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后柳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zjzfhlz/2019-0903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后政发〔2019〕85号 成文日期: 2019年04月26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9-04-26 17:30
内容概述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为目标,全面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活动,增强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街道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秦巴山区保护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行生态优先的投资消费模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后柳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站办所:

现将《后柳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泉县后柳镇人民政府

                                                                                                 2019426

后柳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为目标,全面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活动,增强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街道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秦巴山区保护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行生态优先的投资消费模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

3.《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3121号);

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

5.《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160号);

6.《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陕环函〔2017298号);

7.《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石泉县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三)规划范围

本次实施方案规划范围为后柳镇所辖行政区域,包括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3平方公里。

二、现状与基础

(一)后柳镇现状

1. 自然资源丰富

后柳镇位于石泉县南21公里,G541国道穿境而过,全镇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111亩,水田面积5828亩。森林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达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南有燕翔洞,西有中坝大峡谷,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青山绿水,谷深幽静,土肥水美,物阜人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4A级景区中坝大峡谷、后柳水乡、后柳古镇最为典型。

2. 经济人口概况

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1个村(居)民小组,共405912889人;共有22个党支部,623名党员。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同比增长58.8%;新增中小企业成长梯队省级监测企业5户,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户,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完成个体转企业2户。

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全镇新发展民宿10家,改造特色示范化农家乐2家、特色休闲服务示范店2家,打造特色规范化餐饮店2家、品牌农家乐4家、旅游产品商品示范店4家、食品诚信销售店13家、放心餐饮店9家。中坝作坊小镇被省文化厅正式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3A级景区创建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抢抓春节、五一和国庆等重大节庆日机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秦巴根艺汉江奇石博览会和第五届水乡之秋旅游文化节、安康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石泉县第七届汉水庖汤会旅游文化节。篝火晚会常态开展,火狮子、采莲船展演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发扬传承。建立高校写生实训基地、民俗摄影协会创作基地、鬼谷子文化传承基地、名人工作室等,为镇域旅游品牌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文化创新形式驱动旅游产业发展。

4. 脱贫攻坚取得突破

坚持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大力发展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25个、龙头企业4家,共与42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85户)签订了两年以上订单收购合同,与贫困户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开发保洁员、道路交通劝导员、生态护林员、护河员等贫困户本地就业公益性岗位186个,安置贫困劳动力村内居家就业109名,贫困劳动力镇内稳定就业4名、贫困劳动力县内稳定就业16名。

5.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做足山水田园文章,谋划实施11个重点涉旅项目。集镇道路改造、中心广场附属配套、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码头提升工程、两个3A级公厕等项目均建成投用;中坝作坊小镇顺利开园;天然气站建成投用,集镇气化率达60%;扬帆酒店项目完成内外装修;滨江休闲步行街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及相关手续办理,正全面组织招商。

6.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宜居乡村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四自一包责任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扎实开展网格化监管,环境保护监管达到全覆盖,秦岭环保突出问题及大棚房重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下大力气开展大气污染联防、秸秆禁烧和扬尘污染防治。继续深化河长+警长管理模式,全面推行落实河湖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保持汉江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2012-2017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五年优秀,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7.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户参合率100%,开展健康查体2700人次,住院报销四重保障扎实开展;落实低保救助162396人,五保救助267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学龄教育资助有效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8.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全年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7.5%,平安建设知晓率96.9%,被县委表彰为书记民情三本账办理先进单位。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和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民法治素养有效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创建基础

2011年至今,先后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园林城镇,被省政府授予旅游特色名镇、被市政府授予旅游村镇建设先进镇。已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2

三、建设目标与指标

(一)建设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不断保护现有的优良生态环境,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预计到2019年年底,后柳镇将形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体系为主体的绿色高效型经济体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建设指标

《陕西省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指标(试行)》有包括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四大类19项指标,其中包括约束性指标15项,参考性指标4项(见表3-1)。根据后柳镇现状,对省级全部19项指标分进行可达性分析,针对性提出对策,见表3-2

3-1 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内容

单位

指标值

指标

属性

生产发展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逐年提高

约束性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

约束性

3

农用化肥施用总量

折纯,千克

逐年减少

约束性

4

农药施用总量

折纯,千克

逐年减少

约束性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8

约束性

6

农膜回收率

%

≥90

约束性

7

禽畜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

%

100

约束性

8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生态良好

9

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10

生活污水处理率

%

≥70

约束性

1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5

约束性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

≥95

参考性

13

生态用地面积占比

%

不降低

参考性

生活富裕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

高于所在地市平均值

约束性

15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

%

≥60

约束性

1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约束性

乡风文明

17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农户比例

%

≥70

约束性

18

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

%

100

参考性

19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

%

100

参考性


3-2 后柳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可达性分析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内容

单位

指标值

2017年现状

指标

属性

是否达标

可达性分析与措施

生产发展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逐年

提高

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分别为15.3%81%

约束性

2017年后柳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5.3%81%,呈逐年提高趋势。通过加快农产品园区建设,不断巩固后柳镇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比重成果。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

0.76

约束性

2017年净灌溉用水总量48000m3,毛灌溉用水总量63000m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6。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服务体系,不断巩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农用化肥施用总量

折纯,千克

逐年

减少

600000千克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折纯总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600000千克,用量逐年减少。通过提高化肥施用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不断巩固达标成果。

4

农药施用总量

折纯,千克

逐年减少

5200千克

约束性

2017年农药使用折纯量为5200千克,用量逐年减少。通过加强对农药筛选,巩固农用施用总量。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8

85.7%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为1800吨,秸秆产生总量为2100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5.7%,距指标达标差12.3%。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2019年底实现达标。

6

农膜回收率

%

≥90

80%

约束性

2017年农田回收薄膜量3.2吨,农田使用薄膜总量4吨,农膜回收利用率为80%,距指标达标差10%。通过发挥农膜回收网点作用,提高农膜回收率,预计2019年底完成达标。

7

禽畜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

%

100

100%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量150吨,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产生总量150吨,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率100%。通过实施生物有机肥加工还田,提高粪便综合利用率,不断巩固现有成果。

8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

100

-

约束性

-

-

生态良好

9

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集中式饮用水涉及范围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为合格,总取水量为5475000升,达到相应标准的取水量为5475000升,达标率100%。通过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和对水质监测,巩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成果。

10

生活污水处理率

%

≥70

56%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09500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95000吨,污水处理方式为三格式沉淀净化,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6%,距指标达标差14%。通过更新污水处理模式,完善排污管道,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预计2019年底可达标。

1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5

91.42%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3200吨,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3500吨,垃圾处理方式为无害化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42%,距指标达标差3.58%。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预计2019年底可达标。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

≥95

96%

参考性

后柳镇2017年环境状况问卷结果为满意的问卷数为1150份,问卷发放总数为1200份,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为96%。通过推进绿色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巩固现有成果。

13

生态用地面积占比

%

不降低

94.4%

参考性

后柳镇2017年土地利用中规划为生态用地的面积为142.5公顷,该镇行政区总面积为150.91公顷,生态用地面积占比为94.4%。通过推进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提高生态用地面积占比,巩固达标成果。

生活富裕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

高于所在地市平均值

9450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450元,高于所在地市平均值。通过大力发展特色镇域经济,把桑蚕、畜牧、蔬菜、烤烟和山林产业作为五大支柱,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巩固达标成果。

15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

%

≥60

48.9%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量为1985户,村庄农户总数为4059户,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为48.9%,距指标达标差11.1%。通过对村民加大清洁能源宣传,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预计2019年底可完成达标。

1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62%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为2523户,村庄农户总数为405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2%,距指标达标差38%,差距较大。通过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计2019年年底可达标。

乡风文明

17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农户比例

%

≥70

48%

约束性

后柳镇2017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定期收集的农户数为1985户,村庄农户总数为4059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农户比例为48%,距指标达标差22%。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农户比例,预计2019年底可完成指标。

18

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

%

100

100%

参考性

后柳镇2017年政府采购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数量为27个,政府采购产品总数为27个,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比例为100%。通过严格政府采购,巩固达标成果。

19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

%

100

100%

参考性

后柳镇2017年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有15个,乡镇行政村总数为15个,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为100%。通过将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整治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巩固达标成果。

根据上表分析结果,2017年基准现状年有7项指标不达标,1项未涉及。后柳镇现状指标达标率为59%,不达标指标为:

指标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约束性指标)

指标6. 农膜回收率(约束性指标)

指标10. 生活污水处理率(约束性指标)

指标1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束性指标)

指标15.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约束性指标)

指标1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束性指标)

指标17.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农户比例(约束性指标)

四、重点任务

根据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要求和指标现状分析,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为平台,以重点区域、领域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支撑,最终形成基础扎实、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生态文明镇。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基础扎实

1. 强化组织领导

为促使省级生态文明镇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特成立生态文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以陈虎(政府镇长)为组长,候小山(政府副镇长)为副组长,谭静(政府副镇长)为责任副组长,以彭建(党政办主任)、马国富(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鲁龙(农综站站长)、罗金州(市场监管所所长)、张涛(环保所副所长)、黄鹏(环保所干部)和各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在环保所办公室,由谭静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环保所办公室干部主要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

2. 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各村(居)委会及驻镇各单位要按照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要求,在镇生态文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创建一盘棋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建设项目,镇财政所要根据创建需要,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切实计划,进一步加强和充实生态文明镇创建力量,确保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加强宣传教育

把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作为当前宣传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各村(社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开展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行动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主动参与,使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成为全体群众的自觉行动。各村开好村民小组长会和户长会,向群众宣传政策,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对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要亲力亲为,全程参与村民小组长会和户长会。各村要通过宣传栏、广播、宣传标语电子屏,向群众印发宣传材料等各项方式,深入进行宣传,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防治农业污染、促进生产发展

1. 深入推进绿色、有机种植业发展

注重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结合全镇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紧抓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市场展销和建立安全追溯体系等关键环节,做大做强桑蚕、畜牧、蔬菜、烤烟、山林经济等农业产业。

2. 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

加强对农田水利方面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宣传贯彻涉水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管水,加强对河道安全、占用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建立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监督、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面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搞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切实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以水库、河沟、灌溉泵站新建改扩建为切入点,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力争所有当家塘扩挖一遍,所有农村河沟清淤一遍,进一步提高农村水源蓄水供水能力。根据作物种类选对灌溉模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结合气象条件,土壤墒情,作物类型,生长周期等确定灌水定额,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大力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积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发展,鼓励使用有机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淘汰高毒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推进农田化肥减量增效,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推进以测、配、产、施为主要内容的平衡配方施肥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4. 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优化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体系,积极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提升利用效果,提高耕地质量,稳步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秸秆还田、秸秆堆肥、沤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鼓励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堆肥或其他综合利用措施,扶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辟科学利用秸秆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秸秆禁烧危害及相应处理规定,发放《禁止露天焚烧秸秆通告》2000余份,《大气污染防治法》宣传单300余份,明确镇村秸秆禁烧工作职责、责任人,成立禁烧领导小组和镇村两级巡查小组,严格落实禁烧工作任务。

5. 强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发挥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作用,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程度,紧抓春播和秋收关键时期,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村要积极组织群众捡拾废旧地膜,提倡二次利用或集中进行处理、回收等,重点对公路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农田等区域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袋等进行清理。认真开展摸底排查,积极做好宣传引导,逐步取缔江河沿线最高水位线下农作物种植活动,防治农药等化学物品污染水质。

6. 强化养殖污染治理

按照《石泉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积极配合做好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重点做好黑沟河、汉阴沟、中坝河沿岸畜禽养殖场(养猪场)的监管工作,责令养殖户按要求对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圈舍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建设沼气池、干粪堆积池、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池,提醒养殖户做好粪便综合利用(还田)和病死畜禽深埋处理,对不能达标的今年内依法关闭。

2019年年底,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保持逐年提高趋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指标要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加大环境整治,保障生态良好

1. 加强饮水安全建设

加强后柳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组织开展饮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检测和评估,排查影响饮用水水源的各类安全隐患。加强汉江后柳段、黑沟河保护力度,维护水源地保护网,整治水源地附近畜禽养殖企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和保护水源无关项目的清理整治及保护区围栏、标识建设工程,构筑生态缓冲带,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2. 强化垃圾、污水处理

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投放垃圾桶、垃圾箱等环保设施,镇垃圾中转站定时收集转运,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方式。全面清理村内柴草、杂物、砖瓦,清除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同时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对损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行为人,加大惩治力度。重点治理堆放物品、设置障碍、随意倾倒垃圾、堵塞路边排水沟,影响畅通和排水的行为。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整治,确保整治有成效。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加大污水处理场站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管理,确保后柳镇所有大型安置点、人口密集场所排放的污水实现处理后达标排放。

3. 提高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度

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等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全镇绿色转型和发展。立足村庄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建成一批宜居宜游美丽乡村。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信息化建设和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积极向上级争取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度。

4. 提高生态用地比例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高标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乡村绿化为核心,开展乡村造林工程,打造生态秀美的绿色后柳。充分利用宜林荒草地资源进行造林,争取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干杂果经济林等项目,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林农收入。

5. 加强水污染防治

全面落实河长制和网格化监管,建立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和河长共同管护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河道管护机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完成汉江网箱养鱼拆除转产工作。建立一河一策管理台账,切实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落实村级保洁员每天清理,确保河道沟渠及其直观坡面无垃圾杂物。切实做好汉江、中坝河、黑沟河、汉阴沟水质保护,对沿江、沿河乱倒、乱弃建筑生活垃圾、废土、渣石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杜绝垃圾直接倾倒污染水质现象。维护好水源地河道保护网,村级河长、环境监督员重点巡查该河段,确保集镇水源地河道无垃圾、无农户生活污水排放。

6.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严格落实建筑工地“6100%”抑尘措施,实施辖区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实现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加强社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利用清扫车提高洒水频次和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对道路两侧裸露地块要按绿化、美化、固化的要求进行及时整治落实。

2019年年底,全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镇域的林草覆盖率及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指标要求,居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活富裕

1.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镇域经济,强化各类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坚持长效产业和短期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和蔬菜、蚕桑、茶叶、魔芋、烤烟、香椿、养蜂等特色产业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吸纳就业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原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发展辣椒、土豆、瓜果等小众产品,推广观光与产业结合,鼓励沿江村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确保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 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

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推广三格化粪池、水冲式、沼气式等形式的农村卫生厕所,鼓励结合实际,继续开展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全面推广农村沼气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燃气管网建设工程,全面推进镇村气化,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发展。深化公共厕所保洁体系改革,保障公共厕所干净整洁。

3. 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农村能源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农村清洁能源工作,积极争取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扎实开展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以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切实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向群众发放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并悬挂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宣传横幅,切实提高群众认可、接受和使用清洁能源的自觉性,充分提高使用清洁能源农户率。

2019年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安康市平均值,全镇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达到60%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五)倡导新民风,弘扬文明乡风。

1.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四分四定制度,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逐渐形成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投放的良好意识,从源头上把好分类关。

2. 严格政府采购

在供应商选择上,政府部门要优先采购符合国家节能与环保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效能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对于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或服务,财政部门应给予相应的价格补贴

3. 深化村规民约

将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整治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唤醒和增强村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推行村规民约上墙,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大力开展农户卫生评比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自我管理。深入宣传动员,以召开工作动员会、培训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电视、广播、网络、标语、村务公开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善于依靠舆论和道德力量来促进村规民约的执行,形成执行村规民约的正能量。

4. 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抓好社区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建立社区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镇环保所配合做好社区内的绿化、亮化、硬化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同时配备垃圾清扫工具、清运车辆和垃圾收集箱,配套污水排放管网;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对破坏卫生环境的行为,按照村规民约予以处罚。

2019年年底,全镇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户数比例达到70%以上,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达到100%,制定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10月至201812月)

成立后柳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后柳镇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建工作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根据县创建办《2019年度城市创建重点任务目标》(石创指发(2019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镇情,今年准备创建生态文明村十——柏桥村、汉阴沟村、黑沟河村、金齐村、磨石村、牛石川村、群英村、一心村、永红村、长安村和中坝村,并要求各村上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二是报请镇人大主席团批准实施创建生态文明乡镇方案,将相关资料一并报县创建办备案;三是在镇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后柳镇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村委会、驻镇各相关单位、企业全面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创建宣传发动,建立创建工作机制,安排部署各村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使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级考核验收标准。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912

对照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考核验收指标和所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自查,及时整改存在的不足,做好创建验收各项准备工作。持续深化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并逐年更新档案资料。自觉遵守生态环境部动态监督管理,完成不定期抽查和定期复核。各相关单位、各村(居)委会、站办所干部要积极迎接上级对我镇生态文明镇创建工作进行的调研、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策,加强领导

确立方案的法律地位,制度相关的政策措施。在贯彻执行现有地方行政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配套的地方产业政策、促进清洁生产、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各项措施,抓紧清理和修订现有不完善或与生态建设不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政策体系,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站办所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镇上成立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具体问题。建立各级领导和站办所包抓责任机制。各村、各站办所、各单位要对照《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抓好落实。镇政府各办站所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驻镇有关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村、各单位一把手要靠前指挥,周密安排部署,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加强工作调查研究,不断完善运转协调、务实管用的措施和办法,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寻求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同时,通过整合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县扶持,多方筹措,加大创建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创建工作的开展。建立财政补助加奖励、项目整合和农村居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特别要保障好垃圾清运的经费和环卫设施购置以及保洁人员工资等经费。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各村(社区)要迅速做好创建组织发动宣传教育工作,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创建标准、任务、要求、目标,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镇、村要建立创建工作台账,对照标准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充分运用宣传栏、标语标识牌、广播、公众号等,深入宣传开展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行动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树立和表彰优秀典型,营造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各村(社区)、站办所要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四)加强督导,严格考评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各村(社区)、各站办所、各单位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任务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严格绩效评价。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机制完善的村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对各种违法行为,要严管重罚,严肃查处;及时总结活动中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专项行动实现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五)提升技术,培育人才

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建立健全全镇域科学研究与管理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培训科技人员,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本地人才培养,努力增强发展生态经济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