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池镇筷子铺村紧扣“一强五好”建设目标,聚焦四个方面实施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巩固深化“一类”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先进更前进。
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持续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好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个人学习”“三会一课”“工作队例会”“农民夜校”“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县委十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等20余次,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参加培训3次,讲专题党课2次,参加县镇支部书记擂台赛2次。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要想抓好党建工作,人才是关键。2024年筷子铺村培养后备力量3人,其中2人已进入“支委”班子,平均年龄40岁,完成监督委员会主任补选1名、支委委员补选1名,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育计划1人,结对培养帮带40岁以下长期在村青年劳动力10人,发展预备党员1名,人员力量得到不断充实。三是抓好巩固提升。党支部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主线,融合“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用足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优势资源,持续巩固提升“一类”村党组织成果。全年开展“三联”活动16次,驻村第一书记参加组团服务12次,村内接待党建观摩4次,开展积分评议4次,支部完成承诺事项5件、落实谈心谈话30人次,扎实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典型案例5次。2024年,党员队伍中获得县级表扬“三八红旗手”1名、“石泉县道德模范”1名。
聚焦防返贫动态监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持续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对监测户13户40人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对73户家庭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落实产业就业开发式帮扶措施;对10户弱劳力半劳力、无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对3户帮扶对象落实子女赡养责任。二是夯实民生基础,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工作队重点对辖区内的5处供水工程设施进行巡查,完成了周家湾、枫树沟供水工程两处供水工程安全提质工程;修复了东茨坪水库临水段水毁组级路20米;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对天干寺产业“毛路”进行提升,铺设石子路2.2公里、涵洞6个;实施改旱厕4户、危房改造1户,危旧房拆除1户,老旧危房修缮加固4户,老旧危房封存处理26户。三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提升村容村貌。实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行动,对公路沿线残垣断壁、无人老旧危房、门前路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常态化清理整治30余次,对示范带外围环境进行美化提升10余次,同步定期对群心安置点和村内道路进行环境卫生保洁,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发展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强村富民。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党建“领航”产业振兴。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自营、引进经营主体发展“虾稻共生”,培育“稻-渔-油”综合种养的主导产业,带动全村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落实粮油任务2225亩产量627.8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8万元。二是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促进产品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村村、村企合作,共谋抓优质粮油产业打造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发展优质蚕茧巩固传统致富项目,发展观光打卡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3月七彩油菜花开放,集体经济烧烤营地每天接待游客30余人,每周末接待游客达100余人次。三是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帮扶责任。石泉农商银行发挥乡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落实金融帮扶小额信贷27人,贷款金额144.5万元,贷款余额111.74万元。巩固衔接期间,石泉农商银行帮扶筷子铺村资金累计已达83.7万元,其中发动单位职工购买农产品消费帮扶、支持化肥等产业帮扶消费约为65万元。承办县级产业就业技能培训1次、举行农业技能培训4次,提升农民产业发展软实力。
聚焦社会治理,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紧抓实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规范“三务公开”“一约四会”,推行工作队员包组到户机制,搭建“问题墙+回音壁”、腾讯“村级服务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孝义之星”“孝义家庭”等典型评选活动,全年树立典型示范9人,其中县级孝老爱亲典范1人。开展防诈反诈宣传50余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4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