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ZFBM-zfzsfpj-fpcx--2019-0132 公开日期: 2019-06-27 11:25
来源
内容概述

张喜贵:扶贫路上四味调和的“烹饪大师”

 

(后柳镇 刘浩)“张局长,没想到你是大厨呀!退休了别忘了开个‘飘香排骨店’,我们保证三天两头前来捧场。”工作队员们吃完张喜贵在村委会厨房做的飘香排骨后打趣地说道。大家口中的“张局长”便是石泉县后柳镇长兴村工作队长张喜贵,他不仅是大家眼中生活中的大厨,也是该村扶贫工作中四味调和的“烹饪大师”。

敢尝基层“辣”

现年55岁的张喜贵是一名老党员,曾任石泉县住建局副局长,现任县住建局两厂办主任。2016年精准扶贫开始后,县住建局领导本着“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有意选派曾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张喜贵,到所包联的后柳镇长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当同事们都认为好不容易回城里工作、性格上有些强硬的张喜贵会拒绝扶贫工作时,张喜贵的选择却让大家刮目相看,他毫不犹豫选择再次回到基层品尝基层工作的“辣”,来到后柳镇最为偏远的长兴村开展扶贫工作。

“我对农村是有感情的,借助扶贫机遇,我想为家乡的贫困群众办点事。”来到长兴村后,张喜贵对村组干部说。

自带辛苦“咸”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作为工作队长的张喜贵,为群众跑了不少路,流了不少汗,也尝了不少汗水的“咸”。

蔡得勤是长兴村的五保贫困户,今年已79岁高龄,多年以来一直独自生活。2018年,工作队见他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便为他在其监护人的房屋旁边实施了旧房改造,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是由于蔡得勤习惯一个人居住,加之性格顽固,迟迟不肯入住新房,导致他的新房一度闲置。

“我们必须下硬茬,集体上门去为他搬家,才能解决蔡得勤不肯入住新房的问题,排除安全隐患。”2019年4月,张喜贵在改善全村农户居住条件研判会上说。张喜贵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会后,他带着工作队全体总动员来到了蔡得勤得住处,为他搬家,并亲自上阵,为他扛起了点燃新家炉灶第一把火的一捆柴。忙碌了大半天后,看到蔡得勤成功的住进了新家,彻底解决了蔡得勤的安全住房问题,张喜贵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欣慰得笑了。

能解群众“苦”

年轻时曾在基层工作多年,辗转石泉县多个乡镇的张喜贵,最擅长的事情便是与群众打交道,解群众之苦。

黄应春是张喜贵所包联的一般贫困户,黄应春常年在外务工补贴家用,妻子侯贤菊独自在家照顾三个孩子上学,生活较为困难。

“张局长,张局长,快来看看我的孩子呀,我刚刚让她帮我碎猪草,她的手不小心被机子绞了。”侯贤菊在电话里嚎啕大哭,张喜贵赶忙带着村医赶到了侯贤菊家,让村医简单处理后,张喜贵迅速联系了车,将孩子送到了医院。由于处理得当,送治及时,黄应春女儿的手在西安得到了有效治疗,未落下残疾。

“真的很感谢张局长,要不是他,我女儿的手可能就废了。”张喜贵为黄应春跑完合疗报销手续后,黄应春感激地说。2018年,张喜贵还为侯贤菊在中坝村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她在照顾孩子上学之余能多一份收入,能够在中坝社区稳定下来。

善酿幸福“甜”

“老百姓过惯了苦日子、节俭日子,如果口袋能够鼓起来,可能做梦都是甜的。”这是张喜贵初到长兴村担任工作队长时的心声,怎样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要想让村民们富起来,带领村民们找准产业发展项目是关键,张喜贵想选择一种能让村民们靠山吃山、增收致富的长期产业。为了寻找到适合长兴村的主导产业,他先后远赴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调研。通过外出考察,张喜贵发现长兴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李子,回村后他带领工作队员们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种植意愿,最终确定了带领村民们走脆李富民之路。他共4次组织村民们远赴四川、重庆等地参观学习,结合“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民们种植李子的意愿不断高涨。截至目前,长兴村全村李子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2019年,长兴村的李子已经大面积挂果,预计8月份可以出售,这让村民们切实看到了口袋鼓起来的希望。

除了发展产业外,张喜贵还想方设法改变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让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甜”。

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长兴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6年以来,该村共实施村级道路硬化8.07公里、新建村安置点1处、为农户修建三格式化粪池及改造水冲式厕所102个、修建人饮工程10处、完成全村电力改造266户、实施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1处,45户贫困户实施了异地移民搬迁、25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

坐在村安置点院坝晒太阳的贫困户许明登高兴地说:“张队长来了后长兴村的变化太大了,出门就是水泥路,家家都有新房住住新房,这样的生活以前简直不敢想。”

担任工队长三年多以来,张喜贵在长兴村这个“大厨房”里,用“辣、咸、苦、甜”四味,为该村村民烹调出了芳香四溢的“美味大餐”,让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