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春意暖,不负春光与时行,走进江畔小镇机关,激昂的励志声从会议室传来,这里正在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干部大讲堂”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在喜河镇拉开帷幕。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近段时间以来,喜河镇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干部大讲堂”、观榜样学党史等方式,把 “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激荡起来,全体干部在此立下为民服务的誓言。
“红色文化广场”是喜河镇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它承载着抗战时期的红色记忆,融合抗战文化元素,展示了红军抗战的丰功伟绩,讴歌了红军无私奉献精神。……”这里是 “奠基岁月”的开始,亦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开端。
把红色教育与党史相结合,更能激发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将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把为人民服务外化于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使红色文化力量感染每一名干部。
“一心为民,热情服务”,这是来自城固县某村村民为喜河镇政府献上的一面锦旗,因为成功帮其寻回离家出走的儿媳妇,村民不胜感激。
近日,喜河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接到村民反映,一名外地妇女在新喜村来回溜达,问其信息,支支吾吾说不出,向派出所反映后,派出所工作人员又联系民政所工作人员共同前去了解详细信息,由于语言不通,民政所工作人员通过县民政局救助站打听信息,并从该妇女的手机里联系到家人,才将事情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当晚十一点多,家人将其接回。
“村民送来锦旗,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我们将继续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办群众放心的事,做群众依靠的公仆。”民政所工作人员李雪梅说道。
而这仅仅只是喜河镇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喜河镇把践行初心使命与提高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起来,坚持从群众最烦心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围绕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需求台账,结合“书记民情三本账”,把党课设在群众庭院里,由包片领导牵头,驻村干部走进庭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农旅融合示范区和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有序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村能人,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新建家庭工坊,创建就业岗位,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切实发挥环保网格长的监督作用,重点清理生活垃圾,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
同时,喜河镇组织县委党校党史学者、乡贤以及党员干部进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设党史课堂,聚焦“产业、安全、环保、教育、卫生”等开展现场协商,形成问题清单,把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首位,着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