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蚕桑发源较早的蚕区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不断延伸,为养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优势。在迎丰镇境内,一座座蚕桑工厂的兴起和投用,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传统的尘埃,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
初夏盎然,在迎丰镇庙梁村今年刚投入生产使用的蚕桑工厂内,今年的首批春蚕生产初见成效。一个个新搭建的现代化蚕台上已经结满了圆润饱满的蚕茧。一边是恒温恒湿的养殖车间,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样从自动采茧机上倾泻而下......
“我们工厂投资430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化养蚕室及附属用房600平方米、标准化养蚕室500平方米,内有自动上蔟升降蚕台、自动采茧机、控温控湿和消毒设施,这些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解决了传统养蚕‘苦、累、难’的问题,在正常水平下,我们蚕桑工厂一年可养蚕六到七批次,全年小蚕共育可达500张、大蚕养殖200张以上没有问题。”庙梁村党支部书记余顺平介绍说,“这个工厂不仅能带动村民长期在内务工,同时在夏季养蚕难度增大、养殖量下跌时我们还能抢抓时节,收购村民闲置桑叶,通过智能化标准化的设备扩大夏季养蚕量,从而有效摆脱了养蚕对季节、气候、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依赖,也能给农户带来额外收入,形成新的养蚕模式。”
与此同时,在迎丰镇梧桐寺村新建600㎡集体标准化蚕桑工厂也已建成,待内部设备采购完成进场后便可投入生产使用。工厂化养蚕正推动迎丰镇的传统桑蚕养殖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标准化的设备使小蚕损失少,体质强,发育齐,茧质更好,产出更高,效益增加。
2021年,新庄养蚕大户刘友进在村内流转桑园80亩和蚕室700平米,发展现代蚕桑产业,带动了村内劳动力长期在其桑园和蚕室内务工,也为新庄村的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年第一批春蚕我养殖了48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张蚕的产茧量能达到70斤,今年茧子的价格很好,除去成本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今年我准备多养几批......”谈起今年的养殖情况,刘友进滔滔不绝道。
迎丰镇现有桑园4500亩,小蚕共育点3个、标准化养蚕工厂2个,2024年预计完成鲜茧产量50吨,年产值约300余万元。
如今,迎丰镇的蚕桑产业已悄然发生可喜变化,养蚕逐渐由农户零星分散转向大户规模集中养殖,由传统高强度劳动密集型养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转变,通过支部引领和大户带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条蚕,从传统养殖迈向工厂化生产,蚕桑产业在迎丰已然形成新气象,并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