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喜河镇坚持做好党建引领、设施配套、产业培育、文明治理“四道加法”,构建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安置社区工作新格局,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强化支部引领,做实便民服务。依托各村(社区)党支部,落实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务实推进“321”基层治理模式,选优配强355名三级网格员,常态入户走访,宣传安全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督促卫生整治,并重点针对“三类户”,加强跟踪监测,定期分析研判,确保其尽快融入社区生活,真正为搬迁入住居民提供一体化服务。
强化设施配套,完善民生保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先后完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及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让搬迁群众在社区居住得舒适、住得安心。同时,以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在藕阳安置社区试点实施后扶“六小”工程,通过建设“小菜园、小餐厅、小库房、小厅堂、小超市、小课堂”,降低搬迁群众生活成本,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强化产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和社区工厂建设相结合,把劳务务工和公益安置相结合,把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相结合,全镇建成蚕桑、茶叶、核桃、拐枣等各类产业园3000余亩,社区工厂3家。通过流转土地、培育家庭农场、培育产业大户等方式,200余人在社区工厂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鼓励15名易地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有力促进搬迁群众创业增收。
强化文明实践,开展志愿活动。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组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居住地道德评议积分、平安卫士积分、爱心服务积分等,在藕阳安置社区、喜河集镇社区成立2支志愿服务队,50余名搬迁群众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次,服务搬迁群众340余人。通过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拉近了搬迁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社区生活质量,有效增强了搬迁群众归属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