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M-zfbmwglyj-zwgk--2019-0166 | 公开日期: | 2019-06-28 16:20 |
来源 | |||
内容概述 |
石泉县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我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促进我县公共文化旅游软实力,大力弘扬文化志愿服务在全民素质教育的作用,使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及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此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引领,以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革命纪念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壮大文化行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方式,积极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全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坚持依法组建、科学管理原则,文化志愿者坚持自愿参与、义务服务原则,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公益服务、效能优先原则。
(三)主要目标
今年7月1日前,县内各社区及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少建立一支管理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并招募一批文化志愿服务人员、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已建成的志愿服务组织必须全年至少开展2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全县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机构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步使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充满活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作用明显、效能突出。
二、工作任务
(一)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1、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公共文化设施要建立职能完善、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志愿服务组织。各志愿服务组织经申请注册并成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的会员单位,并接受其规范指导和工作支持。
2、做好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公共文化设施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志愿者做好实名注册。采取经常性招募和临时性招募等方式、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精准招募有能力、有意愿从事志愿服务的各类人群成为志愿者,重点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和年满18周岁的青少年学生等对象。
(二)搭建文化志愿服务平台
1、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县、镇各公共文化设施都要按照“六个有”的标准设立志愿服务站,即:有统一的志愿服务形象标识、有规范着装的工作人员、有上墙的服务承诺或管理制度,有免费提供的服务手册或服务指南、有简单实用的便民设施、有张贴招募公告或志愿服务项目提示。
2、设置志愿服务岗位。结合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对象的需求,统筹安排志愿服务内容,科学设置志愿者岗位,引导志愿者积极做好三类服务: 一是社会教育,主要是讲解导览、公共教育、活动策划、文化活动等:二是专业服务,主要是参与文创开发、藏品登记及管理、专业研究、文献翻译、刊物编辑、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三是辅助管理,主要是行政运行、信息咨询、环境秩序维护、参与社会捐赠等。
3、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面向群众、服务社会,针对群众有需求地精心设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各公共文化设施要立足实际,挖掘潜能,拓展领域,积极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要注重加强与中小学校结对子,设计开展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志愿服务项目。要深入推进社会合作,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巡回展览、文艺演出、阅读推广等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要安全合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和精准化。要加大整合社会各类自发、零散的文化志愿服务资源,打造精品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品牌效应。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共文化单位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其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4、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公共文化设施要按照《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民函[2012]340号)和《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5]149号)要求,采用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及时、完整、准确记录志愿者参加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的信息,规范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5、营造文化志愿服务氛围。公共文化设施要在志愿服务站点摆放“志愿服务岗”台牌,悬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服务口号,张贴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志愿者招募信息、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等,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志愿者要佩戴标贴或綬带、帽子、臂章、马甲等统一标志,立足单位、聚焦服务,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和职能作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树立良好形象。
6、收集资料。每次活动后都要及时收集好详细资料,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方案、服务规则,活动中有文字记录、有现场图片,活动后有工作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
7、精心打造活动品牌。公共文化设施要结合自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特点和优势,更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重点探索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突出志愿服务人文关怀,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我县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高水平开展。
8、加强宣传引导。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等新兴媒体,采取典型报道、动态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现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和志愿者风采,要精心设计和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吸引更多的文化志愿者投身文化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