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2014年财政决算报告
索引号 CD-bmxczj-gzdt-czys-2015-0080 公开目录: 财政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5年10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5-10-15 17:40
内容概述

石泉县2014年财政决算报告

——2015年9月29日在石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石泉县财政局局长 方隆菊

 

 

一、2014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中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县收入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06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14.32%,较上年增加3839万元,增长14.3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2985万元,占预算的101.05%,比上年增加1617万元,增长14.22%。

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分项目完成情况为:税收收入完成8369万元,比上年增加495万元,增长6.29%;非税收入完成4616万元,比上年增加1122万元,增长32.11%。分部门完成情况为:国税完成11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4%;地税完成7552万元,比上年增长3.25%;财政完成4324万元,比上年增长79.87%。

2、全县支出执行情况: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3666万元,比上年118995万元增支14671万元,增长12.33%。完成调整预算支出118207万元的113.08%。支出超预算的原因是中省专项补助实际到位7亿元,比调整预算时预计的5.5亿元超1.5亿元。支出主要项目构成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98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272万元;教育支出3061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7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3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87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92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9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012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07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8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33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7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675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09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12万元。

3、全县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根据现行财政体制,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8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2181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000万元以及上年结转支出财力2827万元,当年收入总量138623万元。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3666万元,加地方转贷债券还本支出500万元和上解支出568万元,当年支出总量134734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3889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2829万元后,实际当年净结余1060万元,全部用于消化以前年度财政赤字,累计财政赤字由6479万元减少为5419万元。

(二)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县本级收入完成情况:因各镇农业两税已移交税务部门,故2014年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即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85万元。

2、县本级支出执行情况:2014年县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24835万元(含债券还本支出500万元),剔除中省专款支出等因素,当年县本级财政支出为549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5006万元(不含分配至乡镇指标1001万元)的99.81%。结余预算指标106万元,主要是当年人员调资较晚及压缩一般性支出形成的指标结余,由于近两年财政缺口较大,全部用于消化以前年度赤字。

3、县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根据现行财政体制,2014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8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2181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000万元以及上年结转支出财力2827万元,县本级当年收入总量138623万元。2014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24335万元,加地方债券还本支出500万元、上解支出568万元以及补助镇级支出9311万元,县本级当年支出总计134714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3909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2829万元,实际当年结余1080万元,全部用于消化上年财政赤字,累计财政赤字由6518万元减少为5438万元。

由于省对县财政结算最终结果在审计之后,上级批复的补助收入和上解支出发生了变化,而审计结果按2014年底账面数据,因此2014年财政决算数据与审计数据存在部分差异。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基金收入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784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6.53%,其中本级基金收入完成4143万元(主要为土地收入),上级基金补助收入3697万元。

2、基金支出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334万元,比上年4423万元增支2911万元,增长65.82%。其中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7194万元,补助镇级支出140万元。

3、基金收支结果。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相抵,当年基金结余506万元,加上年结余232万元,年终基金累计结余738万元。

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任务如期完成,财政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受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家政策调整影响,组织收入难度加大;民生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消化债务困难。对此,我们将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开源节流聚财力。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下滑、企业活力不足、经济下行明显的不利局面,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聚集财力到位。一是狠抓收入征管。各征收部门建立财税联动机制,加大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严堵征管漏洞,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非税收入税式征管模式不断完善,发挥电子票据控费作用,实现了收缴“直通车、零滞留”。将土地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进一步整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土地等存量资源,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在市场不景气、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14.22%的逆势增长, 实现非税收入461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4143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财政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用活用好扶持政策,全年争取到位专项资金达7.38亿元、财力性补助5.1亿元,为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严格支出管理。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政策,制定出台“三公”经费、差旅费管理制度,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全县部门公用经费同比下降14%、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3.15%、会议费同比下降36.09%。通过精减开支捂紧政府“钱袋”、激活存量优化支出结构,使更多财力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优化支出保民生。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有力保障,2014年全县民生支出达10.7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0.37%,民生财政进一步凸显。其中社会保障方面,提高了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补贴标准,足额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高龄补助、残疾人生活补贴、城乡居民养老等各类配套资金4611万元,保障各项社保补贴及时发放。社会事业方面,安排县级专项3500万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县级文化资金325万元,推进县镇村文化建设,打造大型音诗画舞节目《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支持文化强县创建;安排公立医院改革专项1356万元,用于公立医院综合补偿和医疗设备更新。惠农扶贫方面,及时兑付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陕南移民搬迁补助等各项惠农资金9871余万元,安排农村公路建设和养管维护资金1160万元,落实三五扶贫产业扶持、贫困助学、就业贴息等资金500余万元,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生产和生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三)强化服务促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转方式、强扶持,着力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预算专项资金66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招商引资以及旅游提档升级,综合运用担保、贴息、考核激励等办法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兑现各类企业税费优惠及奖补政策764万元,争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及转型升级资金1464万元,为企业担保贷款3880万元、帮助企业协调贷款4000万元,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困局。筹集1.2亿元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推进县城古街、杨柳新区、池河、后柳及熨斗古镇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我县产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深化改革强监督。制定出台了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扩大预算公开覆盖面,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大力推行财政直接支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实现了现金限额管理,2014年财政直接支付资金达7.15亿元,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不断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有序;出台政府债务管理办法,严格举债程序,规范举债行为,明确风险责任;规范政府采购及公共资产管理,创新实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全年执行采购资金6165万元,节约资金644万元,节约率9.46%。对全县的国有资产进行了专项集中清查,重新核定公车编制,对超标、超编车辆进行了公开拍卖处理,全年拍卖公车16辆,取得收益151万元;扎实开展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专项检查,联合县监察局、审计局,对全县11个镇和19个预算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加以规范和管理;出台《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启动财政评审机制,将达到工程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上的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畴。通过把握政策要领,强化保障,规范我县财政综合管理,在财政部开展的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中,我县以优异成绩进入财政部通报表扬的前200名,在全国1974个县市区中位列30名,全省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