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21”基层治理模式推广工作启动以来,饶峰镇科学谋划,压实镇村责任,把“321”基层治理模式推广工作作为一项联系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重要的民生工程系统来抓,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三项”举措夯实工作责任。一是夯实党委主体责任。镇党委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县推广“32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工作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多次召开党委班子会议,广泛调研听取各支部、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科学制定全镇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政府镇长、人大主席团主席为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及镇属各职能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专班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全力系统推进“321”社会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夯实领导联村责任。对各村(社区)推进“321”社会治理工作实行联村领导负责制,镇党委联村领导为组长,镇社治办、饶峰司法所、饶峰派出所、饶峰法庭及镇属职能单位等相关同志为成员,组建工作指导组和督导组,实行“一对一”指导12个村(社区)开展“321”社会治理工作,确保有力推进。三是夯实镇村干部责任。将“321”社会治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工作推进责任清单,明确各职能单位、村(社区)和镇村两级干部的每阶段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要求,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四个坚持”推动“321”社会治理。一是坚持科学划分网格。坚持以村(社区)为单位,由党委班子成员联村领导负总责并兼任一级网格长,以方便联系服务群众的原则,每个基础网格按20至30户、70至120人的规模划分,将每个村(社区)划分为一、二、三级网格进行管理,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二是坚持标准选“三线”人员。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镇党委严把“三线”人员遴选关,要求各支部必须坚持把作风正派、为人处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关心村集体发展、具有服务能力、群众口碑较好的人大代表、党员、中心户长作为“三线”人员的入选条件,在各支部推送“三线”人员初步名单后,镇党委派出由联村领导为组长的考察组,对支部推送的“三线”人员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方可作为网格长,进行服务联系群众,全镇共160个网格长,中有党员58人,人大代表30人,中心户长 72人。三是坚持精准落实“三色”管理。坚持推进服务精细化,采取逐户摸底、精准分类,依据群众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情况将农户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实施“绿黄红”三色管理,对应推行“在线、一线、热线”服务,因户施策、精准服务、帮困解难,对“绿黄红”各类户各网格长每月至少联系走访一次、二次和四次,及时解决发现和反馈的各类问题。四是坚持示范引领带动。镇党委在全面推广“321”社会治理模式中,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将光明村作为全镇推广“321”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村,组织各村(社区)现场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坚持四项保障推动重点突破。一是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统筹整合力量,合理安排分工,抽调专人负责“321”基层治理模式推广工作,并落实网格员薪酬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将此项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专项工作经费,分别给各村(社区)预算不少于1万元,给予大力资金支持,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坚持干部包户全覆盖。坚持联村领导牵头抓总,整合各村(社区)振兴工作队力量,将振兴工作队和镇机关干部共计63名实行全员包全户,全镇常住人口共计3918户,平均每名干部62户,下沉到各农户、村组院落,做到对全镇所有农户双重包户全覆盖,镇村干部一方面检查指导网格长认真履职尽责,另一方面结合书记民情“三本账”、“12345工单”办理和疫情防控、防汛防滑、防返贫监测工作的开展,多渠道收集民情,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急需办理的问题,按照分类建账的原则,公开承诺量晒,及时跟踪问效督办。三是强化网格员培训提能力。为有效解决网格长主动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平安建设、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工作能力,镇党委注重加强对网格长的业务培训,现已先后组织全镇网格员培训3次,利用综治视频系统以视频调度、抽查、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各村(社区)网格长5次以上,有效提升了网格员业务和履职能力。四是强化督查考核。镇党委将推广“321”社会治理模式工作纳入各单位、村(社区)年度综治平安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奖励惩罚挂钩,同时结合“三项”活动开展(群众大走访、矛盾大排查、成效大比拼),镇纪委强化工作推进督查考核,做到网格长、镇村干部对包抓联系户一月一入户、一季度一评比、半年一奖惩,促使了全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建设平安饶峰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