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文化石泉>正文详情
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3-03 10:45
来源 石泉县博物馆
内容概述 石泉县鬼谷岭遗址为晋至明、清道教建筑遗址。遗址主体为天台寺,历经“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损毁严重,铁铸造像被销毁。遗址保护区东西宽3000米,南北长4500米,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内原建筑多数都已倒塌,除现存8000多平方米的古庙残垣断壁和大量碑刻、石雕外。还有五道天门遗址、灵官庙遗址、黄龙井遗址、石棺、棋盘石遗址等。

鬼谷岭遗址

石泉县鬼谷岭遗址为晋至明、清道教建筑遗址。遗址主体为天台寺,历经“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损毁严重,铁铸造像被销毁。遗址保护区东西宽3000米,南北长4500米,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内原建筑多数都已倒塌,除现存8000多平方米的古庙残垣断壁和大量碑刻、石雕外。还有五道天门遗址、灵官庙遗址、黄龙井遗址、石棺、棋盘石遗址等。

天台观占地面积近百亩,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多次修复扩建,规模宏敞,殿堂房舍多达108间。其建筑结构古朴瑰丽大方,风格凝重严谨。殿堂飞檐碧瓦,饰有浮雕,图案多姿,雕饰精妙。总体布局是院落相连,楼阁星罗,转楼开敞,曲径通幽;总的体势宛转盘桓,结构古朴精致。寺观的四周,有高大挺直的冷杉围绕,使寺观于苍苍一派中跃然而出。它拥绿挹翠,瑰丽而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在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天台观这座极具特色的古代建筑遭到严重毁坏。如今的天台观殿宇无存,昔日的玉石栏杆散见于地。寺观南门石枋尚存。其柱础石周身雕有莲花纹饰,飞龙缠身,图案细腻清晰。石门枋正中,刻有“云雾天台”四个雄浑古穆的大字,门前有两个石雕狮子,身高1.5米,其造型生动,雄姿伟势,气魄不凡。天台寺遗址上,现还存石碑14块;分别刊立于清代咸丰、嘉庆、道光、同治年间。最大的石碑,高达1.9米,宽0.9米。碑文中还详细记载了“鬼谷子经历之处”及重修天台寺的经过。

鬼谷岭遗址早在1988年文物普查中登记,该遗址是陕南地区山地地貌里所保存的较为少见、规模较大的寺庙遗址。曾是明清时期汉江中上游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对研究当地的宗教传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遗址内大量的碑刻记述了寺庙沿革和当地自然、地理、人文等内容,如对遗址进行发掘将对研究汉水流域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2003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