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初,中共石泉县委授权县委统战部,召集各阶层人民、社会团体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成立政协石泉县委员会。会上,推荐选出县委第一书记阴汝平为首的7人筹备小组,经多方提名和充分协商,确定了89名有代表性的人士为委员。从此,政协石泉县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政协机构撤销。
1980年6月2日,中共石泉县委决定恢复政协石泉县委员会。
第一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9年7月20日召开,历时5天。出席会议委员89人(其中中共党员24人,占委员总数的37%;党外人士65人,占委员总数的63%;由工人、农民、民主党派、社会民主人士,以及党、政、军、群团等14个界别组成)。会议由县委书记阴汝平主持,并作了工作总结报告。大会选举阴汝平为第一届政协主席,刘泉山、周八如为副主席。常务委员共24人。同时,收到委员提案136件。
第二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62年3月26日召开,历时12天。出席委员60人(其中中共党员17人,占委员总数的35%;非党各界人士43人,占委员总数的65%)。大会由县委书记吴日聪作了《关于两年半来政协工作的总结》以及《对各界人士进步情况的估价报告》。这次会议事前准备充分,大会安排有序,认真贯彻了“三自”、“五不”原则,采用“神仙会”的方法,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会议开得活跃、宽松。出席会议的委员名额虽比上届减少29人,但收到委员提案多出17件。会议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选出常务委员18人。吴日聪为主席,高志宏、许麟阁、陈继先为副主席。
第三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64年5月4日召开,历时14天。出席委员50人(其中中共党员5人,民盟盟员3人,民主人士3人,工商界4人,农民9人,知识分子7人,卫生界10人,宗教界3人,文化艺术界3人,少数民族2人,军人1人)。会议由二届政协主席吴日聪主持,并作了二届会议之后政协工作总结发言。陈继先副主席传达了陕西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精神。会议选举吴日聪为主席,高志宏、陈继先、严劻汉为副主席。常务委员17人。
第四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81年1月20~26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94人(其中中共党员27人,占委员总数的28%;非中共人士67人,占委员总数的72%)。会议听取和审议第四届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列席了石泉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石泉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政治决议。收到委员提案87件。选举了第四届常务委员会。推选于更轩为四届政协主席,陈常从、黎世奎、王英华、蒋本源为副主席。常务委员16人。会议之后,免去于更轩政协主席职务,由政协副主席陈常从接任。增补了赵新革、黄太芝为四届政协常委。1984年3月13日,第四届四次全委会议,改选梁尚谋为第四届政协主席,毕远堂、胡嘉华、叶刚毅、周芳兰(女)为副主席,增补王德康、曲竟明为政协常委。王德康为秘书长。
第五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84年10月4~8日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从第四届委员中保留41人,新提名推荐58人,共99人(其中中共党员30人,党外人士69人)。委员的平均年龄为49岁,比上届略有下降。具有大专、助理工程师、医师以上职称的占37人。会议听取政协主席梁尚谋对四届委员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和四届期间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列席了石泉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听取了石泉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了石泉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梁尚谋、副主席毕远堂、胡嘉华、蒋本源、叶刚毅、周芳兰(女)和秘书长王德康。这次会议后,共召开3次全委会,6次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