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GK-2020-1029 | 发布日期: | 2020-10-29 11:46 |
来源 | 督查室 | ||
内容概述 | 关于加大“中国·金蚕小镇”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及复函 |
第8号
领衔代表:胡先武
附议代表:王小云、周纯佑、赖真彩、胡洪华、刘小兰、闵德华、 陆隆志、李 勇、李 清、郑书鹏、方和秀、李怀群
内 容: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到,千年“鎏金铜蚕”是陆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见证。此后,“鎏金铜蚕”迅速成为全球“网红”和“一带一路”文化符号。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这枚“鎏金铜蚕”就出土于池河镇谭家湾村。石泉县以其雄居西北蚕桑第一大县,池河镇素有西北蚕桑第一镇之称。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的产业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金蚕之乡·丝路之源”。
2017年9月,池河镇以“鎏金铜蚕”出土地为依托,以深厚且优越突出的蚕桑产业特色为基础,积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机遇,高起点打造“中国.金蚕小镇”。它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鎏金铜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积极融入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鎏金铜蚕·丝路之源”核心品牌;有助于以农旅融合产业转型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池河镇也被列为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全省综合改革示范镇和安康市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试点镇,为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蚕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中国.金蚕小镇”启动建设来,在县委、县政府推动下已先后举办“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宣传造势。确定将池河镇作为石泉县全域旅游2020年东线桥头堡突破。县委主要领导主抓,举全县之力推进金蚕小镇,力争将金蚕小镇建设成为丝路源点的国际名片、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以“鎏金铜蚕·丝路之源”为总体定位,以蚕桑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为内涵的“鎏金铜蚕文化”为引领,以“蚕桑生物健康+康养休闲旅游”产业为支撑,着力将金蚕小镇打造成为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力促金蚕小镇成为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于2018年4月编制完成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3—5年分期建成的《中国金蚕小镇总体规划》,重点围绕“一心三区”(池河集镇核心、明星片区、五爱片区和谭家湾片区),规划建设农科孵育区、生物科技区、康复康养区、文化溯源区、农业体验区、集镇商业区、小镇客厅区等七大功能板块,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三是突出项目支撑。已实施重点项目建设43个,建成金蚕之乡展览馆、池河翻板坝、五爱大桥等26个项目,在建蚕桑博览园、鎏金铜蚕文化公园、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金蚕大道等16个骨干项目和岭南瓦舍、荷塘月色、丝路桑海等招商项目。目前,石泉县年养蚕量7万张以上,年产鲜茧3000吨以上。池河镇发展桑园1.3万亩,养蚕农户超过总户数60%,年养蚕1.3万张。蚕桑产业一直是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主导产业,金蚕小镇建设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和重要抓手。
建 议:
鉴于“中国.金蚕小镇”建设标准高、项目覆盖广、投资额度大,目前缺乏大额建设资金和市场投资主体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急需得到市级及以上重视和支持。
(一)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凝聚建设中国·金蚕小镇的共识。建议县政府继续把建设中国·金蚕小镇作为石泉县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整合发改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交通局、文广旅游局等部门力量,在资金、项目、政策、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县上下形成支持建设中国·金蚕小镇的共识。
(二)争取资金,统筹项目,支持中国.金蚕小镇蚕桑产业发展。建议县政府统筹项目和资金,支持中国.金蚕小镇建设醉美桑海蚕桑博览园、蚕桑产业示范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产业项目,支持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际级农旅融合示范村。
(三)加大宣传,树立品牌,形成中国.金蚕小镇文化产业建设氛围。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文化产业资金方面重点扶持,支持申报国家级文化旅游名镇,扶持鎏金铜蚕文化公园、鎏金铜蚕博物馆和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建设等文化产业项目。运用县级各类宣传平台和资源,持续宣传“鎏金铜蚕”历史文化和中国.金蚕小镇特色亮点,提升中国.金蚕小镇软实力和吸引力。
签发人:黄健
石发改函〔2020〕97号
胡先武代表:
您及附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中国•金蚕小镇”建设支持力度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池河镇作为省级重点镇和石泉的副中心,县政府一直在项目资金争取和安排上对池河镇进行倾斜。特别是自“中国•金蚕小镇”启动建设以来,在项目资金争取和安排上,我县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
一、项目建设方面
通过对2017-2020年的项目进行梳理,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苏陕扶贫协作、脱贫攻坚方面,累计安排资金13381万元。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省级专项资金安排,我县2019年-2021年共下达池河镇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省级专项资金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16100万元,安排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二是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安排,我县2017年-2020年下达池河镇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共7个,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对口帮扶资金990万元。2017年已经完成实施项目1个,总投资600万元,其中对口帮扶资金120万元;2019年已经实施项目4个,总投资520万元,其中对口帮扶资金520万元;2020年正在实施项目2个,总投资550万元,其中对口帮扶资金350万元;三是脱贫攻坚资金项目安排,2017年-2020年共安排228个脱贫攻坚项目,累计安排资金9391万元。通过以上已经实施的项目,以及未来规划实施的项目,我县将力促“中国•金蚕小镇”成为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下一步,县发改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从陕南循环发展、苏陕扶贫协作、乡村振兴等方面继续加强对池河镇的项目资金支持。
二、蚕桑产业发展方面
挖掘弘扬“鎏金铜蚕”历史文化资源,在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蚕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明星村为依托,结合乡村旅游,聚合蚕桑特色、文化和时尚元素,发展桑园观光、桑葚采摘、养蚕体验、蚕桑美食和蚕乡歌舞等为主要内容的蚕乡乐园休闲旅游基地。在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著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打造系列产品,创建石泉特色品牌。研发蚕桑系列石泉特色产品,发展桑田艺术景观,全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小镇,树立乡村振兴新样板。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申报蚕桑产业示范园、国家种质桑树圃项目、亚行贷款林业(蚕桑)生态项目、省级蚕桑农业科技园区等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培育提升项目,支持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际级农旅融合示范村。拓宽筹资渠道,鼓励龙头企业支持投入、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政府统筹使用项目资金的投资机制,支持中国•金蚕小镇蚕桑产业发展。
三、文化旅游发展方面
中国•金蚕小镇是我县全域旅游规划中田园蚕桑旅游片区的龙头项目,资金方面,文旅部门将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积极向上申请省级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等各类资金扶持。同时我县设立了旅游发展基金,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奖补。品牌形象方面,池河镇正在申报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明星村和五爱村正在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经陕西历史博物馆授权,中国金蚕小镇鎏金铜蚕文创产品展销中心正式揭牌营业,成为中国首家以鎏金铜蚕文化为内核,打造的文创展销平台。宣传方面,积极促成中央电视台《喜上加喜》栏目在池河镇明星村顺利完成节目录制,将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充分展现石泉的旅游和人文特色。文化旅游节期间组织全国各地30多名专家学者及华商报、凤凰网等50余家中省市媒体记者宣传推介中国•金蚕小镇文化内涵和特色亮点。
国庆期间,池河镇明星、五爱两个旅游村盛大开园,陕南首个天空之境、安康首个“空中漂流”,以及明星山庄、桑栖云村、巴士客栈等系列精品民宿建成迎客,填补了石泉东线旅游市场空白,提高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助力石泉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金蚕小镇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建设,力争将金蚕小镇打造集金蚕特色产业链、蚕桑生产研发、泛旅游、生态康养为一体的产镇融合的国际蚕桑特色小镇。
感谢您及附议代表对我县“中国•金蚕小镇”建设支持力度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继续得到你们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县发改局 联系电话:63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