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mczj/2021-0136 | 公开日期: | 2021-04-30 10:24 |
来源 | 石泉县财政局 | ||
内容概述 |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20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紧扣县委提出的“1661”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支持“六稳”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化解政府风险,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财政收支报表统计,202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983万元,占年度调整预算10000万元的99.8%,较上年下降5.82%。加上上划中省市分成及基金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5274万元,同比下降25.07%。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8593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6.08%,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较上年减少808万元,下降8.59%;非税收入完成1390万元,同比增长191万元,增长15.9%,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13.92%,财政收入质量持续优化。
2020年,经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201665万元。预算执行中,收入预算调整、上级转补增加、调入资金变化等,全县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25252万元。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508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4%,主要由于上级专项补助增加导致支出预算增长,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02323万元,占全县总支出86.06%;除一次性因素外,全县“三公”经费支出560万元,同比下降11.39%。
至年底初步结算,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83万元,加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97563万元、调入资金21500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3770万元、上年结转专项1677万元后,当年收入总量为264493万元。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086万元,加上债务还本支出25230万元、上解支出2327万元后,当年支出总量为26264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850万元,剔除结转下年使用专项1850万元后,年终净结余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5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5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412万元,城建及其他基金收入1094万元。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05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9%,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0975万元、农林水支出100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1156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7750万元,其他支出10137万元(古堰标准化厂房和池河低电价循环产业园专项债券项目9000万元、彩票公益金等支出1137万元)。
至年底初步结算,2020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5506万元,加上级基金补助收入1611万元、抗疫特别国债收入758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9560万元、上年结转补助基金195万元后,当年收入总量44452万元。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0532万元,加债务还本支出1500万元以及调出资金11500万元后,当年支出总量4353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920万元。
(三)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为2536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7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8194万元;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2171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43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279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24999万元,其中当年收支结余365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县财政收支决算工作和省对县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将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届时再按程序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20年财政主要工作
1.统筹平衡财政收支。2020年财政运行面临极大挑战与考验,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发展,统筹抓平衡。一是主动作为抓增收。在围绕自身下足功夫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财政政策、积极向上跑争取。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22.54亿元,其中新增财力5.8507亿元(转移支付增量1.8341亿元、新增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3586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0.758亿元),有效强化了财政保障能力的提升;二是多措并举抓节支。严格落实“两个优先”的财政“三保”支出保障顺序,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的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能压则压、该减则减、当缓则缓,按轻重缓急累计压减财政专项支出4.3亿元,极大的缓解了财政压力;三是强化统筹抓平衡。抢抓机遇做好债券置换工作,采取借新换旧的办法置换到期债券2.0744亿元,有效缓解政府偿债压力。同时,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累计统筹4822万元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需要。通过优化收支结构,增强财政统筹调控,实现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2.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按照“六稳”、“六保”总体要求,强化资金统筹,保障基层运转,扶持市场主体,促进居民就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安排疫情防控专项经费预算1000万元,全力保障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疫情防控需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全力保障基层运转。按照“两个优先”的保障原则,通过预算安排、优化支出、盘活资金资产等措施,足额保障人员及基层运转经费,全年累计保障人员支出6.02亿元、运转支出4815万元,确保各基层单位有序有效运转。三是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和居民就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纾困基金、财信担保、过桥资金等三大政银企融资平台,筹集500万元建立了企业纾困基金,通过放大撬动效应,为7户企业办理纾困资金2200万元;为7户企业提供还贷周转金2735.6万元;为30户企业办理财信担保贷款11910万元,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落实300万元资金以电子消费券等形式带动消费,统筹各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减免资金、奖补资金、贴息资金3096万元,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和促进居民就业。
3.持续发力保障民生。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正常财政增长机制,设立扶贫资金专项预算,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33亿元,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等县级配套资金9351万元,促进行业扶贫合力攻坚。二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围绕社保、教育、医疗、环境、文化及三农发展等领域,县级配套2.59亿元,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4.兜牢底线防范风险。一是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保障序列,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财政预算的大盘子里,确保全县近10亿元“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二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制定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债务责任,通过预算安排、压缩支出、盘活存量、向上争取等措施,全年累计消化债务3.45亿元,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5.支持发展保障有力。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统筹财力近2亿元全力支持县域发展。一是安排600万元项目前期专项经费预算,支持项目前期有序推进,抢抓机遇争资立项促进县域发展;二是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580万元,重点推进水利、交通、医疗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设立1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旅游产业开发形态,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四是投入5870万元支持宁石高速、通用机场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内延外接、联网畅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体系;五是投入4600万元支持县城镇建设公司、文化旅游公司、鎏金铜蚕旅游开发公司等国有资本注资,激发国有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6.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持续深化预决算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预决算公开延伸拓展,横向延伸扶贫资金、政府债务、采购招标、县级专项资金分配信息公开等内容,扩大公开信息量;纵向将政府预决算公开延伸至镇级、扶贫资金公开延伸至村级,实现了县、镇、村三级纵向到底公开模式,在“晒财政资金”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预决算公开向“晒政府行为”延伸拓展;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关口进一步前移,自年度预算编制开始,全面实施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一些领域低效无效、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盘活,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三是深入推进“财政云”信息化改革。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作用,完成了全县115家预算单位云系统对标改造工作,基本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支付、核算以及动态监控等重点体系建设,为构建“财政云”一体化管理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理顺镇财政所体制建设。围绕镇级财政“生财、聚财、用财、理财”职能定位,按照全省统一改革模式,将全县11个镇财政所全部调整为县财政局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财政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增强了镇级财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五是财政监督管理出实效。依托“财政云”信息平台,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科学设置预警规则、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县级财政管理工作继2018年受国务院表彰后,2019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再次入选全国前200名,居全国第142位。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三保”支出保障到位,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支持发展保障有力,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力保障严重不足;收支矛盾越发突出,赤字风险不断增强;政府债务居高不下,财政包袱举步维艰;基层建设仍显薄弱,体制机制亟待完善。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把脉,寻求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项要求”做到“五个扎实”,紧扣县委“十四五”“35553”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围绕“五型财政”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确保中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以收定支原则。围绕财政预算一盘棋,做实财政收入,严控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二是兜牢三保原则。围绕“保人员、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刚性需求,按政策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三保支出不缺位。三是压减一般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按照中省压减一般性支出要求,从预算源头加以控制,对一般性公用支出精打细算,在限额内编列;对除民生外其他一般性专项经费,打破以往基数,有保有压、鼓励向上争取,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四是盘活存量原则。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支出效益,部门连续结转两年或结余资金,以及支出进度较慢的各类结转结余资金,收回财政统筹安排,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五是积极向上争取原则。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不遗余力积极争取上级财力和政策支持,在增量上寻突破,弥补财力不足,下活财政整盘棋。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21年根据不同来源和范围分三类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根据全市财政收入工作计划,结合全县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及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1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预期增长6%安排,收入预期目标为106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计划完成9100万元,同比增长6%,占收入比重85.85%。在此基础上,加上上级财力性补助74248万元、中省专项补助110000万元、预计转移支付增量8100万元、调入资金33672万元后,2021年全县总财力预期为236620万元,其中转移给镇级体制补助11663万元,县本级留用财力224957万元。
根据上述财力情况,减去债务还本775万元及上解上级支出2327万元后,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33518万元,其中:人员支出65054万元、日常公用支出2704万元、部门专项业务费4234万元、分配镇级专项3309万元、县本级专项48217万元(不含债务还本)、中省专款预计支出11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的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32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004万元;教育支出3194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8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09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22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798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80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3111万元;农林水支出4080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367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00万元;金融支出50万元;自然资源气象等支出119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000万元;粮油物质储备支出63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288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625万元;预备费2857万元;其他支出230万元。
(二)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预期为39550万元,其中:县级基金收入37550万元(土地出让收入37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上级基金专款补助收入预计2000万元。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安排39550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支出23949万元、调出15101万元、债务还本500万元),主要用于:1.土地征迁、旧宅基地复垦、占补平衡及土地开发业务费等项目支出20099万元;2.调出基金15101万元;3.政府专项债券还本付息2100万元;4.市政建设及维护支出250万元;5.中省基金专项支出2000万元。
(三)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245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09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7438万元;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2251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16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353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27016万元。
三、2021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历史节点的交汇之年。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完成2021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优化收支管理,统筹保障提质增效。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统筹兼顾,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实现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管理,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和资金倾斜,增强财力保障;三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三保”支出“两个优先”。进一步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管理,全面抓实“六稳”、“六保”,着力提升保障能力,化解收支矛盾。
(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切实提升民生福祉。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关注弱势群体,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不断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落实社保缴费县级配套,加大本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等政策的全面落实。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突出重点群体,加大力度支持稳定就业。二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免费教育政策,足额保障中小学教师和特岗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好贫困生资助政策。改善城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供给,逐步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区域不平衡问题。三是继续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支持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保障老年人生活补贴按时发放和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落实。四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继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大气污染、汉江综合治理,以及城市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等整治,支持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支持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精神文明、乡村治理“五大提升”,着力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二是支持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加大乡村治理创新力度,强化财力保障,服务“三十五”示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镇级财政建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规范工作标准,夯实财政工作基础。
(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助推项目良性发展。一是切实抓好债务风险化解。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预警监测,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强化考核监督,加强措施管控,严肃执纪问责,确保风险可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积极稳妥化解债务风险。二是切实做好专项债券争取和使用。全力推进已发行专项债券的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债券资金严格按照调整方向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坚决杜绝资金“趴窝”现象。同时,紧盯中省重大政策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精心组织谋划、储备、申报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立项、环评、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五)持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预算绩效理念,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调整挂钩机制,促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二是持续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三是深入推进“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支撑“五型财政”全面推进,逐步建立业务规范、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的新型财政管理与服务模式。四是完善县镇财政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镇级财政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镇级财力保障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深化省级经开区和经济发达镇财政体制改革,科学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切实增强县镇财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五是常态化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科学设置预警规则、降低支付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加强对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发挥财经纪律“高压线”作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