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喜河镇:“三夏”时节农事忙 产业绽放“致富花”

时间:2024-06-05 16:20作者:王玉鑫源自:喜河镇

滚滚热浪掀起了“三夏”时节耕种热潮,在喜河镇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干部和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炎炎烈日下抢抓农时,精心组织夏种、夏管等农事活动,在风吹麦浪中奏响了一曲“三夏”生产“交响曲”。

茶园管护忙 只待新茶香

在喜河镇档山村生态茶园里,放眼望去,一垄垄茶树层层叠叠,宛如条条绿色玉带蜿蜒缠绕在山野间,三两成群的茶农在茶园间穿梭,忙着锄草松土、追施夏肥、修枝剪梢等茶园管护工作,让茶树得到充分休养,促使新枝条生长,茶芽多发、齐发、壮发,为夏秋茶提质增效积蓄力量。

“三分种,七分管。芒种时节正是夏季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抓好夏季茶园管护,对增加夏秋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茶园除草、修剪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将进行病虫害防治,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开始采摘夏秋茶了。”档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珍说。

近年来,喜河镇档山村依托750亩茶园大力发展生态茶旅产业,建成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线,通过“支部+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就近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将雁山茗峰、汉水晨雾等茶文化与研学旅游有机结合,通过举办春茶文化节、采茶比赛、茶旅研学等活动,以茶促旅推动茶产业向纵深发展。

紫苏播种忙 增收有希望

走入喜河镇大雁村紫苏种植基地,一排排紫苏嫩绿鲜活、郁郁葱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周边务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松土、移栽、浇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为有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大雁村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企业兴乡村”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种植养殖特色产业,通过示范种植养殖让效益摆上明面,引领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增收致富。

“前期我们通过多方联系,成功牵线制药公司签订订单合作协议,由企业方面提供紫苏种植的技术指导和销路。今年我们共种植紫苏50亩,从紫苏的育苗、移栽、管护,到后续采摘过程中,我们都就近用工,增加周边农户务工收入的同时,也能他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效益。”大雁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传介绍道。

据悉,紫苏每亩地预计产干叶500公斤,亩产值达4000余元,这种高产值、短期见效、多元化的特色产业种植将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野菊栽植忙 拓宽致富路

连日来,在喜河镇档山村和福星村,随处可见干部和农户们忙碌的身影,起苗、搬运、挖坑、下苗、填土……一幅栽植野菊劳作景象徐徐展开。

“每株苗之间要留足距离,确保菊苗能得到充分光照,杂草一定要清除干净……”在种植现场,技术人员正指导村民如何正确有效移栽菊花幼苗,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

档山村和福星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制药公司签订订单生产合作协议,共栽植200亩药用野菊,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并按照保护价格收购,有效畅通了野菊花“产供销”渠道。同时,野菊花从种植、除草、施肥、采摘、晾晒等各个过程,都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为当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助力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据悉,喜河镇将继续围绕菊花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动菊花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全面发展,让“菊花经济”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下一步,喜河镇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农业+”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多点开花”,形成“山上果茶覆盖,山下特色蔬菜”的产业布局,做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