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道号鬼谷,出生于王家庄,几无争议。但是,王家庄究竟在哪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河南淇县、河北临漳等地,争此名人户口相当激烈。
石泉有王家庄的传说由来已久。去年5月,著名学者翟杰教授首次探访香炉沟,拉开了王家庄考察的序幕。2013年3月,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一行七人,穿小径,踏枯叶,攀悬崖,钻山洞,寻幽探古王家沟,专题考察鬼谷子出生地,从而使隐秘的王家庄终于浮出水面,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王家庄位于石泉迎丰镇香炉沟村六组。从迎丰高涧村进山5公里便是香炉沟村地界,从香炉沟东北直上便进入王家沟。王家沟是一条长达5公里清幽神秘的山沟。沟里森林茂密,人烟罕至,生态优美,是一处自改革开放以后就再无人定居的原始森林。王家庄位于王家沟中部,这里是茫茫林海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散落着一些古代石器,整个面积长20多米,宽10余米,虽然实物不多,但确实是古人居住的遗存。带路的村干部说,这就是相传鬼谷子出生的地方——王家庄。
通观王家庄遗址地理地貌,有以下五个特征值得考察与研究:
一、地处楚地,交通便捷,符合鬼谷子“楚人说”
1、地处楚地。据史料记载,鬼谷子,出生于楚国。西晋初年皇甫谧作《鬼谷子注》曰:“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隐于鬼谷。”唐初长孙无忌作《鬼谷子序》也说:“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如果从其籍贯来推理的话,鬼谷子出生地的王家庄应该在楚地,否则就不能是“楚人也”。而恰好地是,石泉的王家庄,战国时代位于“秦头楚尾”的边界地带,在鬼谷子生活时代(约公元前390—320年)正是楚国的领土。春秋时期,庸人一度为石泉山区先进的族落之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楚国大饥,庸人叛逃,楚人依葛贾之计,联合秦人、巴人,攻灭了庸国。从此,石泉地区(包括王家庄、鬼谷岭、云阳村)归属楚国。公元前312年(周赧王三年),秦楚战于丹阳,楚败,秦乘机夺楚汉水上游之地,新置汉中郡(治今安康市),石泉地区遂归于秦。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秦楚和好,第二年,楚怀王与秦昭王结盟,秦归还了原属于楚国的上庸六县,石泉地区又重归于楚。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败,割上庸及汉水以北之地予秦,此后,石泉地区复归于秦。从目前全国众多的王家庄来考察,石泉王家庄是唯一一处符合“楚地”的王家庄,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王家庄。
2、交通便捷。王家庄出山约10公里,就是著名的古直水(今池河)以及顺流而下的古子午道。子午道是翻越秦岭横贯南北的重要古驿道,是春秋战国时期贯穿秦楚蜀三国的国际公路。据考证,子午道开辟于春秋,战国时已成大道。《诗序》中有周文王“德化江汉浒”的说法,周武王发动灭商战争中动员了汉水流域许多少数民族军队会于盟津,这说明当时秦岭南北两地已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势必要开凿一条跨越秦岭、连通关中和汉水流域的通道。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东汉王升《石门颂》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而王家庄地区地处秦头楚尾、秦楚交界之地,它的出口就是当时出秦入楚最为重要的几何要冲、最为便捷的物流通道。与此同时,子午道还是连接汉水线路最为直接、路程最短的通道。子午道翻过秦岭后,在宁陕连接古直水(今池河),而古直水是石泉境内流径长、流量大的汉水支流,至此水陆两路直达汉水莲花石古渡,有汉水舟楫之便,可直接“东接荆襄,西通汉勉,南连巴蜀”。鬼谷子由此“北引东游”,苏秦“既日之秦”,张仪三日抵郢(宋•李昉《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可谓交通便捷、水陆通达。
3、位置独特。王家庄与石泉鬼谷岭、云阳村毗邻,与关内云阳、汉滨鬼谷山一线贯穿,同属于素有“陕南小武当”、“南终南山”之称的云雾山山系。春秋以后,秦楚两个大国以秦岭为界,长期南北对峙。而王家庄以及石泉广大地区地扼南北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楚国发源于丹、淅之间,汉水上游是其重点控制的区域。公元前312年秦人攻占“商於之地六百里”,控制了汉水中上游的重要战略基地,楚政权骤然失去对抗强秦的北部边陲秦岭屏障。秦人占领汉水中上游,由汉江浮槎东下可速抵荆襄,翻越巴山则直逼长江,这就给楚国以严重威胁。所以楚怀王甚至不惜以与齐国盟友断交为代价来亲近秦国,求得归还自己原有的汉水中上游地区,结果一切落空。由此可见,王家庄等地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既是秦楚都极力加强控制的重点区域,也是秦楚鞭长莫及的真空地带,实际上是秦楚长期对峙相对和平的安全之地。
二、适宜避乱,便于生活,符合古人“移居说”
1、安全可靠。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烽火四起,民不聊生。诸侯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刘向《战国策·序》)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自然要选择理想的避乱栖居之所,而王家庄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王家沟入口隐秘,四周被原始森林覆盖,即使炊烟袅绕,一般人也很难发现。它是躲避战乱的安全地点,也是逃避苛捐杂税以及徭役之苦的绝佳场所。它上达五里坝、十里川,下通香炉沟、三官庙,东南西北皆有通道,一旦遇有兵荒马乱、散兵土匪,可方便逃跑。同时,王家庄地处半山腰的平台上,下可俯视山脚,上可仰望前后,一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即发现,或立马藏进深山里,或快速跑进小道上,可谓进退自如,腾挪自由,生活安全可靠。
2、理想居所。王家庄地处秦楚蜀三角地带,属于楚国领土长达324年,这里战争较少,和平稳定,没有徭役,在充满残酷兼并战争的战国时代,无疑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理想居所,是饱受战乱之苦人们的“世外桃源”。同时,这里南北迥异,河流纵横,峰峦叠嶂,洞奇峡幽,茂林修竹,典型的南方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这里有水、有泉、有洞、有木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就能一两天功夫搭建起茅屋草房,让人们居有定所;只要简单地刀耕火种、开荒种地,就可以收获稻谷、玉米、土豆、红薯等丰饶的粮食作物,让人们衣食无忧。森林里有丰富的香菇、木耳、板栗、白果、山鸡、野兔、果子狸等山珍野味,原野中生长着灵芝、金钗、天麻、当归、党参、茯苓等贵重中药材,只要人们愿意去采摘,生活必定会过得有滋有味。
3、便于生活。生活居所必须靠近集市,要有解决衣食住行的必备条件。王家庄位于古子午道迎凤街(今迎丰集镇)、铁炉坝节点的几何中心,与两地相距都只有15公里,离市场较近,物流丰富,生活必需品买卖方便、物美价廉。同时,由于地处集市的边缘地带,看病、上学、就医、采买、交通都十分方便,遍地丰富的中草药让寻常百姓都懂得跌打损伤的基本治疗原理。富饶的高涧河、古直水碧波荡漾,鱼虾众多,正是捕鱼的好去处;原始的王家沟、王家山森林茂密,野兽出没,正是捕狩的好猎场。丰富的水产山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以古子午道为主轴、以直水流域为副轴、沿线王家沟为支撑的空间格局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天然保障。
4、适宜隐居。古代高人隐士大多选择“高岸深谷,人道不通”的地方结草为庐,修身养性。《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吾乃避世之人,古人避世于深山之中,吾却避世于宫殿之间。”就是此类明证。而王家沟林密竹翠,岭奇峰险,泉涌流飞,曲径通幽,特殊而神秘的生态环境,绿色而低碳的天然氧吧,为古代隐士、高人居留之首选。同时,包括王家庄的石泉广大地区处于出秦入楚进入长江流域距离最近的“西部江南”,诸侯国对江南的开发,以及楚蜀吴越的富庶,为古代隐士、高人研究战国形势、考察江南经济提供了成本最小、路程最短的试验田和样板地,为“以隐求仕、以隐求名,以隐干禄”找到了一条“终南捷径”。
三、遗存丰富,传说众多,符合鬼谷子“身世说”
1、遗存丰富。王家庄台地上躺着横竖不一的残基石坎、石桌、石砖、石臼和窝坑等古代石器。台地东面紧挨着王家沟,河沟虽小,但径流不息。南面20米远处有一天然洞穴,当地人叫做养儿洞,传说是鬼谷子与母亲居住过的地方,石洞深5米,里面有石床、石凳、石灰等古人遗迹。在王家庄周围有娘娘洞、娘娘庙、花石岩等人文景观。娘娘洞从魏家沟进沟约5公里,传说是鬼谷子母亲居住过的地方。娘娘庙遗址现在是香炉沟村村委会所在地,古时是祭祀鬼谷子母亲的地方。花石岩离王家庄约4公里,长在半山腰上,两面悬空,长20米,宽10米,犹如一块平削的方块豆腐从山里直插出来,雪白发亮,在远处就能看到白哗哗的一片,让人联想起金庸《天龙八部》“玉壁月华明”充满神奇秘奥的无量山玉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与鬼谷地望有着惊人的相似。王家沟、王家庄和养儿洞即沟、庄、洞三个基本要素,完全构成了鬼谷子出生地文化圈。
2、传说众多。千百年来,王家庄广泛流传着鬼谷子各种各样的传说。据村支书以及其他村民介绍,香炉沟村大人小孩都知道,王家沟是鬼谷子的出生地。并且还说,鬼谷子名叫王禅老祖,他其实是个私生子。传说鬼谷子母亲年轻时喜欢一个小伙子,可家里嫌小伙子家穷,门不当户不对,硬是拆散了这对鸳鸯。面对无情打击,小伙子得病死了,鬼谷子的母亲到坟前祭拜,看见坟头长着一棵金灿灿的稻谷,便吞进了肚里。不料,她因此受孕。父母看到女儿不明不白地怀了孕,认为女儿做了丢人现眼之事,便把女儿赶出了家门。于是,鬼谷子的母亲就在王家庄结草为庐,十月怀胎生下了鬼谷子。后来,由于草房被风吹倒,便搬进了养儿洞,等到鬼谷子稍长时又迁居到鬼谷岭下的云阳古村。王家庄的这些传说,与目前广为流传的鬼谷子出生故事十分相似,并且与历史遗存反映的鬼谷子经历有着惊人的吻合,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和探讨。
3、历史厚重。王家庄以及石泉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劳动、生息、繁衍,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子午道的传播功效,古直水的源远流长,让隐士文化、汉水文化、移民文化、秦巴边缘文化交汇融合,构成了鲜明地域特征的民俗民间文化。这里有过《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情诗篇,也有过《庄子•天地篇》“抱瓮丈人”的动人故事,还有过汉江织女石“牛郎织女”的美妙传说,可谓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厚重。历史上石泉还是蚕桑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西汉鎏金蚕1984年在池河的发现,充分证明古直水流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是享誉全国的蚕桑之乡、丝路之源。而后来由汉水流域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汉调二黄,以及民间社火、花鼓子、火狮子等民俗文化,更让人感到包括王家庄的石泉广大地区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鬼谷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受到文化熏陶和浸淫,成长成才是自然的。
4、民风淳朴。王家庄地处石泉北部云雾山系,至今颇具好古之风,可谓“衣冠简朴古风存。”当地的山民,善良、勤奋、聪明、好客、豪爽。那一层层精耕细作的土地,可见农耕时代古人之遗风;那一波波碧水荡漾的溪流,可见战国时期生态之优美;那一山山奇花异草的森林,可见古代狩猎捕鱼生活之原始。这里至今仍有上山采草药的药农和善于治疗跌打损伤的“水师”(民间伤科医生),有龙灯、火狮子、采莲船等传统民俗民风,其“远方来者都是客”的好客之风,让人想起陆游《游山西村》笔下那种“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热情洋溢的接待和乐善好施之美德。可以想象,鬼谷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熟悉草药、野兽、鱼虾等动植物习性是必然的。事实上,这些知识在他的著作《鬼谷子》中时有体现。
四、人文荟萃,孕育英才,符合鬼谷子“成长说”
1、文化融合地。王家庄等石泉地区地处古子午道之要道,扼古直水之要冲。古子午道“出秦入楚”的交通功能,古直水“东达江汉”的黄金水道,让这里自然成为人流物流的中转站、信息灵通的集散地和文化传播的大通道,加之隐士、高人躲避战乱在此云集,东周私塾教育的推波助澜,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同时,由于秦楚两个超级大国的重点控制与相互争夺,也人为地强化了此地的文化宣传和人文教化。从考古发掘来看,汉水上游包括王家庄地区,地处秦岭与大巴山之间,这里不仅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古文化的汇合地区,也是渭河流域与汉水流域古文化的交汇地。在社会融合、繁荣经贸的同时,也促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冲撞、积淀、转化,蕴育了丰厚的人文历史,被誉为丝绸之源、金蚕之乡。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乃至夏商周三代,文化遗存丰富,特别是通过毗邻的天台观遗址东侧文化断层的分析,上层含有唐、宋、明、清时期的陶片、瓷片,下层叠压着春秋战国时期灰土、陶片、战国中早期器皿等,足见此地在战国时期文化之融合、文化之繁盛。
2、隐士汇聚地。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天下汹汹,纷纷未已。面对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风云变幻,和平稳定、交通便捷的石泉山地,自然成为隐士、高人首选的汇聚之地。王家庄特殊的地理位置、石泉学者兼容的文化思维和他们对秦楚学术的学习和改造,决定了战国时期石泉地区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展其所学显名于当世与收敛锋芒归隐山林已是隐士、学者的两难选择。一部分士人以安身保命为己任,逃避现实,隐居不仕,成为隐士;然而更多的隐士则以隐求名,以隐干禄。他们“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躬耕不忘忧国,热血指点江山,以“丈夫在世当有为”的雄心壮志,身退而心不退,静观时局,匡乱济世。同时,东周私学盛行,这些隐士、高人作为文化的代表者和传播者,必然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诸子典籍的研习者和传授者。鬼谷子受到四书五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和熏陶是必须的也是所必然的。在《鬼谷子》一书中,鬼谷子多次提到诗、书等典籍并娴熟运用其理论基础,就是此类明证。
3、思想孕育地。通观《鬼谷子》一书,可以看出,纵横思想的萌芽以及纵横学术的理论渊源,与王家庄以及鬼谷岭、关内云阳所处的“秦头楚尾”特殊区位关系极大。首先,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子午道因此得名。而南北为纵,东西为横。秦在西方,六国南北相连,故称合纵;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纵横与子午都特指方位,纵横与子午思想暗合。由此可以大胆揣测,是否这种南北方位启发了鬼谷子呢?这不可能完全是巧合,应该关系极大。其次,秦岭深壑长林,绝壁叠嶂,把北部平原和汉水流域的山川盆地绝然隔断,形成了南北迥异的气候环境和民俗风情。而地处秦岭南麓的王家庄等“楚地”,生态优美,适宜修身养性,正好是启发鬼谷子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本经阴符之术的灵感火花和智慧源泉。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来看,儿童少年时的经历对人的成才至关重要,鬼谷子乐山乐水之智,也许就是在这号称“秦巴药业”的大山里得到浸淫或感悟吧?其三,厚重的人文、艰苦的条件、神奇的地域、丰富的资源、汇集的人才,必然为鬼谷子提供了思想源泉和智慧之基。可以想象,巍巍的山脉赋予志存高远的博大,滔滔的汉水赋予钟灵毓秀的灵气,苍翠的森林赋予胸襟无边的宽广。在这里,他可以每天远眺秦关,畅想中原逐鹿的滚滚硝烟;他可以每天俯视汉水,想象浪花淘尽的岁月沧桑;他可以每天晨钟暮鼓,苦思治国安邦的飞箝之术,冥想纵横捭阖的争雄之智……总之,这座物产丰富、极富灵气的大山,给予他的养分实在是太多太多。他看透世情,极尽人事,超越世外,以其全新的角度、独特的见解、深邃的思想,理所当然就能创造出雄视千古的纵横学术。
4、信息灵通地。王家庄紧邻子午道,南来北往,出秦入楚,丰富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必然带动当地信息流的协同发展。而石泉地区自古即为南北交通枢纽,子午古道和汉江航道在这里交汇,商旅云集,人流如潮,物业发达,消息灵通。在这里,只是你稍加留心,每天可以了解到地方时事,知晓到列国政事,汇集到国际形势,让隐士、高人“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信息资源的对称性,这正是古代隐士或消极避让,明哲保身;或“身隐”而非“心隐”,关注时局,忍机待时的最佳抉择,是主动作为、建功立业,实现出世与入世博弈纳什均衡的根本保障。毗邻王家庄的鬼谷之地在战国时已经出名。苏秦之弟苏代曾说秦王曰:“自崤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连养尊处优的秦王都知道的地名,可见鬼谷当时名气很大。鬼谷的出名,固然有隐士、高人的名人效应,但更多的是此地丰富信息流带来的宣传效应,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鬼谷子作为兼有百家、尤谙黄老之术的智者,他处于信息灵通之地,不可能不洞察时代风云变幻,故而采取隐其身而显其学的保全之策:即使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学生纵横驰骋于列国得以实现,又不让自己暴露于当世以遭不测,这大概就是鬼谷子有隐有显、“以无形求有声”的高明之处。
五、山奇水幽,地灵人杰,符合石泉“故里说”
1、神奇地域,填补了故里实证。石泉王家庄地貌奇特,生态原始,山奇水幽,物产丰富。从《鬼谷子》一书来考据鬼谷子的生活经历,可见王家庄地貌特征与《鬼谷子》一书非常吻合。比如,《反应第二》:“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说明此地有山,鬼谷子掌握捕猎技巧。《内揵第三》:“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揣篇第七》:“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权篇第九》:“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说明鬼谷子长期居住山林,非常熟悉生物以及昆虫的习性。《抵戯第四》:“戯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说明鬼谷子生活地山中有涧,他对水情非常了解。《摩篇第八》:“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说明鬼谷子生活地有碧水深潭,他懂得钓鱼之术。《符言第十二》:“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说明鬼谷子生活地木材较多,他会木工。《符言第十二》:“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说明鬼谷子精通草药,可能经常上山采药,会医术……从以上考据中可以发现,历史上鬼谷子的生活地方与王家庄地区有着惊人的相似。足以证明,石泉的王家庄就是历史上真正的鬼谷子出生地——王家庄,鬼谷子出生地王家庄当在石泉,而不是河南淇县、河北临漳。
2、三位一体,构成了故里理证。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县先后发现了《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中鬼谷之地——云雾山鬼谷岭、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此鬼谷,关内云阳,非阳城者也。按:阳城鬼谷时属韩,秦不得言置之”的关内云阳——云雾山镇云阳古村。此次对迎丰镇王家庄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石泉故里考据资料的不足,而且构成了王家庄——云阳村——鬼谷岭三位一体的完整理证。从三地相联来考察鬼谷子的生活轨迹,可以发现,鬼谷子出生于王家庄,开始在养儿洞生活了一段时间;稍长后随母去了较为富庶的云阳古村,在这里开始学习生活;长大成人后,他上了云雾山鬼谷岭,在那里精研纵横之术、捭阖之理,创立纵横学术,出秦入楚之齐,曾到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先后遇见了弟子苏秦、张仪……石泉这三位一体的故里理证,不仅有实物、史料和民间传说作佐证,而且完全吻合历史上鬼谷子的生活经历,也非常符合民间传说中的鬼谷子作为纵横家鼻祖的形象。可以说,王家庄的发现,使石泉作为鬼谷子故里证据更加确凿、理由更为充分、推论更加合理。
3、人文积淀,丰富了故里佐证。两届全国研讨会,石泉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届,石泉得到了“鬼谷子文化重要发祥地,也可以说就是鬼谷子故里”这一权威结论。第二届,石泉得到了“关内云阳当在石泉”的重要结论。但是,目前很多人包括鬼谷子研究会的会员对鬼谷子生于石泉依然质疑。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其质疑的主要观点是:(1)假如鬼谷子生于石泉,那么从春秋时代到现在,云川、迎丰一带王氏家族最低要占50%以上。(2)鬼谷子出生于石泉,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条件下,生在石泉,又长在石泉。他不可能成才,更不能成名。大凡成名人士都有一个过程。学习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这个过程最少需要30年以上才能自成体系。因此他必须要走出大山,开阔眼界才能实现。(3)平心而论,鬼谷子可能在那里出生和讲学,但是绝对不是在那里求学成才的。因为当地虽然地势险要、山清水秀,又有汉江是蜀国和楚国到咸阳的最短距离的必经之地,但是缺少文化沉淀,是个避世的绝佳地点,但不是求学的地方。因此可以肯定,鬼谷先生早年一样是云游诸国,所以留下许多地方的遗迹和传说。以上质疑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认为石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缺少文化积淀。但是,王家庄的发现,特别是对毗邻古子午道、古直水的发掘与研究,让我们感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古子午道、古直水作为物流驿道、文化通道,加之秦楚长期对峙的300余年和平环境,促进了石泉地区人文荟萃、地灵人杰,使石泉成为了战国时期少有的文化融合地、隐士汇聚地、人才培育地、信息灵通地。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难道不是孕育人才之地吗?三国时荆州的安定富足使天下俊杰群往归之,隐士、高人齐集当地,造就了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等一批治世奇才。石泉当时也正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出鬼谷子那样的奇才不仅必然,而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