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中共喜河镇委员会 喜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喜河镇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zfsqxxhz/2022-0031 | 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中共喜河镇委员会 喜河镇人民政府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喜发〔2022〕52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10月31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10-31 14:29 |
内容概述 |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农村发展根基,助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我镇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乡村社会氛围,建成和谐美丽的善治乡村,根据《石泉县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
各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各站办所:
现将《喜河镇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喜河镇委员会 喜河镇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31日
喜河镇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农村发展根基,助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我镇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乡村社会氛围,建成和谐美丽的善治乡村,根据《石泉县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着力点,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镇村协同、家庭主责、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关爱服务、政策保障、典型评选、激励约束“五项机制”,实现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促进家庭稳岗就业、促进社会治理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大目标”。培育健康向上、守望相助的文明风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光梓 县委常委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胡世海 镇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人选
责任组长:李金勇 镇党委委员镇人武部长
成 员:鲁 飞 镇党委委员镇长
张新强 镇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方 乔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徐闯刚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向凤林 镇党委委员 副镇长
张夏帆 镇副镇长
谭 鹏 镇派出所所长
连 杰 镇卫生院院长
冉 涛 社事办主任
陈智杰 镇司法所干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民政所,由冉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由陈相波、柯杨负责。
(二)建立镇村留守老人关爱阵地
镇级设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心,由冉涛兼任督导员,陈相波、柯杨具体负责,监督指导18个村1个社区设立留守人员管护站,由村支部书记牵头抓总、村妇联执委担任工作主任,确保关爱服务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五位一体”,形成有效合力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将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作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整合相关站所力量,切实保障留守老人合法权益,做到政府责任不空位。
二是站所联动。坚持镇民政所牵头抓总,司法所、妇联、卫计办、农业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办、社保站、综治办等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以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健全关爱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问题、研判工作、协调解难、督导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镇村协同。建立镇、村责任清单,落实镇村属地管理责任,镇设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在镇民政所,由冉涛、陈相波、柯杨具体负责督促指导各村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各村设立留守人员管护站,由村支部书记主抓、村妇联主席担任站长,具体负责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落实,确保关爱服务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
四是落实家庭主责。家庭是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和关爱服务的责任主体,要督促其子女或其他赡养人依法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包联干部要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监督,确保农村留守老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使其家庭责任不缺位。
五是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包联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社会化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五项机制”,抓好常态长效
一是动态监测机制。建立镇、村信息收集、报送、研判机制,各村(社区)要组织包联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探访服务,片区网格员要随时掌握辖区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健康状况、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包联干部反映。各村要精准摸排,建立留守老人基础信息台账,随时更新信息,做到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的失能、半失能或者患重病的特殊困难老人确定为“关注户”,开展优先服务、重点照护;将体弱多病,不具有生产能力但生活能自理的特殊困难老人确定为“关心户”,平时加强关爱,落实政策,达到收入稳定、生活无忧;将老人身体精神状况较好,能够独立生活并具有生产能力的老年人确定为“关怀户”,做到定期走访问候,开展心理疏导。
二是建立关爱服务机制。建立留守老人干部结对关爱台账(关注户每周上门探访一次,关心户每半月走访一次,关怀户每月沟通联系一次),用好“四大阵地”〔镇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中心、村(社区)留守人员服务站、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搭建服务平台;组建好“五支队伍”,整合驻村干部、群众代表、乡贤能人等人员,组建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慰问关爱、文化宣传、健康服务“五支队伍”,建立健全“包联干部+网格员”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共性+个性”的服务,营造明德守礼、崇德向善、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三是政策保障机制。对农村留守老人出现的生活、住房、就医、赡养等困难和问题,设置农村留守老人服务岗、残疾人服务岗、新民风宣传岗等服务岗位,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发挥主体作用,参与老年协会互助养老,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保障措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镇司法所要加强政策法规、防养老诈骗宣传和引导,积极构建强制报告、应急处置、法律援助为一体的维权体系,切实维护农村留守老人合法权益。
四是典型评选机制。充分发挥孝亲敬老先进典型的导向、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孝义评价标准,各村(社区)要依托每季度道德评议及节日文化活动,推选一批道德模范、孝义家庭、幸福家庭、爱心助老员、好婆婆、好媳妇、十佳孝子等先进典型,对实绩突出的包联干部及网格员要进行专题报导积极宣传推广经验。
五是激励约束机制。推行积分制管理,广泛动员农村留守老人积极参与适老的农业生产、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矛盾调处、政策宣传等工作;建立爱心超市积分奖励机制,对获得表扬的先进典型予以重点奖励积分兑换;对不敬老、不孝老、不养老等行为,纳入村(社区)道德评议,并在“红黑榜”上晾晒;对情节恶劣,冲击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红线的事件,司法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三)实现“五大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促进养老事业发展。通过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帮扶关爱活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动实现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有关怀、困难有帮扶、生病有照护、权益有维护、安全有保障“五有”目标,助推农村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促进家庭稳岗就业。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日间照料、生产生活、精神关爱、医疗救助等现实问题,解决子女后顾之忧,让其在外安心务工,促进家庭稳岗就业。通过开发老年群体的公益岗位,发展庭院经济,开发适老产业,促进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为,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三是促进社会治理有效。吸引和凝聚老年群体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矛盾调处、政策宣传、传承优良家风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四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教育引导、激励约束,大力宣扬积极老龄化理念,开展健康生活知识教育,引导广大老年群体自尊、自律、自爱、自立,树立良好形象;教育群众恪守孝道、关爱他人,自觉履行赡养义务,推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
五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关爱农村留守老人,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养老、敬老、孝老、爱老意识,引导全社会关心老人、呵护老人,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互帮互爱的社会关系,增强家庭幸福感,实现社会大和谐。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11月10日前)。摸清底数,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抓好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11月11日—12月底)。各村要按照方案要求切实抓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落实,确保在12月底前全部达到验收标准,形成先进经验在全镇全面推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责任副组长,各班子成员、相关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民政所,办公室主任由冉涛同志担任,统筹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要全方位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各村各站所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电视、乡村大喇叭等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加强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对待、积极接纳、关心关爱留守老年人的友好环境。
(三)加强督查检查。镇纪委办、民政所要适时对各村各站所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并通报情况。对底数不清、风险隐患排查不扎实、突发事件处置不及时、关爱流于形式的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对通报三次以上的村和站所仍不重视不落实的由纪委进行重点问效监督,确保问题按期整改到位。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村、各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倒逼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