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关镇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zzfsqxcgz/2025-0016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石泉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石城政发〔2025〕5号 成文日期: 2025年02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5-02-15 09:08
内容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抢抓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和培育,提前启动和谋划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推动粮油稳产保供能力及“蚕桑、畜牧、预制菜(黄花菜)、中药材、魔芋”主导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根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制定本方案。

石泉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关镇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驻村工作队,各相关办(中心)队所:

《城关镇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石泉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4日

城关镇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抢抓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和培育,提前启动和谋划2025年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推动粮油稳产保供能力及“蚕桑、畜牧、预制菜(黄花菜)、中药材、魔芋”主导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根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和中省市县相关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紧扣“美好城关”定位,突出培优壮大富硒预制菜首位产业目标,聚力实施“优桑、壮畜、兴菜、固药”工程,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行动,按照每村(社区)突出一项主导产业、多项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X”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在稳存量、促增量、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取的新突破。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建基地、扩规模、创品牌、提效益,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扩面、强基、培优”。以链长制为抓手建立农业生产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企业+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在健全完善产业链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产业富民强镇之路。

二、目标任务

(一)切实扛牢粮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全年粮油生产考核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田长制”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推进撂荒土地治理和“非粮化”耕地退出。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拉动、主体参与、示范带动、服务促动”思路守牢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底线,巩固提升东风、黄荆坝、五三、杨柳等村(社区)优质粮油示范点建设,加大主要粮油作物提单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开展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做到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稳定全镇粮食种植面积4.007万亩以上,保持粮食产量1.002万吨以上。

(二)持续培优壮大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

1.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紧盯我镇富硒、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西北预制菜之乡”目标,培优壮大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以丝银坝、双嶂、雷兴、龙堰、五三、红星、纸坊、黄荆坝、百乐、元岭等村(社区)为重点,巩固提升“1+10+N”城乡居民蔬菜保供基地,着力培育预制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园区培育、龙头壮大、品牌打造优化完善营销体制。提升预制菜原材料供应基地7个,新建预制菜(含黄花菜)生产基地1200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426万亩。

2.蚕桑产业。以新联、新民、红星、太阳等村为优质蚕茧生产区,以陕西天成丝业公司、石泉蚕种场有限公司为蚕桑链主企业,通过订单生产稳定全镇产业规模。以新联村为重点,围绕养蚕工厂在全镇新建改造高标准桑园340亩。完成全镇养蚕发种3650张,管护提升桑园5000亩,桑园套种50亩。

3.畜牧产业。以双嶂、七里、东风、黄荆坝、双桥等村(社区)为重点,紧扣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扩总量、强特色、树品牌、提质效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畜牧生产、疫病防控、品牌培育、资源利用等重点工作。加大优质、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支持“富硒+有机”生猪养殖示范场建设,提高富硒猪肉生产水平。加强畜牧特色品牌培育,加大“灵雀山”、“五泉岭”、“汉泉银屏山”等富硒鸡蛋品牌推广,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动物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强制免疫数量、免疫密度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2025年全镇生猪存栏2.09万头以上、出栏3.68万头以上,牛存栏0.34万头、出栏0.17万头,羊存栏0.63万只、出栏0.54万只,家禽存栏12.2万羽、出栏14.3万羽。

4.中药材产业。以黄荆坝、新联、元岭、农光等村(社区)为重点,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全镇发展黄精、淫羊藿、猪苓等重点中药材种植3000亩。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使用“产业贷”贴息发展中药材,鼓励林地资源少、差的村(社区)到林地资源丰富的村(社区)流转种植,重点抓好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等配套和服务工作,着力培育2个中药材园区。

5.魔芋产业。以新联、新民、东风为重点、以柏盛公司为龙头,培育优质魔芋种源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经营主体、构建产销研一体产业体系。新发展魔芋1000亩,培育种植大户10户。

(三)聚力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总结、挖掘镇域内以蜂糖李、羊肚菌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聚力并逐步将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为镇域优势、品牌、人气产品。支持镇、村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自主发展生态渔业、茶叶、烤烟、食用菌、水果等现代特色产业。鼓励拥有资金、技术、渠道的经营主体、产业大户、返乡能人,根据自身实际、特长引进发展名特优新种养产业,结合经济林管护,提升全面挖掘和开发存量经济林效益,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扩规、提档和升级。优化空间利用、盘活闲余、零散土地配套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和助力庭院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在全镇形成以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2025年在全年推广稻渔综合种养500亩,新发展陆基养殖1900立方米,新增标准化管护茶园150亩,新建、提升以蜂糖李为主的高标准果园1000亩、管护丰产果园1000亩,落实烤烟种植300亩,灵活发展小众名特优新种养产业。

三、推进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综合与经济发展办公室、公共事业服务中心、财政所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抓谋划部署、镇抓组织推进、村抓具体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重点产业三级链长制推进,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和配合,统筹解决全产业链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资金优先扶持农业产业优势,重点支持基地建设、主体培育、集体经济、营销推介、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强化保险、金融支持力度探索优化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推动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落实好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农业“特色产业贷”,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加强技术服务支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企业、服务组织、专家院校、外聘技术、推广单位、技术指导员、线上培训等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科技水平。

(三)完善利益联结。建立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联结机制,实行农业龙头企业与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订单、集体经济合作社分单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接单生产、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销售模式,形成分工协作、利益联结、互利共赢的格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效益。主动参入和支持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全镇分散小弱农产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的“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比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