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GK-2021-0000 | 发布日期: | 2021-05-09 22:44 |
来源 | 石泉县融媒体中心 | ||
内容概述 | 胡先武:履职尽责谋发展 全心全意惠民生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县人大代表、池河镇党委书记胡先武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状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信念,紧抓为民服务各项暖民实事,用心用情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做选民的知心人、代言人。
池河中学在316国道旁,学生上学、放学都需要穿过公路。有一段时间,由于国道两侧的路灯损坏,夜晚光线不足,学生晚上回家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池河中学副校长 汪平:当时没有路灯的时候,学生出行非常危险,尤其是晚上出行,学校要安排大量的老师人力来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来往的车辆因为看不到学生,车速也比较快。
“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及学生安全更不能马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先武立即将此事纳入“书记民情三本账”,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在池河中学路口安装路灯和道路安全警示灯,照亮了学生回家路。
路灯的事只是胡先武为民解难题的冰山一角。为了解民情民意,他把全镇每一个村组走了一遍又一遍,经常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户拉家常、问困难,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并将其纳入“书记民情三本账”,近年来共办理民生事项385件,办结385件,满意率为100%。
县人大代表 胡先武: 作为县级的人大代表来讲,必须要跳出池河看池河,站在全县这个大局关注石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觉得,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当好三员,第一就是当好调研员,通过调研,我们实实在在的发现问题,找准症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实的掌握社情民意,同时也给县委决策提供参考,第二就是要当好信息员,所有的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我第一时间必须要收集,必须要掌握,第三就是当好监督员,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时时监督,处处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在基层工作多年,胡先武深知老百姓所思所盼,他非常清楚发展才是最大的民生。他坚持高点站位,围绕突破石泉东线旅游,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快池河国家级金蚕小镇建设的议案》《关于加大中国·金蚕小镇建设支持力度的议案》等多个意见建议,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些重大规划的实施中。经过不懈努力,明星、五爱两个旅游村于2020年10月正式开园,通过旅游产业的突破,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群众增收开拓了新路径。
池河镇明星村村民 陈泽华:我们的房子通过公司的整体流转,通过他们的加固装修以后,装修民宿,每年给我们的租金,一年7000块钱,包括我们在这上班,两个人一个月都是三千多块钱。
池河镇明星村党支部书记 刘家满: 通过发展旅游,咱们老百姓这个增收稳定了,比原来在外头务工挣的钱还多。
在推进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同时,胡先武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三业”并举,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培育了明星蚕桑、顺风香李、良田大米、柏安黑猪、合一黄花、力建中药材、谭家湾蔬菜等一大批优质农业产业,让池河镇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通过发展社区工厂、组织劳务输出、鼓励扶持创业,近五年使全镇1.8万余人实现转移就业,190余人成功创业。
县人大代表 胡先武:实际上把农民镶嵌在产业链当中,大家都在参与其中,带动发展,所以产业是整体的乡村振兴的支撑,实际上我们打造旅游,也是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作为池河来说,目前我们今年布局了十七个项目,全部都已经开工建设,都是围绕整个金蚕小镇的打造,提升旅游品质,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布局的一些项目,效果都非常明显。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胡先武也为池河镇未来五年的发展谋划了新蓝图,带领全镇人民向着美好新生活努力奋斗。
县人大代表 胡先武:县委提出十四五“35553”的发展战略,围绕产业振兴这一块,我们提出了一十百千万的工程,这个也是比较切合我们实际的,这个一就是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十就是打造十个特色产业园区,这个百就是有实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千就是打造一千名乡贤能人,这个万就是打造一万名职业农民,我们整体的目标就是十四五要打造国家级的乡村振兴示范镇,打造国家级的文化旅游名镇,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