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铭是石泉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也是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县政协委员。他肩负双重职责,也利用双重身份发力,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让群众就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现场音:高德铭:现在在村上看病感觉方便吗?//明星村村民 谢正才:方便,比以前方便多了……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群众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就诊,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大。在卫生健康局工作多年的高德铭深知症结所在,他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提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县、活镇、稳村”的工作目标,按照“资源整合、管理一体、服务同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思路,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石泉县加快建设“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石泉县政协委员 高德铭: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按照“资源整合、管理一体、服务同质”的思路,对全县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布局,以“小切口”推动“大健康”,实现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的目标,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而石泉县部分村卫生室年久破旧,医用设备老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基层群众就医。2023年,高德铭提交了《关于将村卫生室修缮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建议》,提案得到采纳,对老旧村卫生室进行了升级改造。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卫生室医生 邓小敏:目前村卫生室通过升级改造后,药品配备齐全,为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经过上级培训,我的诊疗技术有了大幅提升,能够对农村常见病进行治疗,让群众小病小痛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好。我们的工资待遇也得到了保障,让我更有信心扎根基层做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石泉县卫生应急信息中心主任 白珊:通过实施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维修改造村卫生室34个,确保全县149个村卫生室功能完备、卫生整洁,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提升,资源下沉是重点。高德铭跑遍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面对面与医疗机构负责人、一线医务人员和群众交谈,收集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县医院实施“千县工程”后,医疗服务将达到三级医院诊疗水平;县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中医诊疗能力位居全市前列;11个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大幅提升,3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个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省级标准。
石泉县池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缪付刚: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同质化”管理让基层医务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更加优质地服务群众。
石泉县政协委员 高德铭:“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立足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实基层卫生院“枢纽”、筑牢村卫生室“网底”,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后勤保障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无论是作为政协委员,还是全县卫健系统的主要负责人,高德铭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将“公立医院必须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理念贯穿于保障民生的全过程中,坚持将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作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围绕加强“紧密型”管理、推进“同质化”服务、增强“控费用”动力、落实“促分工”责任、提升“保健康”水平,推动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使群众就近享有更加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医疗健康服务,真正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石泉县政协委员 高德铭: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广泛听取意见,把群众呼声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着力破解当前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全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为建设美好石泉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