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mczj/2020-0110 | 公开日期: | 2020-06-15 08:40 |
来源 | 石泉县财政局 | ||
内容概述 |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求好”总基调,紧扣“稳增长、保民生、重创新、促开放、优环境”五大重点,全面落实积极稳妥的财政政策,狠抓预算执行管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资金绩效管理,积极化解政府风险,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财政收支报表统计,201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00万元,占年度调整预算10600万元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38%。加上上划中省市分成及基金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0424万元,同比增长1.09%。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完成9401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8.69%,由于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较上年减少787万元,下降7.7%;非税收入完成1199万元,同比减少672万元,下降35.9%,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11.31%,财政收入质量逐步提高。
2019年,经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184019万元。预算执行中,收入预算调整、上级财政增加补助、调入资金等,全县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35696万元。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408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5%,主要由于上级专项补助下降导致支出预算下降,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94442万元,占全县总支出86.77%;“三公”经费支出632万元,同比下降6.09%。
至年底初步结算,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0万元,加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81273万元、调入资金17526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1060万元,加上年结转专项7576万元后,当年收入总量为248035万元。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08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9000万元、上解支出2553万元后,当年支出总量为245634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2401万元,剔除结转下年使用专项2401万元后,年终净结余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30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4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481万元,城建及其他基金收入573万元。
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39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17%,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0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894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633万元、其他支出829万元。
至年底初步结算,2019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3054万元,上级基金补助收入4295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9663万元后,加上年结转补助基金306万元后,当年收入总量47318万元。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为23932万元,加上债务还本支出10663万元、上解支出300万元以及调出资金12228万元后,当年支出总量4712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基金结余195万元。
(三)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为32320万元,完成预算的106.02%。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1040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43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6478万元;2019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31618万元,完成预算的96.44%。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136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10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6144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21344万元,其中当年收支结余702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县财政收支决算工作和省对县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将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届时再按程序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
1.多措并举实现财政收支平衡。2019年财政运行面临极大挑战与考验,一方面面临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形成政策性减收。另一方面面临刚需支出不断突飞猛涨,预算缺口不断加剧,财政收支压力空前。一是主动作为抓增收。在围绕自身下足功夫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财政政策、积极向上跑争取。全年累计争取增量财力4.4913亿元,其中转移支付增量1.1627亿元、新增债券转贷收入2.106亿元、增加土地增减挂钩出让收入1.2226亿元,有效强化了财政保障能力的提升;二是多措并举抓节支。围绕专项支出精准施策,认真落实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刚性要求,采取能压则压、该减则减、当缓则缓,按轻重缓急累计压减财政专项支出4.5亿元,极大的缓解了财政压力;三是强化统筹抓管理。抢抓机遇做好债券置换工作,采取以新换旧的办法置换到期债券2.9663亿元,有效缓解政府偿债压力。同时,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累计统筹5300万元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需要。通过优化收支结构,增强财政统筹调控,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兜牢底线防范化解政府风险。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支出方向倾斜。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财政一般性支出压缩10.68%,“三公”经费压减6.09%。二是全力兜实“三保”底线。本着“勤俭节约、轻重缓急”的原则,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保障序列,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财政预算的大盘子里,确保全县近10亿元“三保”支出兜牢兜实。三是妥善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制定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债务责任,通过预算安排、压缩支出、盘活存量、向上争取等措施,全年累计消化债务3.3亿元,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序有效防控。
3.加力提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持续给力精准脱贫。建立正常财政增长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49亿元,安排用于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围绕健康脱贫、金融脱贫、教育脱贫、就业脱贫、住房保障等扶贫领域安排资金1.1亿元,确保全县如期脱贫摘帽。集中财力保重点民生。围绕社保、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县级预算1.28亿元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安排2800万元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改革;安排2344万元继续提高村干部待遇及村级运转保障水平;配套教育专项6362万元,完善民办学前教育在内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保障特岗教师待遇、改善城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配套5754万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及县镇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配套2193万元支持完善河湖长制管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县镇村垃圾污水处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县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9.4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6.77%,民生投入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4.精准施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保障财政“三保”的基础上,挤出财力近3.3亿元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投入6822万元支持宁石高速、G541国道、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内延外接、联网畅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体系;二是投入1.22亿元推进体育场棚户区改造、金蚕小镇、杨柳风情园、城镇基础设施等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投入2390万元支持云雾山鬼谷岭、秦巴风情园、县城古街等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引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四是投入2776万元配套生态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县级保障房等项目建设,统筹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就业、和小区配套建设等问题;五是投入2100万元支持党校教学综合楼、杨柳体育馆、民兵训练基地、社区工厂等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推动社会就业、全民运动等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六是投入6532万元支持城乡开发公司、文旅公司及经开公司等国有资本注资,激发国有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5.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持续深化预决算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预决算公开延伸拓展,横向延伸扶贫资金、政府债务、采购招标、县级专项资金分配信息公开等内容,扩大公开信息量;纵向将政府预决算公开延伸至镇级、扶贫资金公开延伸至村级,初步实现县、镇、村三级纵向到底公开模式,在“晒财政资金”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预决算公开向“晒政府行为”延伸拓展;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关口进一步前移,自年度预算编制开始,全面启动实施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一些领域低效无效、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盘活,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三是积极推进陕西“财政云”信息化管理改革。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作用,完成了全县115家预算单位云系统基础建设工作,为构建“大数据”财政管理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科学设置预警规则、降低支付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开展了财政专项监督检查,着力加强对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发挥财经纪律“高压线”作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把握政策方向,狠抓内部管理,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财政管理工作受国务院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激励表彰,获得奖励资金4903万元。债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我县被省财政厅评为“一等”优秀格次。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被全省扶贫绩效评为A级。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工作有序推进,支持发展保障有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难度加大,财力保障严重不足;刚需支出连年增长,收支矛盾越发突出;政府债务居高不下,风险不断积聚;基层财政建设稍显薄弱,体制机制亟待加强。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把脉,寻求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积极稳妥的财政政策,促进全县高质量发展;紧扣县委提出的“1661”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重点任务;认真贯彻“以收定支”的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保障“三大攻坚战”,适度安排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资金需要,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以收定支原则。围绕财政预算一盘棋,做实财政收入,严控财政支出。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防止预算过头,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二是兜牢三保原则。围绕“保人员、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刚性需求,按政策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三保支出不缺位。三是压减一般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按照中省压减一般性支出要求,从预算源头加以控制,对一般性公用支出精打细算,在限额内编列;对除民生外其他一般性专项经费,打破以往基数,有保有压、鼓励向上争取,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四是盘活存量原则。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支出效益,部门连续结转两年或结余资金,以及支出进度较慢的各类结转结余资金,收回财政统筹安排,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五是积极向上争取原则。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不遗余力积极争取上级财力和政策支持,在增量上寻突破,弥补财力不足,下活财政整盘棋。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20年根据不同来源和范围分三类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根据全市财政收入工作计划,结合全县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及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预期增长5%安排,收入预期目标为1113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计划完成9900万元,同比增长5.3%,占收入比重88.95%。在此基础上,加上上级财力性补助70395万元、中省专项补助100000万元、预计转移支付增量6146万元、调入资金21367万元后,2020年全县总财力预期为209038万元,其中转移给镇级体制补助9850万元,县本级留用财力199188万元。
根据上述财力情况,减去债务还本5046万元及上解上级支出2327万元后,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01665万元,其中:人员支出58561万元、日常公用支出2510万元、部门专项业务费2848万元、分配镇级专项1916万元、县本级专项35830万元(不含债务还本)、中省专款预计支出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的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66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818万元;教育支出2853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71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41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03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759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75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3049万元;农林水支出3535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37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0万元;金融支出50万元;自然资源气象等支出50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4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0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934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其他支出200万元。
(二)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预期为38550万元,其中:县级基金收入36550万元(土地出让收入36000万元、城建收入250万元、污水处理收入300万元),上级基金专款补助预计2000万元。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相应安排38550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支出20283万元、调出17327万元、债务还本940万元),主要用于:1.征地补偿开发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支出17055万元;2.调出基金17327万元;3.政府专项债券还本付息1918万元;4.市政建设及维护支出250万元;5.中省基金专项支出2000万元。
(三)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管理制度,自2020年起,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改为市级统筹。则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为2386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58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7279万元;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2120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49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671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24004万元。
三、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既肩负着决胜脱贫攻坚和聚力追赶超越的双重责任,还面临着“十三五”规划收官与“十四五”规划谋篇的双重任务。2020年财政工作将按照“增收节支、保障重点、防范风险”的总体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收支管理。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培植重点财源。二是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和资金倾斜,增强财力保障;三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进一步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管理,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着力解决收支矛盾;四是盘活资产资源。加强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土地等资产资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式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实现资产、资源、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助力财政高质量发展。
(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给力脱贫攻坚财政投入机制,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坚持“三有四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抓实“八个一批”及各类扶贫助贫政策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二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产业兴村措施,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积极化解财政预算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同时争取更多资金化解财力缺口。二是坚决防控债务风险。规范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PPP示范项目规范运作,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国企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离,强化风险分担。三是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严控债务审批,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消化债务存量,科学制定化解方案,落实化解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强化考核监督,加强措施管控,严肃执纪问责,确保风险可控。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一是强化预算绩效理念,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调整挂钩机制,促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二是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三是全面实施陕西“财政云”新型财政业务信息化管理,支撑“五型财政”全面推进,建立业务规范、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的新型财政管理与服务模式。四是常态化开展财政监督管理。聚焦重点、关注热点,充分运用预算监控、财政评审、政府采购以及绩效评价等监管手段,提升财政监督效能,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