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ZFZS-zfzsfpj-fpcx--2018-0119 公开日期: 2018-06-05 12:06
来源
内容概述

石泉县脱贫攻坚工作简报(第16期)

第 15 期

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5月29日

【聚焦石泉】

“三宜”石泉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初夏,沿着210国道走进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最值得一看的当属七彩百合的田园风光了。200余亩的各色百合随风摇曳,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吸引着众多游人观光采摘。

近几年,胜利村依靠区位优势,将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蜕变成一个世外桃源,带动全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新居靓了,风景美了,收入高了……,胜利村上演的“变形记”无疑是“三宜”石泉建设的一个缩影。

宜居——广厦千万间,贫者俱欢颜

石泉城小,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幸福指数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差。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为,从就业、教育、医疗、治安、脱贫等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抓起,全力打造宜居石泉,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尤其针对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石泉县紧抓脱贫攻坚的有利契机,在解决深度贫困上下真功夫、啃硬骨头,坚持应搬尽搬、应改尽改,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没想到我还能住上楼房,今天特别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还给我们送来这么多生活用品。”后柳镇一心村贫困户夏祥福从后柳镇党委书记方绪来手中接过“金钥匙”激动地说道。去年年底,夏祥福搬进了新房,过上了干净敞亮的新生活,和他一起搬家的还有29户村民。移民搬迁安居工程不仅圆了绝大多数贫困群众一辈子的安居梦,伴随着搬迁,避灾、发展等问题也随之得到解决。在饶峰镇光明村,贫困户严华明不仅从山上的土墙房搬进了村委会附近的安置点,今年四月他还参加了修脚师培训,马上就要前往江苏就业。

为让贫困户实现早搬迁、早脱贫,石泉县精准锁定任务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安全、实用、宜居的原则实施易地搬迁,帮助贫困户圆脱贫安居梦。还通过实施“一点一法、一户一策”等增收措施,创新推行移民搬迁“三精”“三全”管理模式(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全配套、服务管理全保障),通过以户定业、以业定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1年以来,该县共启动实施移民搬迁户1.7万户4.7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小区)150余个,其中实施贫困户搬迁1.1万户3.2万人。

宜业——创业就业兴业,让群众告别贫困

今年一月初,陕西首家桑叶加工企业——陕西珍爱农产品加工厂正式落户石泉,不仅将养蚕户消耗不了的桑叶将变废为宝,增加全县桑农的收入,还直接带动了100余人就业;五月底,石泉县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了6个招商引资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760余个。

宜业,就是要让环境优良、政策优厚、服务优化、发展优先,让外来客商和本地创业者感觉适宜投资兴业。近年来,石泉县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将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精准招商、扩大开放合作、创新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产业发展、城乡环境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打造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在石泉落地,从而带动了产业和就业。

宜业,还要让百姓感觉适宜发展家业、产业,让务工人员感觉适宜务工就业。为此,石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能人兴村”战略,通过挖掘能人在知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激发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破解增收难题。杨卫东、尤自勇、李金斗等一大批能人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石泉县不仅为能人留路子,还为贫困户找路子,精准实施了就业产业创业“1135”稳定增收工程,通过开发1000个左右村内“居家就业”公益性岗位、1000个左右县内“稳定用工”岗位、组织实现3000个左右县外“稳定务工”型岗位、组织5000户左右贫困户发展特色订单种养产业,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能力。

石泉县饶峰镇三岔河村贫困户胡世明便是“居家就业”的受益者之一,他因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不能外出务工,通过村级公路管护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已推进3527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稳定增收,切实解决了“走不出、走不远”的就业增收难题。

宜游——石泉十美,四方客来百姓欢

石泉县地处秦巴山间,汉水之滨,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汉代文物鎏金蚕出土于此,被誉为“金蚕之乡、丝路之源。”县域境内有着独特的“山、水、洞、峡、滩、城、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坝大峡谷、燕翔洞、汉江石泉古城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石泉县还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十天高速、西汉高速途经于此。

近年来,石泉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以打造“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推进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收获到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效果显著。

在后柳镇,大部分农家乐、餐馆业主都与贫困户签订了种养及收购合同,业主获得生态健康、绿色有机食材,贫困户不愁销售,拓宽了增收渠道。在熨斗镇,木竹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党委政府+国有公司+合作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组织体系,打造了“瓦子沟乌骨鸡”、“熨斗白菜”、“长岭有机大米”、“中河黑猪”等本地原生态农副产品,受到众多游客青睐。

石泉县还通过采取旅游景区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旅游土特产生产销售带动脱贫一批的精准扶贫模式,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旅游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随着后柳镇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返乡能人李金斗瞅准了商机,从游客“购”的方面动脑筋,做起了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生意。从刚开始的小摊位到成立自己的食品加工厂,他不仅生意越做越红火,将干洋芋片、干竹笋、干豇豆、豆腐乳、豆瓣酱等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还带动了全镇68户贫困户增收。

生意好做了,东西好卖了,越来越多的石泉人守着青山绿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石泉全年接待游客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83%,旅游综合收入30.68亿元,同比增长38.07%。

在春潮涌动的石泉大地,勤劳的石泉人民正以“实干兴邦”的劳动精神继续谱写着脱贫攻坚新篇章,“三宜”石泉的美好愿望正在变为现实。(脱指办 吴亚君 胡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