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M-zfbmslj-hzz--2018-0084 | 公开日期: | 2018-08-14 15:22 |
来源 | |||
内容概述 |
池河石泉段“一河一策”综合治理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汉江水生态环境质量,确保水质稳定向好,依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河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河中、省、市《“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指南》文件精神,现制定汉江河长制工作“一河一策”。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池河发源于陕西省宁陕县新矿乡平河梁龙谭子古山墩,由北向南流经宁陕、石泉两县,在石泉县池河镇莲花石注入汉江。池河流域北高南低,上游山岭纵横,河谷幽深,下游相对半缓、开阔,海拔2679m~346m。整个流域位于东径108°15′46″~108°41′45″、北纬32°52′37″~33°28′21″之间,全流域面积1030km2,主河道长114km,平均比降7.22‰。其中:石泉段境内流域面积440km2,河长53.7km,平均比降21.8‰。
池河流经池河镇、中池镇、迎丰镇三个镇,22个行政村,流域内植被良好,泥沙流失量小,作为石泉县境内汉江的最大支流,承担着“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任务。池河干支流沿线建有庙梁电站、迎丰电站、梧桐寺电站、青石电站、万家堡电站、筷子铺电站等六座梯级小水电站。其中迎丰镇、中池镇以发展农业、劳务输出为主,池河镇主导产业为蚕桑、畜牧业、蔬菜种植,池河镇工业园区现有石泉嘉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明星砖厂、阳安二线拌混站、绿林园农业园区,养生猪殖企业万头共有两家,千头以上共有十余家。池河集镇供水工程、池河镇污水处理工程、池河镇拦蓄坝建设项目、池河镇明星社区供水及排污设施项目、池河镇明星桑海生态观光园水利设施配套项目、池河垂钓园建设项目池河左岸(集镇段)河堤加固提升工程。
(二)、管理保护现状
一是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池河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竣工,待池河镇将镇区污水管道连接至提升泵站后,即可通水试运行。迎丰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在2018年可建成。池河镇良田污水处理站已投入正常运营,该镇还投资40万元修建金汉街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主管道。同时各镇对中小学校、移民安置点、河道沿线住户等人口聚集的重点地段按照标准修建了三级化粪池。
二是建立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我县在中池镇建有垃圾处理场,对迎丰、中池、池河三个镇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垃圾规范管理处置模式,有效杜绝了垃圾乱堆、乱放和倾倒河流河沟的现象。
三是构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池河镇狠抓畜禽养殖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实施循环产业发展,探索实行“畜-沼-桑、畜-沼-菜、畜-沼-果”的有机循环模式,将畜禽排泄物通过大型沼液池净化,净化后的沼液实行农作物浇灌,从而杜绝了污水直排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四是严把企业入镇准入标准。在发展工业、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把企业入驻前置审批关,要求入驻企业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凡不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得落地池河镇。
(三)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和分析,池河石泉段主要存在面源生活污染、农业污染源及流域沿线的小水电站生态基流不足和G541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弃土弃渣隐患四个方面的问题。
生活污染源。池河干支流沿线住户有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现象。农业污染源。沿池河河道围垦、池河及青山沟下游存在农户河道畜禽散养、大沟存在养殖企业沼液渗漏入河沟隐患。小水电站生态基流不足。部分私人投建水电站环保、水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落实不到位,下泄生态基流普遍不足。该流域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旱季河流缺水及由此引起的局部河道缺水、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工程建设污染隐患。池迎路改建工程一、二标段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工程弃渣滑落河道问题,造成弃渣阻塞河道、阻碍行洪,破坏水生态的危险。二、管理保护目标
按照“半年新变化、一年见成效、两年水更清”的工作方向,争取经过1-2年的努力,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六无六有”目标(即:无垃圾、无直排、无洪碍,无违建、无违采、无损毁河有堤防、有绿化、有景观、有制度、有队伍、有管护),形成“水清、河畅、岸净、景美”的美丽汉江风光。
、主要任务进一步落实“河长+警长+四员”制,建立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确保河长尽职履责。加强河道清理及日常维护工作,减轻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保证河道长效保洁。合理规划布局,促进农业转型,减轻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加强工程建设管理,避免工程建设对水生态造成破坏。管理保护措施(一)县水利局
1、配合县住建局、池河镇政府加快池河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建设,确保在2017年内建成通水试运营。抓紧制定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融资机制和长效建设经营管理机制方案,尽快提交县政府研究,有效盘活我县涉水资产,着力破解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资金瓶颈.加快推进池河集中供水第三水源地建设;配套池河金蚕小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由县水电公司负责,加大池河干支流沿线小水电站生态基流保障力度。对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实时监控设施安装、生态流量泄放孔预留、生态基流泄放方式及落实措施等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落实措施整改到位,确保河道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县环保局
1.根据河流具体情况,对池河及支流采取增加监测断面,加密监测时段的形式进行水质监测。
2.进一步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对偷排、漏排、渗排污水或未达标排放的企业或个人,严查重罚。
(三)县农林科技局
对池河干支流沿线的畜禽河道散养及养殖企业进行摸排调查,对涉河造成水污染的畜禽散养及养殖场坚决予以整治。重点对池河干支流的畜禽散养户和养殖企业进行检查并治理,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根据水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进一步提高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及时消除因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县交通局对池迎公路改建工程加强监管,合理规划工程弃渣倾倒点,加强沿线巡查监督,禁止将弃渣倾倒在河道内,对随意倾倒弃渣行为严管重罚,保证施工不会破坏水环境。
(五)池河镇、中池镇、迎丰镇
1、宣传贯彻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群众水保护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水保护工作,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2.加强环保监督员、护河员和村(社区)“河长”的管理,定期巡查、记录、报告河道保护情况,制止乱采、乱倒、乱捕、乱建、乱排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好有关问题收集和信息报告等工作,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发挥环境监督员和村(社区)“河长”的作用,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工资待遇。
3.统筹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对境内水域、滩涂、岸坡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制定长效机制,确保境内水域清洁。
4.整治取缔在池河占用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种植农作物的行为,恢复河道自然原貌,加快水系沟通、引清活水,提高环境容量。如属土地确权到户的可耕地,制定方案采取措施逐年退耕还河。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按照石泉县人民政府印发的《石泉县“河长+警长+四员”制工作实施方案》(石政发〔2017〕7号)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全力组织落实,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密切部门协作。镇党委、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整治任务和责任,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治理工作和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真正把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按期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督办。由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督查和督办力度,检查督导各级“河长”和相关镇及部门履职情况。
(四)多措并举,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综合施治”的原则,严格按照各部门职责和整改任务推进实施,治理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对存在的问题紧盯不放、立行立改、逐条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严防问题反弹。
(五)强化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渠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和企业保护水环境、爱护生态的意识,着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生态建设、支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形成推进全域污染整治的强大声势。
(六)严肃责任追究,确保治理成效。对在问题整改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到位、推诿扯皮、包庇袒护以及整改进度迟缓、阻碍整改和整改不力造成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石泉县汉江水质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石泉县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