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mfgj/2022-0063 | 公开日期: | 2022-05-19 15:50 |
来源 | 石泉县发展和改革局 | ||
内容概述 | 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工作的议案(第134号) |
领衔代表:黄厚东
在实施易地搬迁政策后,群众“搬得出”的问题得到解决,而部分搬迁群众因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影响至深,致使短时期内无法适应新环境、参与新生活,社会融入存在短板弱项。只有高质量做好易地搬迁群众社会融入,从实质上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才能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搬迁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案 据:
当前,群众易地搬迁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两头跑”现象普遍存在。基于“迁出地管理林和地,迁入地管理人和房”的实际,部分搬迁群众时而回原户籍地发展产业,时而到社区生活,“两头跑”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其二,就业创业意愿不强。有的搬迁社区配套建设了商铺门面房,为搬迁群众增强就业创业机会,提供就业创业政策,而搬迁群众再就业、自主创业的意愿较低。其三,不愿意缴纳物业费。据相关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反映,多数搬迁群众物业费缴纳比例比较低,缴纳物业费享受高品质生活的意识欠缺。搬迁群众不认可物业、不愿意缴纳物业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方 案:
一是实施“双招双引”,强化后续扶持政策支持。建立“政府—社区党组织—社会力量—搬迁群众”一体化联动创业机制,由政府牵头、社区党组织配合、社会力量辅助、搬迁群众参与,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略,盘活创业示范街,强化创业辐射带动,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比例,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致富路径。持续或强化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而不是收紧、缩小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比如,创业租赁优惠政策,继续实施“2+3”,即2年免租、3年缴租金的方式,防止因其他因素,导致政策收紧,打击群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加大惠农政策有效对接,扩大社区服务面,提升搬迁群众在社区办事的便利性,增强对搬迁社区的认可度、归属感。如“产业就业创业”奖补、低保、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在搬入地也能办理,让搬迁群众真正与安置点社区直接对接、直接享受服务。
二是强化“三业”培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根据搬迁群众实际,分批次、分行业、分领域有效组织产业、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增强搬迁群众的产业技术、就业技能、创业意识,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增强生存发展技能。依托搬迁社区资源、区位、发展优势,找准行业、项目、领域,动员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并采取注资、入股、租赁等方式,畅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辐射带动,增强“虹吸”效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大力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做好“双地”对接,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搬迁社区发展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防止“一刀切”、“大满贯”。增强搬迁社区干部数量,提升搬迁社区干部质量,强化搬迁社区干部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党性修养。深入实施“双重管理”、“双帮扶”机制,以搬入地党委政府、社区为主导,以相关镇村为配合,常态化开展联席座谈,发挥搬出地和搬入地各自优势,做好对接,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让搬迁群众在搬入地有希望,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融入难的问题。同时加强文化建设,沿居住区、创业街区以宣传栏为载体充分展示搬迁文化,推进搬迁群众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构建独具特色、开放包容的搬迁文化,同时培树一批搬迁群众中的佼佼者,增强搬迁群众的生活信心和决心,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