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媒体关注>正文详情

创新履职开新局——石泉县人大政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时间:2023-03-13 09:44作者:佚名源自:安康日报

春日暖阳,石泉县城乡大地项目、产业建设热潮滚滚。很多项目、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落地投产之所以这么顺利,这与代表委员深入调研、创新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如今在石泉,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还是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等,处处都有人大监督、政协议政支持发展的印记。

2022年,新一届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领导班子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担当作为,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日前石泉县两会上获悉,去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项工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3项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8个省市级现场会在石泉县召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的结果。县委对人大常委会和政协一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社会各界也是认可的!”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陈莲在该县两会上给予高度赞誉。

围绕中心促发

2月18日,在安康市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推进现场会上,石泉县集中开工和投产投用25个项目,再掀项目建设新热潮。2022年,石泉县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相继组织实施10批次138个项目集中开竣工,99个项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资133.9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更是实体业主的共同期盼。石泉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他们倾心竭力开展调研视察,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着力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政协力量。

2022年,县人大围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制定了《助力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水平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方法、“看”现场、“听”进展、“商”措施、“解”难题的助力路径,助力高质量产业建设项目又快又好推进落实。如何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让旅游支柱产业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对此,县政协开展主席集体调研,历时4个月,到景区、企业、单位察实情,与业主、干部、群众广泛座谈,历经多轮次协商讨论,形成了较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协方案”。
县人大政协始终把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2022年还围绕乡村振兴、城镇建设、招商引资、作风效能等情况进行调研视察,在稳经济、促消费、优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人大政协坚持把全县中心工作与自身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落实,全力以赴参与联镇包村、包抓企业和重点项目等工作,现场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切实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彰显了新作为。

建言监督惠民生

春暖花开,广大市民走在改造一新的滨江大道上,心情舒畅。“我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回复,而且项目实施也很快,现在整个滨江大道路面更加整洁规范,增添了行人休息座椅、规划慢行步道、绿化景观也进行了提升,整个出行环境更加舒适了。”不少群众高兴地说,多亏了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跟踪监督!

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委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人大政协履职尽责的要务。石泉县人大、政协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既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带到群众中去,又把人民的声音传上来,努力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更顺民意、更接地气。

县人大紧盯聚民意办实事,探索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12343”模式,组建4个县代表监督小组、5个市代表监督小组,开展监督活动31次,促进10件县级、18件市级民生实事落实落地,解决了学前教育、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惠民生破难题,深入开展教育、医保、社会养老视察调研,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三医联动”、创新社会养老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跟进监督问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紧盯解民忧促和谐,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县监委《关于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监督调查处置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审议意见,跟踪监督落实,着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利益。

县政协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石中迁建、“三名”培育工程、镇村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健康石泉”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调研视察,一批促进民生福祉的睿智之言,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有力回应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关切。持续扩大民主监督覆盖面,向32个重点民生部门、执法司法单位、窗口服务单位派驻5个民主监督小组、99名监督员,通过调查走访、民主评议等方式,提出重点监督意见建议45条,促进各单位进一步转作风、增效能。在社情民意监督上用心,多渠道听民声、纳民意、聚民智,通过契合政府阶段工作重点收集转办一批社情民意信息,既把各界的呼声和建议及时传递给党政部门,又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创优树品牌

新一届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领导班子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认真履职、强化监督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切实树立起人大政协工作品牌,在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石泉县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人大工作,批转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五个三”实施办法》,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具体措施》。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作为自身建设的基本遵循,结合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修订完善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事任免、宪法宣誓、代表履职保障等10项制度,推动了人大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在人大工作“石泉做法”内涵上拓展深化,换届以来,代表家站运行、民生实事监督、备案审查、调研宣传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有10余家省内外市县人大来石考察学习,8次在市委和市人大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县级公立医院院长社会评价工作得到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市人大系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监督工作现场会在石泉县召开。

石泉县政协紧扣“三型”政协建设目标,聚力“温暖政协”建设抓机关,聚力“活力政协”建设抓队伍,聚力“有为政协”建设抓提能,形成了一批创新亮点和特色。县政协先后制定出台了《政协常委述职办法》《委员履职管理评价办法》《委员联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不断强化委员主体和机关保障“两个作用”,推动形成“拧成一股绳、聚拢一条心”的工作局面。创新一个课题、一套方案、一次培训、一系列座谈、一个成果研讨“五个一”的机制和重点课题“主席集体视察”工作模式,激发政协干部和委员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了调研视察的针对性、建言的专业性。推出老城委员工作室38年“小平台”“大作为”的经验做法,被《陕西政协》全文刊发推广。高标准建成“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和园区富硒食品产业链工作室等8个履职平台,打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微协商”小平台解决大问题和助推发展、治理的大作用。 



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
——石泉县财政绩效管理综合评价再获财政部通报表扬

近日,财政部公布2021年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结果,石泉县以94.1分在全国1847个县中排名第35位,在全省排名第1位,再次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和奖励。这是石泉县财政管理工作在2019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后,连续三年财政绩效管理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00名,从142位稳步上升到35位。

地处秦巴山区的石泉县,如何实现财政由“吃饭型”向“发展型”转变?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石泉县财政管理工作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不断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努力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美好石泉提供了财政支持保障、注入了强大发展动能。

“生财有道”促发展

一走进石泉经开区的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就能闻到阵阵菜香。在深鲨集团菜字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车间,工人们忙个不停,将一筐筐洗净的茄子、红萝卜、杏鲍菇等加工成料理包,成为市场广受欢迎的预制菜。

“县上通过直达资金、财政奖补、应急纾困等措施有效缓解了我们企业生产建设中的资金难题!”据深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介绍,他们通过以商招商,相继引入数十家食品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富硒食品全产业链,辐射带动产业就业2万余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县域经济不发展,财政收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切实把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职责。”石泉县财政局局长何飞说。“这几年,面对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等压力,我们克服经济总量小、收入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坚持开源节流聚财力,多措并举稳经济,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石泉县财政累计筹资近1.1亿元,通过搭建融资担保、信贷周转、产业基金三大财政服务平台,综合发挥财信担保、补助、贴息等杠杆作用,不断创新财政投入供给方式,以较少的财政投资带动更多的金融、民间资本投入,培育壮大了旅游康养、富硒食品、蚕桑产业、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涵养了一批基础、骨干财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双赢。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的难题,石泉县财政等部门牵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经济稳增长50条政策措施》《财政支持经济稳增长若干措施》《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保障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通过政银企精准对接,引导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设立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贷”等新型金融产品,落实扶贫、支农、支小再贷款5.76亿元,为16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7亿元,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及政策性“减费降税”工作,近三年累计实现减、免、缓、退税费2.84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实体经济发展势能的“增”,进一步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县税收收入质量连续五年保持在80%以上。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向上对接,三年来积极争取新增财力转移性支付2.2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8.57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理财有章”强监管

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是统筹地方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缓解目前财政收支矛盾的有效途径。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石泉县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理财管理模式,突出资金使用绩效,注重机制创新,从严监督管理,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石泉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县财政局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建制度,修订完善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实行“1+N”(“1”个县级层面实施方案,“N”个涵盖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等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制度模式,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结果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融入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注重加强源头管理,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目标,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取消以往“固定基数”或“基数加增长”分配方式,打破预算支出固化格局, 实行“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业务经费按职能、项目支出按绩效”的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了“从零开始、能进能出,有保有压、有增有减”的零基预算分配机制。

把预算管理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积极推行事前评审、事中跟踪、事后评价“三位一体”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县人大及财政部门双线监督体系,对长期影响预算执行、使用绩效不高、趴窝闲置等资金定期清理,加快推进预算执行进度。近三年来,开展预算投资评审项目363个,审减资金1.83亿元,审减率达5.4%,有效化解财政资金缺口与资金低效无效浪费的矛盾。

积极深化县级预决算公开,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在规定公开内容的基础上,横向拓宽政府债务、直达资金、扶贫资金、采购招标、县级专项资金分配等信息公开内容;纵向将政府预决算公开延伸至镇级,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县级专项资金等公开延伸至村级,初步实现县、镇、村三级纵向到底公开模式。全县预决算信息公开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石泉县还以财政可持续为目标,大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完善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动态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和债务化解考核制度,落实主体责任,稳妥降低债务存量规模。通过建立财政偿债准备“蓄水池”机制、盘活资产资源、债券置换、压缩支出等措施,全县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批准限额,未在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区域内,赢得了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绩效理念、方法、措施、责任深度融入预算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及有评估、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何飞介绍说。

“用财有效”惠民生

“我们住在汉江边,吃的是绿色食品,喝的是清醇山泉,望的是蓝天白云,吸的是新鲜空气,幸福生活赛神仙。”良好生态环境然让石泉县人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近年来,石泉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资源保护等方面预算资金均超过3亿元,均占当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以上;每年安排生态环保资金均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两厂(场)”运维、水源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污染源普查、环境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财为民而理,财为民所用。石泉县从预算安排到预算执行、资金调度、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做到集中财力优先保民生,让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把民生投入、富民政策、暖民举措,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率得到大幅提升。

强化民生保障兜底。围绕乡村振兴、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水利交通、生态环保、搬迁后扶、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各项基本民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近三年来,清理盘活1.91亿元财政存量资金用于重点民生投入,全县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

聚力支持乡村振兴。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思路,对涉农资金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建立横向“跨部门、跨类别”的资金使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集中投放的聚集效应,有效破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短缺”难题。县财政这几年累计为全县15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资1.94亿元,增强了村集体自身“造血”发展功能,形成了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的良好效应。

“2022年我们集中有限财力保民生,完成民生投入 19.83亿元,十大民生事项有序推进。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何飞坚定信心地说。 


为了大地的丰收

——石泉县2022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回眸

2022年,面对巩固衔接工作重要政治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石泉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任务,突出粮油生产、特色产业、项目建设、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农业安全六大工作重点,推动县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了新步伐。

这一年,石泉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富民之路的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全市粮油菜春播春防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全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会、全省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现场推进会、全省“五美庭院”现场会等相继在石泉县召开。池河镇明星村《“三种加法”赋能农旅融合促振兴》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石泉黑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宝誉生猪、秦牧李子获得富硒产品认证,石泉黄花菜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石泉鸡蛋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灵雀山茶叶、汉水绿茶、灵雀山鸡蛋、黄花菜获得特质农品认证。蚕桑标准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渔业执法案卷”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案卷。

农业优先发展落得更实。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把握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提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发展布局,先后制定出台了《石泉县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县人大、县政协积极围绕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开展监督视察,现场“把脉问诊”开“良方”;各镇、各部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确保“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新局面。

粮食丰收基础更加牢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4.37万亩。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抓点示范、应种尽种、种优种好,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旱情,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3.8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74万亩、扩种大豆2.75万亩,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

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按照“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思路,持续推进“五十百千万”产业富民增收提升工程,聚力发展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材、魔芋五大主导和茶叶、烤烟、食用菌、核桃、林果等五大特色产业,全县养蚕发种7.2万张、生猪出栏15万头、禽86万羽;蔬菜种植8万亩,食用菌754万袋;累计种植魔芋4.1万亩,发展茶园3.98万亩,水果1.2万亩;探索推行鱼菜共生、高密度陆基养殖成效初显,水产品产量达5300吨;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园区2个。

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坚持县抓统筹、镇搭平台、村抓落实,创新“三个五”集体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实施镇村联动、村企联动、村户联动、三资联动、部门联动“五大联动”,推行“三变”改革、发展产业、村办实体、异地置业、项目带动“五大模式”,建立提高政策支持度、精绘经营运行图、确立收益分配点、织密风险防控网、拧紧监管高压阀“五大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村集体经济聚集,引导村集体经济通过自主发展产业、闯市场实现稳步增收。68个薄弱村全部清零,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76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800万元。

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动植物检疫、农药化肥减量,加大执法检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了农业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等安全监管基本制度,把全县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产品合格证管理,为农产品市场准入奠定基础。全县累计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9个、有机产品1个、富硒产品2个、地标产品3个,名特优新农品5个。

乡村振兴成色更加靓丽。树立“环境为王”理念,全面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淤泥”专项行动,投入2000万元实施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111”示范工程,突出抓好G541、G210过境线两条“五美乡村”示范带、4个示范镇、11个示范村建设,打造美丽庭院1230户,新改建卫生厕所784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89.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定在55%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0%以上。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做足“农业+”文章,持续推进明星桑海、饶峰驿站等10个农旅融合示范区提档升级,农文旅、农工贸产业融合发展初显成效,基层组织保障更加强劲,乡村人才活力明显增强,乡风文明更加和谐,农村更加和美安宁。4个示范镇13个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巩固衔接顺利通过国家、省级两场评估大考。

接续奋斗新征程,携手再创新辉煌。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石泉县农业农村工作将锚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紧扣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关于建设“美好石泉”的发展定位,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持续壮大以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村环境更加和美、农民群众更加富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石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