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柳镇柏桥村九组太平岭上,盘旋着一条3米宽的土路直达山顶,提起这条路,九组的村民们都说,“自从有了这条路,出行方便了不少,这还得感谢李家模,要不是他带头捐了不少钱,咱们也集不齐十多万元的钱修这条路。”顺着土路一直往上行走,开山辟路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在路的尽头,就是李家模所居住的李家院子。
李家模是“十二五”贫困户,现年48岁。在回乡发展之前,他一直在外务工,说起自己务工的经历,李家模陷入沉思,他说:“我十八、九岁就出门打工了,是我们村上最早出门的一批人,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一个漂在外面的人,很难有个圆满的家,那个时候又穷,没人愿意跟我。”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又没有一技之长,多年来,李家模一直在全国各地务工,哪里挣钱去哪里,在矿上、厂里、工地上都干过,随着在外待的时间越久,他越感觉自己能力不行。“毕竟我文化少,最后觉得作为农民还是要回到农村发展。”李家模说道。
2017年,李家模回到家乡,脱贫政策如春风般给他带来了希望。回乡后的李家模复垦了20亩已荒芜多年的土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部种上了烤烟,并养了四头牛、二十多只鸡。为了发展这些产业,李家模没少吃苦头。因家里就他一个壮劳力,他一边得照顾年迈的母亲,一边得在烤烟地里干活,还得放牛。一到烤烟收获的季节他更是忙碌。没有多少钱请人来帮忙,便自己起早贪黑的干。烘烤的时候,更是守着炉子没睡过整夜觉。“今年烤烟毛收入六万多元,养的牛还拿到了产业奖补。不过今年烤烟技术还不成熟,也缺少经验,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明年我就有经验了,我准备再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再多养点儿牛。现在家里政策这么好,要幸福就要自己好好奋斗啊!”李家模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