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民俗文化>正文详情
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7-03 11:05
来源 石泉宣传
内容概述 诗云:“秦巴石泉境,萧萧三万家,民风唯淳朴,遍地皆桑麻。金虫出盛世,岭岭吐云霞”。可见石泉民风纯朴,有口皆碑。但婚娶民俗却十分隆重,尽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婚新风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古朴的气息,并富含文化内涵。由此新旧结合、雅俗相融的乡村婚俗颇具韵味,情趣盎然。

【石泉民俗】--婚娶习俗

诗云:“秦巴石泉境,萧萧三万家,民风唯淳朴,遍地皆桑麻。金虫出盛世,岭岭吐云霞”。可见石泉民风纯朴,有口皆碑。但婚娶民俗却十分隆重,尽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婚新风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古朴的气息,并富含文化内涵。由此新旧结合、雅俗相融的乡村婚俗颇具韵味,情趣盎然。

订婚。旧时石泉男女婚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男、女青年婚姻虽然已走出了“父母之命”的桎梏,但“媒妁之言”仍是不可少的。即使自由恋爱“木已成舟”,也要临时安排媒人走走过场。旧时,男子成年时,父母便请媒人张罗儿子婚事。经媒人说合,男方小伙子要到女方家“相亲”,在石泉县迎丰镇、云雾山镇一带,相亲形式很别致,男娃要到姑娘家劳动数日,由女方考察其劳动身手和言行、性格,女方父母若看不中,就劝女儿赠送男娃一些鞋袜之物表示谢绝,男娃知趣地自动离开,另寻良缘;女方父母要到男方家了解情况,称之为“采门户”,如同意,便接受男方盛情邀请吃饭,如谢绝挽留,就意味着没相中,不同意。通过“采门户”双方同意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男女双方是否相生相容还是相斥相克。“八字”相合,便商定吉日“喝准盅”(订婚酒),确定婚姻关系。旧时在石泉县峣峰、两河一带,订婚有给女方送羊的习俗,据说羊有跪乳之恩,把羊折成钱送给女方的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在曾溪一带,订婚送礼时有送枣果馅的习俗,果馅是用面粉和枣泥捏成,再用清油炸熟的一种食品。按当地风俗,订婚时果馅绝不可少,且所送必为双数,一般为24个,后有增至48个或64个的。枣馅意味着甜蜜幸福,外面再缠一圈红线,既是装饰,也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女方将收到的果馅分赠给直系亲属,表明已经订了婚,别人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女儿提亲了。如今,城镇讲究自由恋爱,谈婚订婚形式日趋简约,农村仍保留一些传统习俗。

结婚。订婚之后,结婚须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否则即使办理了结婚证,在家族和世人的眼里,仍不是真正的结婚。石泉民间结婚先得请先生择黄道吉日,然后男方在当地请一文人来写“期书”。期书的外表和内容极为讲究,一般用书本宽的长方形红纸折叠成连页状,合起来如一本书。封面用毛笔书写“预报佳期”四字,内容以小伙子父母的口气写给姑娘父母。期书正文开头恭称亲家大人之后,写道:“夫秦晋联姻,朱陈缔好,世笃婚姻,永结伉俪……时有良辰吉日,欲迎令媛下配寒门……”大段的恭维、谦辞过后,才入正题:“吾儿稚气已除,年当法定之际;令媛已知书达礼,德荣兼备。今特定某年某月某日为令媛于归之佳期,恳乞亲家阁下赏准”。期书附四色水礼,由小伙子父亲、媒人和族上德高望重之人一道,送至姑娘家中,此曰“打報尔”。
  结婚日子确定后,婚前三天,男方和媒人一道,将双方商定的彩礼、等物品送到女方家,称之为“过礼”。其中包括传统的“七方八肘”、“离娘布”。“七方八肘”是指七斤重的一块猪肉,八斤重的猪肘子,用以招待客人。“离娘布”旧时为农村织的一匹土布,这匹布一定要浑头浑尾,万万不能从中剪断,而且只能长四丈八或四丈九,不能短,也不能长,意思是“四丈八,两头发”,“四丈九,两头有”。如今这些大多折算为现金。
   姑娘出嫁前一天,亲友来送礼,称为“填箱”,意思是填补嫁妆。由此而设置的招待酒席称之为“花园酒”。旧时,在石泉县熨斗镇木竹山区,时兴“嫁妆咸菜”。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作娘的就要为女儿准备出嫁用的咸菜,陪嫁的咸菜越多越显得荣耀。因此当地有“嫁妆无咸菜,姑娘头难抬”之说。当地民歌云:“别处姑娘要嫁妆,绫罗绸缎花衣裳,木竹山姑娘要嫁妆,什锦咸菜装满箱”。嫁妆被子要放入红包,枣子、花生、板栗之类,前者是给铺床的,后者意在“早生贵子”之意。

接新娘需用轿子,轿子前后有打着灯笼的男童。接人队伍中除抬轿子外,有吹唢呐的,有抬陪嫁的,有接新娘的,有接女上亲的、有接男上亲的,总负责叫“下书先生”。为啥叫“下书先生”呢?因为他接人时书箱里提着4份书子。分别名曰:“祝神书”、“满门请”、“庚书”、“陪书”(均用红纸折成)。
   “祝神书”即到了女方家,要将灯笼点燃,立在堂屋大门两旁,鸣炮后,下书先生向女方家人恭喜作揖,然后点燃香烛,敬在堂屋神龛上,向女方祖宗行礼,依“祝神书”所语告之……
   庚书较为复杂,不仅有“合门”、“大开门”、“小开门”之称,“合门”上书“龙凤庚书”四字,骑在中线上;“大开门”书有对联一副:左为“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以成双”;右为“千年姻缘同地久,百世恩爱共天长”;“小开门”对联左为“五世其昌”,右为“乾坤定矣”,“小开门”里附新郎生辰八字一帖。男帖称“龙帖”,写“乾造生于×年×月×日×时建生”。左右还要各附“陪书”一封。女方接庚书后,要请家族中文化人“填庚”,称之为“风帖”,写“坤造×年×月×日×时建生”,字数要和新郎庚帖相等。 “满门请”即请女方亲属喝酒的书子。一切完毕后,新娘头戴凤冠、身披凤披,再蒙上红盖头,由小弟背上轿子,再鸣炮“发亲”。
   出嫁前,姑娘要哭嫁,表示舍不得离不开父母及姊妹。娘家人要陪哭。传说越哭越发。不哭不发。房内外婆领哭,母女主哭,姑姑陪哭,新娘同辈已出嫁的姐妹帮哭,母女对哭,大家齐哭。哭出离别不舍之情,母亲哭出对女儿的慈教和祝福,女儿哭出虚心聆听母亲嘱咐的诚意。其实“落第举子笑是哭,出家姑娘哭是笑”,“哭嫁”不是真悲,是“喜嫁”,只是用凄凉的韵调来表达和抒发出嫁者的感情。
  发亲以后,抬陪嫁的走前头,之后是轿子,上亲走最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房内安置好陪嫁、铺好床,拜堂成亲后的新郎新娘才好进入洞房。按照石泉民间习俗,上亲则要避开拜堂仪式。所有才有这种梯次行进法。
   轿子到了男方家,进大门前要“斩煞”。据说女子出嫁那天为最大,有七煞护驾,所以连县官轿子也要避让。为避免有人撞煞,婚轿进入男方大门时,一人扮成钟馗模样,左手提着大公鸡,右手拿着明晃晃的菜刀,凶神恶煞的站在槽门上,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公鸡从轿子上面扔过去,谓之“斩煞”。此外石泉民间有“骑马(例假)拜堂,家破人亡”的忌讳,为防新娘“骑马”拜堂,男方会在堂屋大门前放上一火盆,让新娘从火盆上跨过去,意在红红火火,避过灾难。拜堂仪式要在堂屋举行。堂屋神龛上明烛燃香,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四拜来宾,夫妻双拜后,金童玉女前后迎烛送入洞房。如今这些规矩有的已经成为历史,轿子已经被小轿车代替,但有的还在沿用,虽为年轻人不齿,却也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婚娶文化。

婚宴为三天酒席,第一天名“支客席”,主要招待总管、支客司和帮忙的人。酒宴过后,支客司宣布执事单:厨房xxx,酒房xxx,茶房xxx,饭房xxx......分别发放红包,嘱咐大家尽心尽责。第二天为“正日子”,即招待女方“上亲”及前来送礼的亲朋好友。正日子这天的婚宴,安席非常复杂:上亲一律坐上席,左右有男方同辈分近亲相陪,而且辈分十分讲究,有“爷孙可同坐上席,父子不能同席”的习俗。席安好了,“支客司”要“告席”。这告席如今已演变为婚庆公司礼仪主持人开席前的主持词。“告席”词一般是这样的:“请了、请了,四门尊亲,长幼尊卑,今日良缘喜酒,某府千金配某府儿郎,书秦晋之缘,结百年之好,尊亲光临,蓬荜生辉,亲友驾到,耗银费心......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新郎新娘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然后一一敬酒。酒酣耳热之际,新郎托盘,上置酒碗,“支客司”高呼“良辰美酒,理当尽兴,上亲宾客,喝了小杯换大杯”,此刻“上亲”掏出红包,回答“挡了”,名曰“挡酒礼”。也有酒量大的,偏不挡酒,直喝得昏天黑地为止。

第三天为“圆饭席”,即双方嫡亲团圆。按石泉民间习俗,姑娘出嫁当天父母不能送亲,而是在“圆饭席”那天清晨,由女婿亲自接二老赴宴,以示孝顺感恩之意。

 闹洞房。“正日子”天黑以后石泉民间有闹洞房的民俗。据说该民俗源远流长,在石泉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传说文王访贤,一天中午来到石泉的一坐山梁上,猛听到山下鼓乐鞭炮齐鸣,放眼一看,原来是一人家过喜事,不觉掐指一算,惊诧不已:新婚志喜,理应选择良辰吉日,可今天七煞占位,恶鬼当道,何选此日完婚!”走,与随从一道扮成送礼者进入这户人家。茶毕问主人:“恭贺新禧,此良辰吉日是谁看的,可否请来一叙”。须时一鹤发童颜老人进来答曰:“此日子是我看的。”文王致礼道:“今天七煞占位,恶鬼当道,为何择此之日?”老者回答说:“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虽然日子不好,但我算定,午时三刻,紫微降临,煞星让位,因此又是一个百年难逢的良辰吉日。”此刻文王啥话没说,因为民间传说皇帝即为紫微星,只好唯唯而退。到了晚上,老者宣布:所有来客,无论男女尊幼,必须到新房祝贺,籍此讨个口封。文王见新郎新娘眉清目秀,开口即道:鹞出深山,天赐良缘。添人进口,必中状元。后来那家儿子果然高中状元。这便是石泉民间闹洞房和“新婚三日无大小”的来历。

闹洞房很有讲究,还得有一定的程序:首先是鸣炮撒帐,洒帐祝词在石泉各地大同小异,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人,端一盘五谷杂粮和干果类,边撒边说祝词,众人附和每句话的后三、四个字,如:

市斤市两天地开场,鲁班治下起屋上梁,

 x家女子配x家儿郎,昨日成单今日成双。

鸳鸯凤凰交颈相配,恭贺新禧再撒纙帐。 

一洒天长地久,二洒地久天长,

三洒荣华富贵,四洒儿孙满堂,

五洒五子登科,六洒六位高升,

七洒七星高照,八洒八大金刚,

九洒夫妻恩爱,十洒十全十美。

 ......

然后嬉闹新郎新娘做“鹊桥相会”、“龙凤戏珠”等节目,再敲锣打鼓唱花鼓曲,直到天明为止。 民间闹洞房忌讳半途而废,要闹必须闹到天亮。 

婚后第三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回娘家,称为“回门”。生小孩后,最先闯入婴儿室内的,拜为“干爷”。之后男方要到岳父、母家报喜。生男孩提一只公鸡报喜,岳父母回赠一只母鸡;生女孩,提一只母鸡报喜,岳父母回赠一只公鸡。亲友也来送礼称为“送汤”。第三天产妇、婴儿洗澡,称“洗三朝”。第十天,娘家亲朋好友备上甜酒、小儿穿的衣物、披风、被套等上门祝贺,称之为“打十朝”。周岁时摆些书籍、纸笔、玩具和钱等,让孩子去抓,称“抓周”,看孩子将来是个抓钱手呢,还是喜文弄墨,想来甚为有趣。

 如今婚娶习俗在石泉城镇虽然还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但总体上趋于简化,讲究婚姻自由,自己做主。婚宴多在酒店举行,扎制彩门,仪式由婚庆公司主持,鸣礼炮九响。姑娘向公公、公婆献茶,开口叫三声爸、妈。公公、公婆要给媳妇红包。红包里要么装一百零一元,要么装一千零一元,意思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小伙子开口叫岳父、岳母三声爸妈,红包、意思同上,表示正式确立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