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一老一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池河镇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聚集多方力量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供多元服务,让温暖可触可感,从微末处提高“一老一小”幸福指数。
老有所乐,社区养老享幸福
“平时没事了我就去社区活动室跟姐妹们跳跳舞、唱唱歌、聚在一起聊聊天,我在这儿过得开心舒服,孩子们在外面工作也踏实放心。”社区居民陈阿姨几乎每天都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报到”。
为了让社区老年人能够在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西苑社区结合孝义善举示范创建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托管、健康检测、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服务。先后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了“迎新春”、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孝亲敬老、健康知识讲座、义诊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娱生活,也拉近了邻里关系,营造了孝亲敬老的社区氛围,让社区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老有所依,志愿服务有温度
晨雾刚褪,明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长兵就提着买好的蔬菜前往刘大爷家。“老人家一个人住在村里,身体不太好,出行不方便,所以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会时不时来他家看看,他要是缺什么东西我们就顺路给他带来了。”陈长兵说。
明星村是池河镇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但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人。基于这个情况,明星村村“两委”干部联合驻村工作队、社会工作站、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以“片-组-邻”网格为体系,常态化上门走访独居、孤寡、行动不便、有重大疾病等特殊老年群体,了解老人生活情况、服务需求,开展政策宣讲、健康知识科普、人居环境整治、帮办代办等多元化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关爱老人“零距离”。
幼有所育,公益托管好“趣”处
今年暑假,城镇社区的张女士又把孩子送到了社区儿童之家。为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无人陪伴、作业无人辅导等问题,城镇社区儿童之家已连续多年开办暑假公益托管班,每年夏天都有50-80名孩子在这里度过快乐而难忘的暑期生活。
据城镇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可兴介绍,城镇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招募退休老教师、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充实托管班教师队伍,采取“学+玩”的模式,开设书法、电子琴、作业辅导、手工制作等多项课程,组织了暑期安全知识讲座、参观金蚕之乡展览馆、听老战士讲革命故事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让参加托管服务的孩子们收获知识、收获友谊,共度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幼有所护,暖心共筑平安路
池河中学位于316国道边,学生放学回家必须穿过马路,但来往车辆多,学生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新棉村党支部联合池河派出所、池河中学,号召村“两委”成员、人大代表、党员以及热心家长共同成立了3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大手拉小手·站好护学岗”活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志愿者都会在孩子们放学时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协助老师引导孩子们安全过马路,同时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和治安保障,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畅通、和谐的良好交通环境。
“这支志愿服务队为孩子们的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孩子晚上放学回家,我们也更放心。”家长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愿意加入这支队伍中来,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下一步,池河镇将继续围绕养老、医疗、教育、民生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宗旨,整合社会多方力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完善农村“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坚持用心用情呵护“朝夕”美好,共同绘就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