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sqxrmzfbgs-GK-2024-3251 | 发布日期: | 2024-08-01 15:37 |
来源 | 陕西省疾控局 | ||
内容概述 | 预防“红眼病” |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源、生活水源等常常被污水污染,水中存在多种致病菌,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卫生,还容易患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其中细菌、病毒感染最常见)引起的结膜组织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眼红、磨、异物感、分泌物增加等,急性起病,可相互传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眼--手--眼传播。
暴雨洪涝后,由于污水蓄积或因停水停电导致清洁用品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滋生,通过人体之间接触进入到眼睛,导致红眼病的发生。特别是洪涝后,人群聚集,可导致疾病集中暴发。一旦患病,需要及时眼科就诊,注意清洁卫生,严禁共用毛巾、脸盆等清洁用具,避免相互传染,保持眼部开放清洁,及时对症点用眼药水,如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频繁点眼,如病毒感染,需要使用抗病毒眼药水或眼药膏进行治疗。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和护理工作。
儿童
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和避免摸眼睛。避免与病患接触,确保教室及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
老年人
提醒老年人定期洗手,并注意清洁眼镜和眼部。如果有红眼病症状,及时就医。
免疫系统低下者
由于免疫系统较弱,他们可能更容易感染红眼病。因此,应减少外出,避免与病患接触,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