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石泉概况> 石泉史志>正文详情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陕南游击纵队)在石泉的游击战争

时间:2024-08-01 08:42作者:柯昌平源自:中国共产党石泉简史

与红七十四师同时活动在陕南的革命武装——陕南游击纵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石泉、宁陕、镇安、汉阴等县交界地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红七十四师的活动,为巩固和发展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及石泉苏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5年12月,陕警二旅沈玺亭部四团中以何振亚(何继周)等为首的爱国官兵,在长安引驾回举行起义,组成“陕南游击纵队”,在秦岭山区开展武装斗争,打富济贫,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1936年1月,以何振亚为首的陕南游击纵队进入石泉北部山区,沿途发动群众,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惩处土豪劣绅。在云川乡的香炉沟、高涧,先后歼灭香炉沟民团和高涧民团,处决了香炉沟团总甘先进和高涧团总田新奇,缴获各类武器80余件。2月3日,经青石、中池,夜袭陕南重镇马池,击毙哨兵一名,马池保安队闻风而逃,顺利占领了马池镇,缴获步枪3支。接着,捣毁镇联保办公处,搜缴富商豪绅12户,生丝100余斤及大量布匹、银元、铜钱、衣物和粮食。

4月初,何振亚部被国民党政府改编,曾派沈继刚、沈继林游击队到汉江南岸后柳一带活动,歼灭后柳民团100余名,缴获枪支60余支。接着经前锋、黑沟河,直捣后柳镇公所,销毁档案文书,占领了后柳镇。在后柳镇休整期间,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到处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惩处土豪劣绅,开仓放粮,动员群众参军。4月下旬,沈继林游击队在中坝、合溪大王山一带活动,将中坝乡庙坪村大地主梅宪同、中坝村大地主李兴田30石粮食分给贫苦大众。5月中旬,到汉江南岸的凤凰山区活动,在杨子明沟,处决了长阳乡大地主姜七少爷,并分了他的财物。

6月初,陕南游击纵队从宁陕转移到银桥、红卫等地活动。6月23日,在云川击溃蔡乐成的保安队,歼敌50余名,缴获武器24件,到云雾山天台寺休整。7月11日,乘着朦胧夜色,从云川三官庙行军30余里,赶赴迎凤镇,在集镇张贴“打倒蒋介石”、“广大民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等标语。把没收刘汉民、蔡德坚两户大地主的稻谷、铜钱分给当地贫苦民众。

后柳群英村费廷瑞、费廷纬兄弟变卖家产,组织一支80余人游击队,也参加了陕南游击纵队。他们在大坝、池河、后柳、中坝一带开展游击斗争,惩处土豪劣绅,开仓放粮,救济穷人。1936年6月,游击队在大坝被石泉保安队包围,费廷瑞腿部负伤被俘。8月7日,在莲花石九女坟被敌人杀害。费廷纬带着部分突围的游击队员继续坚持游击斗争。11月14日,在洋县迷峰岭战斗中,费廷纬英勇牺牲。

1936年8月13日,陕南游击纵队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按照中共陕南特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在宁陕、石泉、汉阴、镇安等广大山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9月1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三官庙消灭了太平寨大地主贺元山、蔡乐成及所属寨丁23人,缴获大批土枪土炮及三千多斤粮食,三千多块银元,放火烧了山寨。

9月2日,抗日第一军在银桥乡新庄村毛坝场,同国民党四十九军工兵营及石泉保安队打了一场遭遇战。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先敌展开战斗,击溃敌先头部队,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二十多支。后与敌后续部队激战半日,军参谋长杜瑜华负伤,第一支队长刘炎德、班长郭厚亭等英勇牺牲。终因寡不敌众,抗日第一军撤退回云雾山休整。同年冬,抗日第一军又从汉阴酒店垭经石泉向宁陕转移,在迎凤双梁村处决了逼租吊打农民的土豪储万培,并分了浮财。

1937年2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奉命北上,离开陕南,编入红十五军团。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撤离陕南时,几支外出执行任务的游击队及伤病员未能随主力部队转移。军长何振亚派在军部工作的沈继刚返回秦岭山区,收拢余部,并指示他:“若归队困难,可仍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番号,并担任军长,继续在陕南发展抗日武装,坚持游击活动”。沈继刚返回陕南后,找到几支外出执行任务的游击队,收拢部分伤病员,共计200余人,以宁陕县的龙王沟、镇安县的穆王坪为根据地,继续在宁陕、石泉、汉阴、安康、镇安等县毗邻山区活动。

“七七事变”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余部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围绕团结抗日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唤醒民众,参加抗日;二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壮大抗日武装。当时秦岭山区有许多游击武装。沈继刚同镇安的申福堂部、安康的胡志玉部等地方武装关系密切。申部原是红三军掉队伤员赵长江在旬阳北部山区组织的游击队,1934年赵长江被叛徒杀害,申福堂杀掉两个叛徒,继续领导游击队活动,后来发展到300人。胡志玉过去是安康马坪乡的团总,1936年何振亚率游击队在安康活动时,胡曾为部队提供过方便,沈继刚对其进行团结争取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胡部参加了沈继刚部队。到1937年底,沈继刚领导的游击队发展到500多人。

1938年1月底,原在警二旅任中校副团长卢楚恒和少校团附段西屏,带领五、六十人到镇安县穆王坪一带活动,联络申福堂部、沈继刚部、旬阳的段启政部、紫阳的谭子坤部,协商建立“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卢楚恒、段西屏、沈继刚、徐海山、申福堂等。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由6个支队组成,即申福堂支队,沈继刚支队,段启政支队,谭子坤支队,沈继林支队,汤能金、胡志玉支队,共计2000余人。2月,各支队在旬阳水泉坪会师,召开誓师大会。

“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委员会”及“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是一个松散的抗日联合组织。沈继刚支队坚持独立自主立场,沿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番号继续在秦岭山区活动。1938年4月,支队长沈继林和汤能金被内奸杀害。6月初,胡志玉被安康当局诱捕,11日惨遭杀害。7月22日,石泉县长谈际世和保安大队附杨昆生等人密谋,利用叛徒冯纯愚、刘仁政(均为石泉人),以紫阳县保安队策反成功为名,诱歼沈部。当晚,冯、刘二人带路,石泉保安队分队长郭盛学、周文郁带领保安队40余人从石泉县城出发设伏。25日,冯纯愚派人送信给驻在宁陕火镰碥的沈继刚,约定次日在王家坪收编“紫阳保安队”。沈继刚、徐海山完全丧失警惕,次日凌晨到达王家坪,误中埋伏,徐海山等人当场牺牲,敌人将4人的头颅割下,挂在石泉县政府大门上示众。沈继刚负伤后,行至宁陕丁家梁,被歹人程功宽打死。至此,由沈继刚、徐海山领导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余部在秦岭山区的活动遂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