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后柳镇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深入持续推进新民风建设,“诚、孝、俭、勤、和”蔚然成风,民风优、乡村美、百姓富的文明乡村正逐步建成。
文化引领 推动思想转变
“靠在墙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这是唐让贵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60岁的唐让贵曾是长安村出了名的“懒汉”,每天都要睡到日上三竿,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生活上不求过得好只求过得去。可这两年,“懒汉”变得不懒了,还自愿成为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增收的同时,还为村民们搞起了服务。
说起这些变化,唐让贵表示,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自己的榜样陈孝美。在听取了陈孝美身残志坚、努力脱贫的励志故事之后,受到陈孝美的感染,唐让贵思想上产生了转变,开始了新生。
为加强文化引领,推动群众思想转变,该镇坚持按照“五有”标准,在15个村(社区)建成了规范化的文化活动广场和农家书屋,组建文艺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宣传弘扬正能量。同时,该镇还结合“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活动,将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典型表扬等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典型人物“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近年来,镇村两级共开展各类主题文艺活动70余场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约四会”规范言行举止
“原来我们每年的人情打送(礼金)要两三千,现在只要几百块钱,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谈及近两年来的礼金变化,李家奇头头是道。
李家奇所在的磨石村,交通不便、群众收入方式单一,是该镇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一直被人情恶习所困扰。名目繁多的宴请与攀比之风无形之间给本就不富裕的农户增加了巨大负担。
如何转变人情往来方式,倡导文明新风。镇村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方法。2017年,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发出了开展新民风建设的要求。随即,一场纠风行动在后柳镇全面展开。
“除婚丧嫁娶外,禁止操办升学宴、满月酒等其它各形式的宴请;婚丧嫁娶一切从简,随礼不得超过100元”。围绕“诚、孝、俭、勤、和”主题,该镇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村修订完善了“一约四会”,明确红白喜事礼金数额、操办标准、违反惩戒措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实到行动上,该镇还及时将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两代一委”等公信力强、威望高、热衷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的乡贤能人充实到“四会”组织中来,带头反对恶习,弘扬新风,切实发挥“四会”自治组织作用。
两年来,全镇共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10余场次,评议出正面典型140人次、反面典型32人次,并全部在“红黑榜”进行晾晒。
依法治理 培树文明新风
“一约四会”凝聚着村民共同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仅依靠“一约四会”的约束,显然有些乏力。
为此,该镇在逐村逐户签订新民风建设承诺书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院落会、小组会、入户走访等形式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运用身边的案例以案说法、以法释理,引导形成信仰法律、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坚决铲除“黄、赌、毒、邪”毒瘤,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重拳打击群众身边的“小恶人”;全面加大对封建迷信的整治力度,倡导科学,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辖区社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两年来,镇村累计开展集中普法宣讲10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余起。群众有事找法,化解难题靠法的意识越来越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