把社区当作下属单位,下达指标任务、签责任状、检查考评通报等行政做法,倡导委托服务、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工作方式,从源头上为社区“减负”。三是为进一步规范“费随事转”。我县拟在今年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准入制度,探索建立由县财政统一收取和分配“费随事转”经费新方式,确保社区工作负担在合理范围之内,使社区有钱办事,办得好事。四是对现有社区工作进行清理,重点对社区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和环境卫生等工作进行梳理研究,确属社区居委会无力承担的,收归有关职能部门。
      三、关于您提出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议。
       为了适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村(社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管理,促进社区干部职业化发展,县委办印发了《石泉县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紧紧围绕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培养培训、薪酬待遇、考核管理、职业发展、考核管理、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供重要政策支撑。社区工作者选聘管理我们严格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进行。一是配强一个带头人。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强”的“三化三强”标准,采取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深入考察的办法,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并通过法定程序把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为居委会主任,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二是组建一支团队。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员额管理,按照“控制总额、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社区面积、人口数量、管理幅度、居民构成、辖区单位数量等情况,每个社区核定社区工作者5-9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遴选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群众威信好的同志,组建社区“两委”和配套组织班子,社区“两委”班子实行交叉任职,优先考虑现任社区干部。新进社区工作者,必须采取“公开招聘、择优遴选”的方式进行;三是下拨一笔资金。按照“费随事转、依事定费”的原则,将社区日常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和干部薪酬待遇等资金进行统筹核算、严格监管,每个社区每年预算30-—50万元资金,按照年初60%、年底40%的比例分次下拨。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其中基本工资占70%,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占30%,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年终一次性发放,原则上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四是签订一份协议。按照“突出重点、量化考核”的原则,每年年初经县委组织部审定后,由城关镇党委与社区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下达10-15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预期目标、完成时限,实行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根据目标责任,社区党组织制定任务清单,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到每名社区工作者,确保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五是健全一套机制。(1)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把社区工作者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集中教育培训,城关镇党委负责日常教育培训,社区党组织负责经常性教育。(2)建立日常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承诺践诺、上门走访、代办服务、错时上下班、坐班值班和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人事档案。(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当年考核优秀的上浮20%兑现绩效工资;合格的,全额兑现绩效工资;基本合格的,兑现80%绩效工资;不合格的,扣发绩效工资,并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4)建立鼓励激励机制。优先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作为各级“两代一委”人选。获得中央、省委表彰的可分别享受事业单位正、副科级经济待遇,获得中央和省委、市委表彰的同等条件下在换届中优先进入镇领导班子。强化“退后保障”,对年满60周岁正常离任的社区工作者,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补贴。六是建立机关干部服务社区制度。2019年,在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建设中,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六化三共六制”要求,推动78个单位行业党组织1700名在职党员分别到北街、向阳、老城、西街四个城市社区“双报到”,赋予城市社区“四权”(城市建设管理建议权、党员管理权、考核考评鉴定权和社区事务准入权),落实需求清单、供给清单、共建清单“三单管理”,实行单位行业系统与属地党组织党建双向考核,形成了以镇、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机关、学校、医院等城市基层组织共驻共建社区的党建工作格局。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在村转社区和城镇社区开展单位行业系统党组织与驻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单位行业系统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有机融合。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工作,为政府建言献策。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请反馈意见。
      联系人及电话: 黄  夏    0915-6311381
      王  磊    0915-6321376

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石泉县民政局
         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