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中池镇:征途漫漫从头越 奋楫扬帆向未来

时间:2025-01-21 17:32作者:代庆雯源自:中池镇

岁月如新,初心如故。回望来时路,我们无比坚定;眺望新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2024年,中池镇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打造“务实、高效、锐意、创新”干部队伍为抓手,锚定“抓党建促振兴”工作任务,制定“四单”,将工作量化到岗、职责细化到人,进一步实现“常规工作规范化、重点工作突破化、亮点工作特色化”,为服务保障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这一年,我们以“学思想、强堡垒、育人才”为压舱石,筑牢组织根基。

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次,研讨交流6次,依托“干部大讲堂”开展业务培训33期,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镇党委书记讲党课2次,不断夯实理论武装,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分类施策中建强组织堡垒。紧盯各领域基层党建突出问题靶向发力、促推进位。今年以来,为3个“一类”、9个“二类”及1个“三类”党组织分别制定进位方案及整改措施,开展全覆盖式实地指导8轮次,开展业务培训6期,经年底验收,全镇现有“一类”党支部5个、“二类”党支部8个、“三类”党支部全面消除,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在选育管用中涵养人才活水。今年以来镇党委坚持识别与储备相结合,实施后备力量教育培养、实践锻炼、结对帮带三项“充电蓄能”举措,发展党员7名,调整村“两委”成员7名,1名村党组织书记招录为公务员,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育11名,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1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5名。举办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擂台大比武2场、“三会一课”观摩活动1次,镇村干部作风能力持续提升。

这一年,我们以“润新风、精治理、靓环境”为助推器,深化党建赋能。

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围绕“理论铸魂、文艺润心”,全面打通党员干部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打造孝义文化广场和长廊各1个、孝义示范样板村3个。切实发挥好“三员派驻”“一约四会”、志愿服务作用,开展文化下乡、孝义典型宣讲25场次,评选孝义典型和道德模范38人,5人荣获“石泉好人”称号,让文明新风和孝义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试点推行“五制三化”,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示范作用。今年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6件,化解率达98%以上,办理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2件、“12345”热线工单47件。全镇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无重大的矛盾纠纷、无重大的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越级非访发生、无涉黑涉恶涉乱线索。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围绕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布局,重点打造了堰坪村、筷子铺村、城镇社区等3个示范村。全年打造县级五美庭院示范户10户,镇级示范户232户;完成道路边坡绿化美化8公里,提升道路水渠2.5公里,新建生态停车位3处、观景台1处、小微景观1处;组织开展周五集中清拆活动50余次,镇域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这一年,我们以“明方向、赋动能、拓渠道”为风向标,护航发展大局

谋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按照“稳桑、优畜、扩菜、强粮、增药”产业发展思路,迭代升级“三联”工作机制,全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村1个,30万元村2个,建成预制菜基地500亩,建管中药材1200亩,粮油种植2.1万亩,今年仅养蚕一项为群众创收超过1000万元,产业发展蓝图已绘、亮点纷呈。

激活发展动能。坚持“一个资源、全团共享”“一村试点、择优推广”的思路,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横向牵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按照“一月一轮值”的方式,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4次、联席会12次,开展观摩交流12次、经验分享5次,帮销农副产品45万元。

拓展发展模式。立足建强项目促发展,紧扣“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部署要求,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个,合计投资9500万元;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家待市级验收,7个县级高质量建设项目全面开工,6个巩固衔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夹丰村香菇种植及加工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预制菜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项目落地转化并取得成效,有效提升了镇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2025年,中池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改革之力、兴实干之风,紧盯基础工作抓深化、难点问题抓突破、薄弱环节抓提升、特色工作抓典型,奋力谱写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