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whhlygdj-GK-2024-0008 发布日期: 2024-01-02 10:41
来源 石泉县图书馆
内容概述 石泉县图书馆“校长好书推荐”(第八期:何鹏 石泉县江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石泉县图书馆“校长好书推荐” (第八期:何鹏 石泉县江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期次

第八期

好书推读人

何  鹏

单位及职务

石泉县江南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推读

好书

《梁家河》

作者

《梁家河》编写组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梁家河》主要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至1975年在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生活、学习、劳动的经历,是习近平青少年时期的一段人生励志故事。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其对梁家河父老乡亲的深深牵挂;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他带领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等发展生产及刻苦学习的励志故事;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当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启发、影响的人们所思所获;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记录了梁家河4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磨炼了习近平的意志,锻炼了他的才干,也成为其人生的一个重要启承点。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封面上的这一席话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带着探索的心理翻看书页,走进梁家河,走近习近平总书记。

梁家河,原本是坐落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新时代铸魂立人的大课堂。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内涵丰富、力量丰沛、思想丰饶,是党和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到这里作为知青插队落户,度过了不平凡的青春岁月。梁家河的七年,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

读《梁家河》,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他从一个大城市里的青年成长为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他筑坝开荒,打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还有很多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无一不是他坚定信念,坚守初心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情系群众,为民服务,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想、锤炼作风、提高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校长,我当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和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从《梁家河》中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梁家河艰苦岁月中,青年习近平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帮助老百姓做点事”的理想信念始终未曾动摇。要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二、从《梁家河》中学习青年习近平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在梁家河艰苦岁月中,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以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他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为干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方能滋养精神、洗礼心灵、升华思想。

三、从《梁家河》中学习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在梁家河艰苦岁月中,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学习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苦干创新干,在急难险重中磨炼意志品质、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方能不负韶华,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