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县情> 旅游康养> 文化石泉>正文详情
索引号 xzfgzbmsqxwhhlygdj-GK-2024-0084 发布日期: 2024-12-10 10:15
来源 石泉县文化馆
内容概述 石泉山城的南面,有座山岗叫银屏山,是有名的石泉八大景之一—银屏秋月。银屏山原来叫银洞山。传说银洞山里,银山银海,各种用具、家什全是银的,就连洞内的家禽家畜也都是银的。山脚下有一面笔堵光滑的山崖,很像一扇石门。要想进这银洞,就得设法打开石门。可谁也找不到这打开石门的钥匙。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屏山的传说

石泉山城的南面,有座山岗叫银屏山,是有名的石泉八大景之一—银屏秋月。银屏山原来叫银洞山。传说银洞山里,银山银海,各种用具、家什全是银的,就连洞内的家禽家畜也都是银的。山脚下有一面笔堵光滑的山崖,很像一扇石门。要想进这银洞,就得设法打开石门。可谁也找不到这打开石门的钥匙。

石泉城边的水磨沟,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老两口年近古稀,无儿无女,靠打草鞋卖钱度日。王老汉家贫如洗,唯一的财产就是日夜伴着他们打草鞋用的草鞋耙子。这草鞋耙子,浑身乌黑透亮,光闪闪,明灿灿,非同一般,到底是哪辈子传下来的,谁也说不清。只是一辈一辈传说:王家代代都靠打草鞋为生,在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白须银发的老人,见他们可怜,就送给他们这个油光发亮的草鞋耙子。从此,王家打的草鞋就又多又好,很受人们欢迎。传到王老汉这一辈子,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年了。

这天,王老汉腰系一条破口袋,进城去卖草鞋。眼见得日落西山,草鞋却没有卖得多少银两,老汉只好忍饥受饿,扛着草鞋耙子一步一喘的朝家走。走到银洞山下的石壁旁休息。可能是累狠了吧,老汉连肩上的草鞋耙子都没来得及放下,就朝石壁上一靠。这一靠不打紧,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石门顿时大开。从洞里边走出一个白须银发的老翁来,乐呵呵地和王老汉打招呼,请王老汉进洞做客。

王老汉进得洞来,只见里面香风阵阵,古乐悠扬,银光闪闪,四壁生辉,看的王老汉眼花缭乱,如痴似呆的样子。那银发老翁把王老汉请入上席,象贵宾一样招待。席间,王老汉从老翁口中得知,自己手中的草鞋耙子,就是打开这银洞大门的钥匙。老翁问了王老汉家的生活情况,指着银洞里的奇珍异宝,说:“这里的一切东西任你挑选,随便拿吧。只是鸡叫前就要离洞,等鸡一叫,就出不去了。”王老汉仔细向洞里打量,只见那里放着桌凳,茶几,碗筷,锅盆,所有家业用具,全是银灿灿、光闪闪,用白银制作而成,就连院子里散步的凤凰,抖毛的雄狮,也都是一身银白,池子里的水,闪着银波,地上的草,开着银花。心想,自己是个穷苦出身的人,靠打草鞋度日,这些白银宝器,一样也用不上。正在为难之际,忽见不远处,有个身着白衣白裤的年轻女子,正在赶一头白银驴子推磨,那磨子也是白银做成,那闪光发亮的麦麸皮,哗哗地从磨子里流出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王老汉一见,喜出望外,连忙说:“别的什么财宝我都不要,只求老神仙送我几升麦麸皮,使我老两口能饱食几顿麦麸糊糊,就感恩不尽了。”白发老头一听,笑了笑,点头答应了。王老头赶紧解下腰间的口袋,到磨子旁装了多半口袋麦麸皮,对老头千恩万谢,感激不尽。王老汉想到在家等着自己买粮充饥的老伴,就向老头告辞背着口袋回家了。老翁送王老汉到洞口时说:“你有开银洞的钥匙,今后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就只管来吧。”说罢,只听轰隆一声响,洞门就紧紧关闭了。

王老汉被“轰隆”声惊醒,睁眼一看,原是一梦。只见满天星斗,自己仍坐在石壁下。他揉了揉昏花的老眼,想到刚才的情景,不觉好笑,怕是自己是饿糊涂了,竟做起好梦来了。这时,远远传来阵阵鸡叫声,天快亮了,王老汉正要起身,奇怪,怀里竟抱着个口袋,里面放着多半口袋东西,回忆起梦中的情景,他半信半疑地背起口袋,拿着草鞋耙子急忙高一脚、低一脚地朝回走。

王老汉回到家里,只见老伴正站在门口张望,焦急地等待自己呢。见他回来,赶忙迎上去,接他手中的口袋。老两口关上门,打开口袋,喝!顿时,屋内一片银光。原来口袋里装的并不是什么麦麸,而是银光闪闪的麦麸一样的白银。王老汉惊异地把进银洞山的经过向老伴一学说,老伴说,她都知道了,原来她也做了个梦,那穿白衣白裤的女子,把什么情况都告诉她了。

王老汉有了这许多麸皮白银,生活就很快好起来了。他拿了一部分麸皮白银换了很多钱,买来粮食、布匹,日用东西,从此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方圆几十里地的穷乡亲,有了什么困难,都来找王老汉,他总是热情相帮,从不吝啬。有时还主动地把粮食分给附近的穷苦人家。

王老汉夜进银洞山,获得了麸皮白银的消息,很快轰动了石泉县城。城里一个心狠手毒的财主,见王老汉发了财,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要设法夺取他的麸皮白银。这天,王老汉进城去用麸皮白银换粮食,那财主一见,上前就抢夺王老汉的口袋,说老汉偷了他家的麸皮白银。二人争来抢去,最后扯到了县太爷的公堂。县太爷升堂问案,那财主抢前一步,说自己是原告,状告王老汉偷了他家的麸皮白银。王老汉正要分辩,县太爷把惊堂木“啪”地一拍,指着王老汉喝道:“大胆刁民,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打家劫舍,偷盗富户银钱,还不从实招来。”王老汉争辩说:“大老爷在上,这麸皮白银是小人自己家里的,并非偷抢。”那财主忙说:“这一老儿,靠打草鞋为生,他家怎么会有麸皮白银,请老爷明察。”县太爷一想,说的对呀,一个卖草鞋的穷老汉,怎么会有麸皮白银呢?只见他黑下脸来,一声吆喝:“大胆的刁民,还敢狡辩,不用重刑,料你不招。来人,大刑伺候。”一群公差如狼似虎的扑上来,把王老汉按倒在地,就要用刑。可怜王老汉忠厚老实一生,从没说过半句谎话,今日被人诬陷,眼见得就要吃皮肉之苦,只得如实地把自己怎样进城卖草鞋,怎样走到银洞山石壁下休息,石门如何打开,洞内所见所闻,一五一十抖了出来。县太爷一听,心想:世上竟有这种稀奇事?如果真有此事,自己发财的机会可就来了。他立即命令差人,押送王老汉回家,取来草鞋耙子,准备夜晚打开银洞大门,发一笔横财。

月上东山的时候,县太爷亲自扛着草鞋耙子,带领一班差役,挑担的,拿口袋的,浩浩荡荡一伙,来到银洞山石壁下。他学着王老汉讲述的样子,朝石壁上一靠。说来也怪,石门果然打开,银须白发的老翁,热情地迎接他们进内入席。寒暄过后,银须白发的老翁,指着洞内的奇珍异宝说:“这里的一切东西,任你挑选,随便拿吧。”县太爷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等老翁把话说完,就离席抢宝去了。他指挥众差役,见东西就装,拿了这件,想到那件,恨不得搬空这座银洞山。可说来也奇怪,洞里的东西不但没搬完,反而越搬越多。县太爷面前的银物宝器堆积如山,他还是不满足,一连声的催着差役:“快,快,快搬。”正在县太爷得意之时,远处传来一声鸡啼。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石门紧紧地关闭了。县太爷和一班差役,全被关在了洞里。从此,人间再也没有能打开石门的钥匙了。

现在,这光滑的石壁仍然存在,银洞山就像一座屏障,和石泉山城,隔汉江遥遥相对,人们就把银洞山改名叫银屏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