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领导活动>正文详情

第五届石泉鎏金铜蚕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安举行

时间:2024-09-21 18:19作者:佚名源自:县融媒体中心

9月20日,“丝路之源 美好石泉”第五届石泉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国内蚕桑专家、旅游专家、文化学者、石泉县文旅行业从业者齐聚西安,以金蚕为媒、以金蚕结缘,进一步传承弘扬鎏金铜蚕文化,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不断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安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泉县委书记陈莲宣布第五届鎏金铜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启幕。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朱铭,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鸿分别致辞。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戴卫红,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二级调研员康林昌,省委宣传部文改文产办副主任杨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标等领导出席活动。

朱铭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围绕“鎏金铜蚕”这件珍贵馆藏,开展了对“汉代文明、汉长安在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西汉关中的蚕桑业发展”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一如既往支持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品牌打造,深度协同合作,提供科研支撑、挖掘文化内涵、激发IP价值,做大品牌效应,让国宝“鎏金铜蚕”在新时代创新驱动的大潮中熠熠生辉,成为石泉实现小金蚕大产业历史性蜕变的金色名片。

梁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石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讲好鎏金铜蚕与“一带一路”故事,叫响“鎏金铜蚕、丝路之源”文化品牌,大力传承和弘扬鎏金铜蚕文化,聚力推进传承创新、交流互鉴、融合转化,在研究阐释、文化影响和赋能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大家能在更高层次、多角度阐释鎏金铜蚕文化真谛,多视角奉献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良策,为鎏金铜蚕文化赋予新的内涵,聚力推动高质量建设美好石泉的生动实践。

会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新,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工作部主任杨效俊,陕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研学旅行分会会长杨蓉分别以《丝路之源 魅力石泉 重新认识丝绸之路》《鎏金铜蚕见证丝路起点的地位和影响》《发展鎏金铜蚕文化研学的前景与方向》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王建新指出,在汉代的文化遗存中,出现了鎏金铜蚕的形象,表现了当时丝绸生产发达、丝绸贸易兴盛的历史场景。丝绸之路是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商贸活动,让我们的特色商品更多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杨效俊表示,1984年出土于石泉县的这枚鎏金铜蚕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丝绸贸易是丝绸之路贸易中最具典型的贸易模式,丝绸是最早输出中国的商品之一,是西方市场长期需求的重要商品。以长安为代表的汉代文明展示了东方文明发展水平,形成了中国文明开放包容的特性。

杨蓉认为,文化研学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将鎏金铜蚕文化与中小学研学相结合,将有助于孩子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也有利于桑蚕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交流分享环节,历史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高宇,石泉县供销社主任温泉,石泉研学产业带动代表人郑少云,圣桑集团副总经理王安社分别围绕《故事与城市--石泉的故事如何去讲》《石泉桑蚕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我在家乡石泉,研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粒桑葚如何成为国宴饮料,在我眼中的石泉蚕桑产业》主题,探讨石泉鎏金铜蚕文物、蚕桑基地建设基础,如何从产业、历史、文化、实践上活化文物旅游和蚕桑研学产品,如何以文化赋能、产业赋能、产品赋能带动乡村振兴,为石泉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石泉县对生态旅游重点项目和全域研学产品进行了推介。县文旅广电局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后续将围绕研学旅行、休闲度假、民宿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助力石泉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悉,9月22日,石泉县还将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研学产品公共文化场馆推广体验专场活动,通过手工缫丝匠人现场演示、体验非遗课程、石泉风物摄影展、鎏金铜蚕系列文创产品展示等方式,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石泉、关注石泉、走进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