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15日,西农大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驻站专家廉喜红博士及县蚕桑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为蚕农提供养蚕前的技术指导,增强蚕农信心,助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专家前往饶峰镇新华村、两河镇迎河村和高原村,实地考察新建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村集体桑园和养蚕大户相关情况,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各村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数智化蚕桑整村试点工作进展及技术需求。针对当前天气大旱对养蚕带来的不利影响,鼓励蚕农保持信心,建议以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小蚕共育+工厂化养殖”为基础,创新推行“小蚕专业育+中蚕工厂育+大蚕农户10天育”多批次养蚕模式,推动养蚕技术数字化,开展蚕室环境智控、方格簇具上蔟、茧丝质量溯源、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桑园滴灌等技术示范推广,促进养蚕技术“智变”,力争年均高效养蚕8~10批次。
在两河镇高原村150余亩桑园中,发现桑叶受蝽、盲蝽、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和蚕蛾、尺蠖幼虫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针对此情况,提出具体防治建议:及时摘除虫瘿叶并集中销毁,必要时可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专家提醒蚕农在养蚕时应先留出一小块桑园不喷药以备小蚕用叶,喷药桑园15天后方可采叶。应随机采摘少量桑叶对少量蚕进行试喂试验,确保安全后方可大量采叶喂蚕,以免发生家蚕农药中毒。
在新华村养蚕状元杨先翠蚕室,专家对新型蚕具省力化蚕台、旋转方格簇自动上簇等蚕具的使用现场演示。杨先翠养蚕已四十多年,新型养蚕工具的应用省力省时,增效明显。杨表示,今年还要继续养蚕,将在多批次养蚕模式中发挥带头作用。这将为推动当地养蚕技术的智能化变革,助力石泉成为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和6A级生丝加工基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