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尝尝咱山里的红樱桃嘞,新鲜采摘,颗颗饱满,10元1斤!”清晨,饶峰镇G210国道旁的临时摊位前,65岁的李大娘麻利地掀开遮阳布,竹筐里的樱桃如红玛瑙般晶莹,在朝阳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映着她眼角的笑纹。谁能想到,这些曾因来不及采摘而烂在地里的“伤心果”,如今竟成了农户口袋里的“金豆子”。
暮春时节的饶峰镇,G210国道两侧的樱桃树已披上“红妆”,玛瑙般的果实压弯枝头,风过处甜香漫溢,勾着往来行人的味蕾。“今年光照足,挂果量比去年多了三成,可往年熟了没人摘,跑县城卖又太远,200多斤果子烂掉大半,看着都心疼。”魏大爷望着自家5棵樱桃树满是感慨。镇人大代表杜运兰走访时留意到农户“丰产不丰收”的销售困境,将目光投向了国道边闲置的农夫市集:“‘五一’假期车流量大,正是借势引流的好时机,将摊位摆到游客‘眼皮底下’,让游客看得见、停得下!”,于是她立即牵头组织村民在市集搭起木架摊位,将新鲜樱桃码放得整整齐齐,不少摊位还摆着土蜂蜜、魔芋干、山核桃等农副产品,形成“樱桃经济+农副产品”的微型市集,让过往车辆频频驻足。
随着摊位人气渐旺,国道沿线车流量也随之增多,为避免市集影响交通安全,代表们主动联系镇派出所,在摊位周边设置反光警示桩、临时减速带和引导标识,并组织10余名村民志愿者在车流高峰时段协助疏导交通,同时,推动摊位统一悬挂明码标价牌,让游客买得放心、玩得舒心。
在人大代表的牵线搭桥下,短短半个月,已有80余户农户靠摆摊卖樱桃等农副产品,户均增收超2000余元。“摊位经济”火了,但人大代表们的工作并未止步,他们趁热打铁,与镇政府共同谋划,设计“国道樱桃采摘地图”,串联周边农家乐、民宿和自然景点,推出“摘樱桃、品山味、住农家”的短途旅游线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暮色中,摊位前仍有游客在挑选樱桃,李大娘数着当天的收入,盘算着给孙子买辆新自行车:“以前看樱桃烂地里,心里比果子还酸,现在看着钱袋子鼓起来,这日子啊,比樱桃还甜!”清风拂过,沙沙作响的枝叶间,未摘的红果轻轻摇晃,仿佛在为这场“甜蜜变革”点头喝彩。
从“烂地果”到“致富果”,变的是销售方式,不变的是人大代表“枝叶关情”的初心。当一颗颗樱桃沿着国道走向四方,带走的是山野的香甜,留下的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这道缀满红果的风景线,正成为群众“甜在嘴里、暖在心头”的幸福路,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