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民俗文化>正文详情
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7-09 11:50
来源 陕西日报
内容概述 巍巍秦岭,中华龙脊,绵延千里,巨峰横亘,古木参天,植被茂盛……秦岭不仅向人类提供着丰厚无比的各类宝藏,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品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天灯石的记忆

巍巍秦岭,中华龙脊,绵延千里,巨峰横亘,古木参天,植被茂盛……秦岭不仅向人类提供着丰厚无比的各类宝藏,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品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我的家乡就在秦岭脚下的云雾山。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门前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池河。儿时的云雾山,是我眼中最高最大的山,我总以为再没有比它更大更雄奇的山了。长大后,我经常往返穿梭于秦岭山脉,这个时候的云雾山就像是大秦岭山脉中的一根细小的骨,池河也只是大秦岭的一根毛细血管。

池河发源于宁陕县龙王沟古三墩,由北向南,流经石泉县池河大桥,折西到莲花石汇于滚滚汉江。在石泉、宁陕两县交界的池河边上,经年累月矗立着一块奇大无比的石头,当地人叫它“天灯石”。天灯石特别大,这块像是经过刀削斧劈的四四方方的石头,约两层楼高,而且是独立的。石的里侧,是一条沟通四乡八邻的羊肠小道,石的外侧,便是池河水在这里所形成的一眼望不见底的深潭,当地人叫它“黑水潭”。

天灯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早以前,在这块石头上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在高高的石头上点起四盏桐油灯,照亮巨石的每个角落,好让上上下下的赶路人看清脚下的道路,以免掉进河里。由此,黑暗里送来光明的老人受到乡亲们格外的敬重。

然而日子一长,村里几个好事的青年小伙子便对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要爬上去看看老人家的尊容和吃住饮食情况。老人坚决不让他们爬上去,说是太危险,掉下河里就没命了。青年们不听劝阻,爬上了光滑无比的天灯石。老人生气了,愤然飞上天际。从此,天灯石的灯火灭了。

但一直沉默不语的天灯石却记录下发生在这里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秦岭深处广大山乡的巨大变化。

其实,这条途经天灯石的小道之前就是陕南安康等几个地方经由池河到宁陕江口然后再到西安的商贾之路,也是陕南通往西安的古盐道之一,还是通往省城的子午道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很长一段时期,陕南山里的茶、麻、蚕茧、生漆、桐油等山货特产就是由秦巴山里的挑夫们,凭借着双肩一担一担地挑到省城西安去,然后又从西安挑选上好的丝绸、布匹、食用盐、洋蜡、火柴、香皂等日用品回来。一个往返最快的也要走上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物资运输和商品交换全靠一根扁担、两个肩膀。挑夫们走走停停,除了要精通商道外,还必须具有良好健壮的体魄。

父亲告诉我,爷爷在子午道上做了近20年的挑夫。至今,父亲还保存着爷爷的一根扁担。父亲说:“扁担在,念想就在。”爷爷一生没有坐过汽车、火车,所有的坎坷路径都被他踩在了脚下。他的双肩担起了两个家庭十几口人的生活,他的勤劳、善良、勇敢、诚信,是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天灯石脚下的便道被能工巧匠们铺成了石梯路,且在靠河边的位置装上了简易的护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里。政府要修建石泉至宁陕的路。消息传来,十里八乡的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纷纷辟出好田地,大面积种植蔬菜,以保障筑路大军有菜吃;多建房屋,以保证修路工人有居处。

路通了,电就来了。云雾山下,天灯石左右、池河两岸的村民都用上了照明电。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拉一下开关,光明就来了。从此,池河两岸的百姓结束了长期点桐油灯、煤油灯的历史。

电来了,电饭锅、电风扇、电话、电视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和娱乐方式也慢慢在农村安了家落了户。

公路通,一通百通。山区经济开始活起来,人气也旺盛起来。沉睡在云雾山中的村民被唤醒。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被激活,村民们科学种田,坚持优选良种,科学施肥,追求稳产高产。种香菇,种木耳,林下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现如今,古老的子午道变成坦途。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柏油路上各式车辆来回穿梭,畅通无阻。

一幢幢移民搬迁新村和新社区在池河两岸拔地而起。过去居住在高山的群众全部移民安置到宜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山里人购物、生产、生活、上学、就医变得方便起来。由于各村都通了水泥路,几乎看不到挑扁担的人了。天晴脚上不沾灰,下雨脚下不沾泥。人们出行都是好路,农村挑夫永远成了历史的记忆。

祖祖辈辈居住在高山区的贫困户一步跨越千年,纷纷搬迁到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的安置小区里。高涧村脱贫群众郭孝田激动地说:“我都50多岁了,一辈子都在种地,根本没想过还能搬到新修的安置小区里住,幸亏是遇上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能住上新房子圆了我的安居梦!”

今天的池河两岸山重水绕,竹修林茂,沧海桑田,日夜奔走的秦岭活水将一方山河绣刻得氤氲多姿,风光旖旎。夏日的桑田里,一群人迈着轻快的步伐,穿梭在绿茵茵的桑树间,指尖上下飞舞,嬉笑、忙碌着,这是蚕农们在希望的田野上采摘着幸福的生活。

一到晚上,池河两岸的电灯闪烁不停。河中,光和水相映生辉,在河面上仔细瞅瞅,仿佛那天灯石也盛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池河水也唱起了动听悦耳的歌。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7/09/content_76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