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ZFZS-zfzsfpj-fpcx--2018-0051 公开日期: 2018-04-03 08:59
来源
内容概述

石泉脱贫攻坚工作简报

石泉脱贫攻坚

工作简报

第 2期

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1月16日

【镇村动态】

中池镇军民村:桑枝傲雪迎春来

新年伊始,瑞雪纷飞,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今冬载下的23万余株桑苗迎着飞雪,傲立寒冬。这是2018年全村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未雨绸缪,不待扬鞭自奋蹄。“冬天到了,春天就不远了,来年的发展也该早作打算。”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赵康队长这样说道,早在2017年初冬,一场“军民村该怎么发展?发展什么?”的大讨论在全村铺展开来。在三组院落会上,村里的养蚕大户也是小组长的李茂彩先声夺人:“我们村最适合发展的就是蚕桑,今年我养了13张蚕,收入好几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是的哩,我家今年主要收入就是靠养蚕”、“发展蚕桑就是好,我老公在外面打工挣钱,我在家里养蚕收入也不差”……。“要致富,拿出好田好地种桑树”、“你打工,我养蚕,夫妻双双把钱赚”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大讨论给出了发展的答案。心齐力聚,今冬全村预定桑苗超出预期,达23万多株。一时间,李茂彩、尹宜树、王金英等人纷纷带头腾出好田好地种上桑树。在蚕桑基地、在农户家中,兴桑养蚕蔚然成风,方兴未艾。全村刮起了你追我赶兴桑养蚕的旋风。

同心勠力,三同精神今犹在。风起青萍,浪成于微澜!大家热火朝天干劲足,朝着“打造中池蚕桑第一村”的目标坚实迈进。筑梦路上也留下了驻村工作队员深深的脚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是隔岸观火,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沉下身心,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感知农事辛苦、熟悉三农工作、探索发展路径。在山岔沟蚕桑基地、在集中安置点蚕桑产业园,驻村工作队员和群众一起给桑树刷白、放线、挖坑、下苗、填土、踩实。从生疏蒙圈到掌握技巧再到熟练操作,工作队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徒手操作,半天下来,手磨破了皮、鞋子沾满了泥、腿也麻木的没有了知觉。这是一种肩负责任的担当,更源自一份为民情怀的执着。劳作之余,大家一起吃农家饭、话农家事,谈笑风生间描绘出一幅干群同舟共济的动人图景。贫困户陈永引说“工作队的干部来了就是不一样啊,大家一起干又热闹又有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群众的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

春起之苗,扶贫路上话桑麻。蚕桑产业是军民村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产业支撑。山岔沟蚕桑基地产业的兴起直接带动2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安置点蚕桑产业园,蚕桑产业托起的是整个安置点30余户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希望。大力发展蚕桑,既是村民们的期盼,也是驻村工作队产业主攻的方向。蚕桑产业优势凸显、效益迸发、村民的收入增加,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侧目和回流,周玉财是一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当他了解到村里蚕桑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也萌生了发展蚕桑产业的念头,在得到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后,他回乡流转土地30余亩全部种上桑树,他表示,虽然自己在外务工收入还不错,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在考察和比对了众多项目之后决定发展蚕桑,不仅养蚕能赚钱,桑葚酒、桑叶茶、蚕丝面膜等也极具开发价值。如今的军民村,蚕桑产业的吸引力如雪融春泉般倾泻出来,产业形态也如同金蚕宝宝,精心呵护下日渐茁壮。(组织部 张波)

【脱贫故事】

西安小伙来石泉创业,种百亩葛根大丰收

“你们看,我这背篓里的葛根个头真大,一个估计都有五六斤重。”村民施加珍乐呵呵地说道。1月12日,在两河镇金盆村“石泉葛根种植示范园”里,村民们干的热火朝天,大家把葛根从地里刨出来后,一背篓一背篓地往院坝里倒,田间地头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葛根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陕南地区并不多见,石泉怎么会有种植葛根的呢? 原来,这是一个外乡人来石泉创业选择的产业项目。

2016年,西安游客王毅来石泉散心,久居都市的他一下子就被这里优良的自然环境吸引住了。经常到南方出差的他了解到在广州、云南这一带的人们对于葛根的需求量非常大,葛根菜肴在南方很普及。他觉得石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发展这样绿色无污染的种植业。

随后,王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前往云南考察,学习种植技术。经过充分准备,王毅选择了距离西汉高速较近的两河镇金盆村开始试种。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他流转120余亩土地,建立了“石泉葛根种植示范园”,成立了“石泉县葛枫生态种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3月,他调运回12万株葛根苗,开始了他的葛根种植历程。

“刚开始种植确实不容易,由于技术不太成熟,有一些种苗种植失败了。我们邀请了外地的专家过来现场指导,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要给苗子进行脱毒、冬眠、育苗,再进行栽种,最后是修剪枝蔓。葛根里面含有葛根素,医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非常高。”王毅向我们介绍道。

据了解,葛根有解表止痛、治疗麻疹、生津止渴等功效,还有丰胸、抗衰老、祛斑等美容功效。新鲜的葛根可以煲汤和炒菜,葛根粉可以用沸水冲泡或用锅煮成葛粉糊。葛根被誉为植物黄金,含有丰富的葛根素及钙、硒、铁、铜、磷、钾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

“毕竟这项产业对这里的村民来说是陌生的,所以能发动起来跟我一起种植的农户现在还不多。截止到目前,通过土地租赁、务工种植带动的村民有30多户。”王毅说。

饶同满就是在葛根种植示范园里务工的一名贫困户,这个冬季葛根大丰收,他天天来基地挖葛根。“我就来这里务工,离家近,一天能挣100—120元,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来。”绕同满说道。村民施加珍更是见证了葛根在金盆村的成长。从栽种、施肥到现在的丰收,她出了不少力,也挣了不少钱。“我从2017年正月开始就在这里务工,一直到现在,基本没间断过,这一年下来挣得至少都有一万块了。”施加珍开心地说道。

“我们对农户实行保底价收购,新鲜葛根每斤1.8元,亩产在4000—5000斤,销路问题我们负责,技术方面我们都会派人进行指导。”王毅介绍道。石泉县两河镇金盆村二组贫困户苗习宝2017年就种了两亩葛根,预计能收获9000多斤,能赚一万多元。

通过近一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王毅不仅对葛根种植技术拿捏到位,还对葛根的家常做法比较有研究。拿着一篮子新鲜葛根,王毅在两河镇上找了一家餐馆,一番交流后,厨师利用葛根和其它菜肴搭配,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一桌美食。

谈起以后的打算,王毅说,试种的这一百多亩葛根是为了让村民看见效益,打消他们的疑虑,让村民们接受这项产业。2018年他还准备建立生产合作社,修建加工厂,将葛根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加工生产葛根茶、葛根粉、葛根片等,通过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吴亚君 胡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