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过旅社服务员,做过小生意,1991年,她凭着一张桌子,一锅一勺,开始了艰苦创业路。通过22年的艰辛努力,她就是创办华玉酒楼的经理--姚尚玉,现在已是县城内的知名企业,一次可容纳200多人就餐,固定资产200多万,营业额100多万元,年上缴税款5万余元。
诚实守信,以“信”立本
和许多艰苦创业者一样,姚尚玉和她的酒楼也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创业历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姚尚玉深有感触:“诚信经营”才是餐饮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想立足于石泉餐饮业,必须坚持诚信经营,将“诚信”置于盈利之上。
每年旅游旺季,县内餐饮都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餐饮店面会以原材料涨价为由提高价格,但姚尚玉一直坚持旺淡季同菜同价经营,四面八方的游客对酒楼的菜品价格好评如潮的同时,诚实守信的经营佳话也常常在消费者中传播。2007年6月,一位顾客在就餐后,将一部价值万元的手机落在了包间,员工发现后,马上联系失主,把手机交还给失主。2011年7月,一位涂姓女士在酒楼设宴请客后,多付了500元款,姚尚玉发现后,主动打电话联系涂女士,将多付的钱如数返还。2012年8月,一位郭先生在用餐后不慎将装有4000多元现金、几张银行卡的钱包丢失,姚尚玉叮嘱员工原封不动地保管好,千方百计联系失主认领。
像这样的事例,在姚尚玉的酒楼里发生过太多太多, 她用行动告诉员工:酒楼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诚实经营,诚信才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食品安全大过于天
餐饮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餐饮环节,宁愿多花钱,买贵的原材料,宁愿多浪费,把不新鲜的食物全部倒掉,也绝不让不好的食品上桌售卖。逐利是商人的本性,然而姚尚玉却认为,只有做到“安全第一”,才会吸引客人前来消费,只有诚信经营,赢得了顾客的口碑,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用姚尚玉的话说,就是要“对得起良心”。20多年来,餐厅从未发生过食品中毒等事故。
以德服人,将心比心
姚尚玉的家和员工们的宿舍在一块,多年来,她一直和员工们同吃同住,在给自己的定位中,她不是老板,而是一个长辈,一个家长,在管理和爱护着她的家庭成员们。
因为家庭的缘故,姚尚玉特别理解单亲家庭或是农村出身的苦孩子,在她店里,有很多年轻的女服务员,都是17、8岁就出来找工作,她就把她们当自己的女儿一样,除了培训、安排工作,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们的生活,教她们经商做人的道理,好多女孩都把姚尚玉认作“干妈”。20多年来,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出嫁了、外出了、自己创业了,可是逢年过节回老家时,都不忘来看看这位“干妈”。
张师傅是1991年餐厅成立时招来的大厨,在这里他一干就是20多年,不仅创立了餐厅一道又一道招牌菜品,还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大厨,去年,50多岁的张师傅退“光荣退休”了,姚尚玉难以挽留,给张师傅封了一个几万元的大红包,希望张师傅回乡后能安度晚年。
在姚尚玉的餐厅,还有一位快乐的洗碗工“费姐”。她是一位听力障碍残疾人,丈夫也身有残疾,家徒四壁,生活窘迫。几年前,姚尚玉听说了费姐的情况,主动找到她家,请她到餐厅做工,并且给她开出了当时市场上两倍的工资。费某感激地一口答允,从此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洗碗工,费姐也做得尽心尽力,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
因为姚尚玉的仁义,从酒店创立之初到现在,酒楼从未张贴过招聘启事,几乎没有出现过人手短缺的情况。这在普遍反映“服务员难招”的今天,毫无疑问是个特例。很多员工都是慕名主动找上门来,然后一干就是7、8年。
心系慈善,帮助他人
店红火了,生活好了,姚尚玉没有忘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的人,她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红十字会捐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参与县妇联组织的“贫困母亲”爱心活动,每年出资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等等,她用实际行动担当着一名商人的社会责任,传递着爱心。
今年春节期间,一天晚上,姚尚玉和店员正在打扫卫生准备关门,发现门口躺了一个人,原来是一个满身酒气的年轻女子,醉倒在冰冷的路边睡得不省人事,姚尚玉找到她身上的手机,拨通她亲友的电话,原来该女子是外地人,家人都不在石泉,姚尚玉只好找店员将她背到附近的宾馆,又帮她开好房间,安顿她睡下。第二天,女子醒来后和她的家人一起,找到姚尚玉,语无伦次地不知该怎么感激她才好,她姐姐说,如果不是姚姐救了她妹妹,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是因为心底存着一股“诚信”的力量,姚尚玉身上透着一股浓浓的“信任感”,因为姚尚玉的这股力量,华玉酒楼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诚信经营工商户”,被物价局评为“价格诚信单位”,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十大优秀创业女性”,被工商联评为“优秀商会会员”,被地税局评为“纳税大户”,“农村妇女双学双优民营经济大户”等荣誉称号,“三八红旗手”,今年3月华玉酒楼被县政府授予“2012年度工业商贸纳税先进企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