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中共石泉县委 石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的意见 | ||
索引号 | ZFBM-zfbmzfb--sf-2018-0027 | 公开目录: | 县委 |
公开责任部门 | 中共石泉县委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石发〔2018〕8号 | 成文日期: | 2018年04月03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8-04-05 10:10 |
内容概述 |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总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助推,以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全面振兴为目的,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二)目标任务。重点围绕实施精准脱贫、产业支撑、设施提升、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均等化、文化引领、人才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强能等“十大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有力有效落实。到2019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和县摘帽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同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精准脱贫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要求,持续和深化“三个六”精准脱贫战略,聚焦“严、实、精、稳”,系统抓好精准派驻、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政策落实、金融支持、扶志扶智、苏陕协作、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抓实“八个一批”工程,兼顾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整体发展关系,为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二)实施产业支撑工程。以发展“绿色化、休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为核心,统筹抓好生态旅游、富硒食品、丝绸服装等重点产业,打响农产品品牌,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全域旅游战略支柱性产业地位不动摇,聚焦“四个四”重点任务,促进旅游产业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功能;围绕“富硒”“绿色”两大特色,着力打造正兴、珍佰、嘉晟、柏盛、珍爱、博硒农产品等农业品牌,注重农产品商标注册、品牌认证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蚕桑、畜牧、特色种植、茶叶、山林经济等特色产业,鼓励适度经营,做大产业基地。促进农业发展与乡村游、美丽乡村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移民新区(村)建设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实施设施提升工程。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省级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县乡公路改建、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完善、安全生命防护、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等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水卫生合格率,确保农村户户都吃上“放心水”。持续改善水利设施,加强节水农业建设,持续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流域治理,持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气化农村”工程步伐。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保障水平。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现宽带到村全覆盖,消除移动通讯网络盲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实施农村康居工程,打造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养护长效机制。
(四)实施生态宜居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抓好移民搬迁小区的功能配套,加快消除农村各类危房,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厕所革命”,加快推进“两场(厂)”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加强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积极构建以城、镇、村为点,以城乡道路、沟、河两岸为线,以汉江、公路直观坡面为面的生态网络体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管好江河湖溪沟。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荒地复垦、污损土地修复、山体乱开乱挖乱采治理等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镇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五)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围绕“石泉人不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学”和“石泉教育质量全市前茅全省一流”这两个目标,强化硬件,提升软件,优化管理,用“现代化教育”理念要求和工作标准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健康石泉为抓手,围绕“石泉人尽可能不到外地看病”和“服务优、成本低、保障好”的目标,加快推进医疗集团改革(县镇村一体化),重点抓好县级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在人才引进、设施改善、经费保障上给予倾斜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健康服务差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参保人员提高缴费标准,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石泉精神”。深入推进以“六进六治六立”工程为载体的新民风建设,实现道德评议、移风易俗、一约四会、文明创建等全覆盖,提升县域文明水平。开展各类文明创建行动,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村镇总数的50%。持续推进文旅融合“15551”工程,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健全镇村文化设施和服务保障,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蚕桑文化、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重点文艺作品库,搭建文化活动交流展示平台,真正做到用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用先进文化引导人。
(七)实施人才保障工程。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以育才、引才、用才、励才、留才为着力点,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持续推进“能人兴村”战略,强化各类人才培训,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技术能手、职业农民,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壮大爱农业、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聚集人才资源力量。坚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八)实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探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广“五共五治”社区治理机制,切实抓好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13N”机制,形成基础社会治理石泉模式。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等各项事务公开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认真落实社会综合治理责任制,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平安石泉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九)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工程。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加快推进“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深化金融服务改革,推动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以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统筹推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等农村改革。
(十)实施基层组织强能工程。组织实施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巩固提升基层组织“六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建立村级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整治,严厉惩处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落实村级干部关爱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保障村干部聚焦主责主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县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的主体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镇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调整充实县委农工部人员力量,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调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五大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机制,精心制定石泉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并按照规划分年度制定工作责任清单,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各类资源。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和农口项目建设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推进金融机构服务创新,降低“三农”贷款融资门槛和成本,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发展。建立引领示范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与整体谋划、整体推进、整体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形成以村为点、以点成片、以片成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格局。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三项机制”运用相挂钩,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三)营造良好氛围。及时发现、培育和选树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凝聚形成全县上下振兴乡村的强大合力。大力宣传中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和各镇各部门工作实绩及成效,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石泉乡村新面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