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特色美食>正文详情
索引号 xzfgzbmsqxwhhlygdj-GK-2024-0083 发布日期: 2024-12-10 10:08
来源 石泉县文旅广电局
内容概述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诗句“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中,用“黄水精”“红松明”比喻腊肉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油亮红润的颜色和质地,形象而贴切。

石泉特产—腊肉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诗句“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中,用“黄水精”“红松明”比喻腊肉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油亮红润的颜色和质地,形象而贴切。

腊肉,又叫熏肉,是石泉地方特产。由于通常是在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腊肉”。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石泉腊肉,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松烟冉冉慢添黄,柴火徐徐渐透香”,形象地说明了腊肉的制作过程。每逢冬腊月,农家将自家养的土猪宰杀后,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趁鲜切成大块,配以一定比例的食盐、花椒、大茴、八角等调料和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 滴干水,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等柴草的烟火慢慢熏干或挂于灶头、取暖炉上烘熏。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而不柴,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三伏不变质,一年四季不变味,具有健脾开胃等功效。

无腊味,无年味儿,腊味儿是刻进石泉人记忆中的年味儿。腊肉一块一块地熏起来,香肠一截一截地灌起来……家家户户晾挂出来的一串串腊味,用它们特有的味道,召唤身在异乡的石泉游子,回到家乡,品尝家乡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