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联动,博润历史。4月18日,石泉县“博物馆与中学历史协同育人实践研讨会”活动如期举行,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用实际行动探索“博物馆与中学历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发挥县域博物馆与初中历史教育协同育人的合力,推动县域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全县10所中学及汪平工作室部分成员共2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由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主办,石泉县博物馆、安康市教学名师汪平工作室协办,共分为场馆参观、专家讲座、案例交流三个板块,旨在破除传统中学历史教学的局限,丰富历史教学的资源和途径,释放博物馆在历史学科协同育人上的潜能和优势。
活动中,与会教师跟随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实地参观了县博物馆、禹王宫、江西会馆、城门等场所,沉浸式感受县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博资源,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本着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原则,县博物馆馆长姜庆庆还分享了县博物馆在历史文化宣讲中的实践,对子午古道、鬼谷子文化、江西会馆、石泉老街及博物馆馆藏文物等作了专业解读。
为打通文博资源和历史教学协同育人的路径,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员陈忠国、安康市教学名师汪平分别以《文博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和《县域博物馆“一核二近三同”的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初探》为题,分析当前县域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介绍县域博物馆在文化认同、厚植情怀、培根铸魂上的独特优势,指出文博资源在提升育人效果上的作用。
根据活动安排,来自全县10所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师围绕“博物馆与中学历史协同育人”这一主题,分别分享了各自在利用县域文博资源开展历史教学中的心得和收获,展示了博物馆资源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的运用策略,为提升历史学科育人实效、探索跨学科育人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